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含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一、 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 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 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 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等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建筑系是各系中 最大的一个,也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系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自创建以来,建筑学人一贯崇尚理性务实,革故鼎新,不跟风、不 随流,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建筑思潮面前,始终有着冷静观察、独立思考、兼容并蓄、博采 众长的态度和胸襟,从而使同济建筑学具有一种独特的学术性格和传统建筑系设有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属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重 点学科;可招收博士后,并可招聘拥有本科国家级教学团队 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5门建筑学专业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含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约 120名其中外国留学生比例约10%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0-13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25-30名左右。
二、 学制四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三、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 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 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的新领域的开拓者以 及本专业领域的专业领 导者四、 专业培养标准表1专业标准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1、数学知识1、熟练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选:高等数学 C知识2、自然科学知识2、掌握基本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工程地质与测量、生态环境3、人文科学知识保护等自然科学知识, 选: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4、专业知识3、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智 力 能 力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等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4、 扎实的专业知识 ——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建筑、规划、景 观三位一体的专业知识, 选: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 城市 设计等5、 重点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如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艺术等6、 了解有关当代的知识,与时俱进,选:形势与政策等能1、终身学习能力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2、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力问题能力解决问题3、逻辑思维能力3、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能够理性综合4、现场工作能力分析各种设计条件,形成设计思路,并能突破传统条框,大胆5、实验室工作能力设想,敢于创新6、表达、交流能力4、能够适应现场工作,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5、能遵守规则,并具有实验性动手探索钻研能力术、信息与通讯等)6、能够熟练运用言语和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7、 熟练掌握通用技能,包括掌握通用办公软件与技术、信息 与通讯等,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8、 具备卓越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成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引领者1、身心健康1、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向上的心态,选体育2、道德修养2、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良作风,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民族精神等人4、理想信念3、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设计及管理中能够坚5、国际视野持贯彻6、人际交往4、能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为格7、团队合作人诚实、正直。
5、 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6、 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7、 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表2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方面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知识与智力能力1、 数学知识2、 自然科学知识3、 人文科学知识4、 专业知识5、 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1、 数学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课后作业及讨论等教 学方式来完成2、 自然科学知识主要通过课程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 教学方式来完成3、 人文科学知识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教学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方式来完成4、 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讲授、专业实习等教学方式来完成5、 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联系、技术等教学方式来完成6、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练习,特别是组织国际化交流等教学 方式来完成能1、 终身学习能力2、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1、通过专业课教学改革(将一定课程内容交给学生自学等) 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并通过课程论文(重在文献检索与综述)力问题能力来提高方面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3、 逻辑思维能力4、 现场工作能力5、 实验室工作能力6、 表达、交流能力7、 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 术、信息与通讯等)8、 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2、 通过课堂讨论、课程作业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专业竞赛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4、 通过分组课外实践环节提高现场工作能力5、 实验室工作能力通过实验室实验和项目作业来实现6、 表达能力通过课程作业中设置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以及 毕业设计答辩等来实现7、 通过课程作业、实习等环节来实现通用技能8、 通过分组作业、专业分组实践来提高组织、领导和管理能 力人格1、 身心健康2、 道德修养3、 民族精神4、 理想信念5、 国际视野6、 人际交往7、 团队合作1、 主要通过体育课、组织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体魄2、 思政课、参与义务活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3、 国学修养、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 神4、 通过专题讲座、组织教育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等提高理想 信念5、 通过系列讲座、多媒体教学、社团活动、交换生计划、国 际联合教学、出国考察参观等活动来扩展学生视野6、 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7、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表3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内容评价方法知识与知力能力1、 数学知识2、 自然科学知识3、 人文科学知识4、 专业知识5、 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6、 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1、 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通过课程期中、 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
2、 专业知识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或 实践、分析评论、演讲、口试、论文等综合评价3、 为专业服务的其它知识通过课中、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 成绩、实验或实践、论文等综合评价4、 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通过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成 绩综合评价能力1、 终身学习能力2、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 逻辑思维能力4、 现场工作能力5、 实验室工作能力1、 终身学习能力:若干专业课实行小班化、讨论式、 案例式、 做中、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2、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讨论式、做中学、 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 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若干专业课实行小班化、讨论式、案例式、做中学、大作业,以及通过方面内容评价方法6、表达、交流能力面试+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4、现场工作能力:案例式、做中学、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术、信息与通讯等)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5、 实验室工作能力:平时作业,以及通过笔试等方式综合评 价学生成绩6、 表达、交流能力:若干专业课实行小班化、讨论式、案例式、做中学、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 +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7、 通用技能:案例式、做中学、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 +笔 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8、 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通过实行小班化、做中学、大作 业,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1、身心健康1、身心健康: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人2、道德修养习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的, 并通过专家级心理测试、 自评、学3、民族精神生之间互评、以及教师对其的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4、理想信念2、道德修养: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5、国际视野习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的, 并通过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格6、人际交往教师对其的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7、团队合作3、 民族精神: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习兴趣方面的,并通过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教师对其的 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4、 理想理念: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 习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的, 并通过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 教师对其的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5、 国际视野:学习兴趣,并通过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 教师对其的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6、 人际交往:通过专家级心理测试、自评、学生之间互评、 以及教师对其的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7、 团队合作: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等方面的,并通过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教师对其的评价等 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五、主干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技术科学六、专业主要课程6.1设计系列课程包括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生成设计、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建筑群体设计与住区规划、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毕业设计6.2理论系列课程包括设计概论、建筑概论、建筑生成原理、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 园林设计划原理;艺术史、建筑史、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评论等6.3技术系列课程包括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6.4艺术造型系列课程包括艺术造型、艺术造型实习等6.5实践系列设计实践6.6 毕业设计(或论文)七、 主要实践环节军训、认识实习、艺术造型实习、设计周、建筑环境实录、毕业设计 (含实践)、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等八、 相近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市规划、景观学九、 毕业与授予学位9.1 四年本科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 220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 所授学位为建筑学工学士。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修满以下专业类课程,在总学分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取得建筑学工 学士学位:第01学期:设计概论、设计基础第02学期: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第03学期:建筑生成设计原理、建筑生成设计第04学期: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第05学期: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人文环境、公共建筑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