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总规程一、 主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体育局二、承办单位宁波大学等相关高校三、执行单位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四、 运动会主题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 新作为五、 竞赛时间与地点2022年4月—2023年11月,分阶段在宁波大学等我省高校举行各项目竞赛时间见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竞赛计划表(附件2)六、参加单位全省各普通高校,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七、竞赛分组和项目设置(一)分组1.甲组:全省本科院校普通学生2.乙组: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专科)普通学生3.丙组:全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学生4.丁组:全省高等院校高水平(含单招单考)学生(二)各组竞赛项目设置甲、乙、丙、丁组(各10项):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操各竞赛项目的小项设置按照《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竞赛项目各小项设置方案》(附件1)执行八、参赛办法(一)各代表团报团长1人(必须由学校校级领导担任),秘书长1人(必须由体育部主任、体育学院院长或书记担任),工作人员1—2人各单项领队必须由学校体育部主任、书记(副主任、副书记)、体育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等负责人担任。
二)所有教练员报名时必须具备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教练员上岗资格且通过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系统网上注册,教练员不得同时兼任本赛区的裁判与竞赛工作三)甲、乙、丙组各代表团至少参加5个及以上项目比赛凡有体育院系学校甲、乙组必须参加田径比赛四)各代表团报名参加比赛的人数严格按照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各项目参赛人数规定如下:1.田径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4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2)甲、乙、丙组可各报男女运动员共16人,其中单一性别不得超过10人丁组可各报男女运动员共20人,其中单一性别不得超过12人3)每人限报二项(可兼报接力),全能运动员不可兼报其他单项(可兼报接力)2.游泳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3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报名少于2名(含2名)运动员并比赛项目是同一泳姿,只能报1名教练员2)各组别每队限报男女运动员12名(其中单一性别不得超过8人)3)每人限报二项(可兼报接力)3.篮球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运动员15人,到赛区报到运动员最多12人4.排球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运动员18人,到赛区报到运动员12人,如有双自由人最多14人。
5.足球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可报运动员25人,到赛区报到运动员20人 6.乒乓球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各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男女运动员各5人 (2)男、女单打各限报2人,男、女双打、混合双打限报1对,每人限报一项(可兼报团体赛)7.羽毛球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男女运动员各5人2)男、女单打各限报2人,男、女双打、混合双打限报1对,每人限报一项(可兼报团体赛)8.网球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男女运动员各5人2)男、女单打各限报2人,男、女双打、混合双打限报1对,每人限报一项(可兼报团体赛)9.健美操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2—3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每队运动员报名人数为竞技操组不超过10人、全民健身操组不超过7人2)竞技操组和全民健身操组每队每项限报1人(队)参赛,每位运动员兼项不超过三项,且两组运动员之间不得交叉参赛3)竞技操组每队限报三项,全民健身操组每队限报一项10.武术1)各组别每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2人、工作人员或队医1人、男、女运动员各5人。
2)同一项目每队限报2人,每人限报二项(同类项目限报一项)九、竞赛办法(一)执行由国际体育组织或全国体育协会审定的各项目最新竞赛规则二)在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决赛中,除竞赛规则允许并列名次外,其他须排出名次三)各项目具体竞赛办法详见各单项竞赛规程四)本届大学生运动会不设总团体奖,设立“校长杯”(具体评比方法见附件3),各单项的团体总分计算方法按各项目竞赛规程执行五)甲、乙组各单项均录取前8名,丙、丁组各单项均取前6名;甲、乙组报名人(队)数少于8人/队(含8)时,以实际参赛人数减1录取,丙、丁组报名人(队)数少于6人/队(含6)时,以实际参赛人数减1录取;(六)甲、乙组报名不足4队/人、丙丁组不足3队/人,取消该项目设项七)各单项制定的竞赛规程与总规程不一致时,以总规程为准十、运动员资格和参赛条件(一)基本条件1.参赛运动员必须是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后由我省高校通过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及研究生凡属成人高等教育系列的学生(培训生、夜大生、函授生、成人高考自考生、进修生、远程教育生、委培生等)等均不得报名2.港澳台籍大学生须是参加由国家组织的招生考试(含研究生入学或推荐考试),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统一录取,且取得我省高校正式学籍的,按入学时性质参加各组别比赛(同一赛季不能以香港或澳门地区身份同时报名)。
