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网络科技用词构成方式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50KB
约4页
文档ID:211107230
浅谈网络科技用词构成方式_第1页
1/4

浅谈网络科技用词构成方式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网络词汇应运而生作 为一种新的衍生物,网络词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构词方式本 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就因特网的特点来分析网络词汇的构成 方式和其特点,以此来加深网络词汇的学习关键词:网络网络词汇词汇学—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词汇现象因特网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与此特点相 适应的有其特色的词汇现象新词汇的产生有许多方式,可以 是新事物涌现下的词汇创新,也可以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添 加词缀和引申意义同样,网络词汇的生成也是借助这些构词 方式更为特殊的是,网络