留学生不予报名3.各校所报运动员必须均属同一所学校,不得跨校报名4.以学生入学时的招生性质确定参赛组别5.运动员须思想进步,遵守运动员守则,文化课考试合格,经医院检查证明身体健康者(必须持县市级医院的体检合格证明方可参赛)6.运动员必须在省学校体育协会正式履行网上注册,并经审核取得浙江省大学生运动员注册证者二)限制条件1.以高水平运动员名义入校的学生,只能参加丁组比赛各校在三位一体、特招生、自主招生、提前招生等形式中,从体育类录取的学生或学校有专门名额只对体育特长生招生的(以学校招生简章为准)入学后参加丁组比赛2.所有进入体育类专业学生(以教育部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为准),无论入学性质如何,只能参加丙组比赛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单招单考形式入学的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丁组比赛3.鉴于国家放开考生年龄和实行弹性学制,运动员从注册开始,参赛期限按国家规定实际学制的剩余年限计算4.本科院校在高职院校设立的高职本科四年制学生,可经双方协商确定代表本科(甲组)或高职(乙组)参赛,报省学校体育协会资格审查与纪律监察部备案确认,但四年中须一贯并所有项目只能报一个组别参赛本科院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设立的专升本教学点二年制学生只能参加甲组比赛。
5.体育院系专业转入普通高校其他院系专业者不得参加甲、乙组比赛;本科高水平运动员通过“保研”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仍参加丁组比赛十一、奖励办法(一)设团体分的项目,甲、乙组录取前8名,丙、丁组录取前6名,颁发奖牌(杯)二)各单项项目,甲、乙组录取前8名,丙、丁组录取前6名,颁发获奖证书前三名的运动员/队,加发金、银、铜牌三)设“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奖,评选名额原则上按参赛队伍总数的4:1;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评选名额原则上按6:1比例评选具体评选办法见(附件4)四)“校长杯”评选30名,本科院校17名,高职高专院校13名,颁发奖杯(上述名额不含获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校长杯学校获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校长杯学校,同时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十二、报名和报到(一)第一次报名:各参加学校须于2022年1月20日前将《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参加项目报项表》(附件5)上报竞赛部张敏青老师(联系方式:15958006677,邮箱:54825201@)二)第二次报名:对第一次报名的名单和具体项目进行确认,同时报代表团、运动队官员名单和有关信息在开赛前40天进行,具体时间和规定另行通知。
各项目第二次报名截止后,不得变更项目一经报名确认,不参加比赛的学校,该项目停赛一年三)运动员报到时,须交验本人《学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第二代)原件,注册证,否则不允许参加比赛 十三、仲裁、技术代表、裁判员的选派(一)仲裁、技术代表、竞赛监督、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及主要裁判员等由主办单位选派竞赛官员和裁判员参加比赛工作,必须遵守《浙江省大学生体育赛事竞赛官员和裁判员管理暂行规定》二)每校须推荐2名已在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注册的裁判员担任大会的裁判工作无裁判任务或学校选派裁判员未被大会聘用的学校,不得参评 “校长杯”评选参赛单位选派被聘用的裁判员,所有费用由选派单位负担三)凡从事比赛仲裁、技术代表、竞赛监督、总裁判、裁判长(员)以及资格审查及纪律监察委员会委员等工作者不得兼任本项目本组别领队、教练员四)技术官员、裁判员原则上在本项目比赛开始前2天报到,比赛结束后1天离会如个别项目由于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报到的,经大会组委会批准后另行通知十四、资格审查和纪律监察委员会(一)资格审查和纪律监察委员会委员由主办单位选派,组成“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资格审查和纪律监察委员会”该机构是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期间对违纪行为处罚的最高权力机构,全权领导、负责执行对参赛队(员)资格审查和纪律监察以及对违纪队(员)的处理等工作。
二)资格审查和纪律监察委员会将严格按本届运动会相关规定,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对所有报名参赛运动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的运动队(员)取消比赛资格或录取名次,情节严重者给予责任人处分并通报全省高校及主管部门十五、安全应急预案浙江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4月—2023年11月在宁波大学等高校举行,为圆满成功、安全顺利完成参加大学生运动会各项赛事任务,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有效正确的措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危害和影响,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参会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应自觉严格遵守大会规定和要求,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机率各代表队要制订安全工作预案,每个运动员要签订赛事责任风险及安全防疫知情同意书各队领队、教练要教育运动员加强交通出行、体育竞赛、饮食住宿、观看比赛等环节的安全意识,消除任何安全隐患2.依法管理各参赛队要强化请假制度和舆情管理,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竞赛出现争端时,要根据竞赛仲裁工作条例规定程序提出申诉,不得以不恰当方法解决问题和出现违规行为。
3.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大运会统一领导下和组委会的直接指挥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和损失降低最低程度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以第十六届省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为主体,与承办单位、参赛单位及相关部门组织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各运动队出现突发应急事件,要在最短时间内报告给大运会组委会,大运会组委会组织、指挥、协调作用,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响应,同时加强与政府相关行政机构协调联系,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必要时,及时和当地公安、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三)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1.在大会统一组织下,安排人员负责有序疏散人群2.进行自救与互救3.及时送到急救中心或拨打1204.及时向领导报告事件情况以及向上级报告与相关部门协作做好舆情管控工作5.突发事件发生时,要迅速了解、收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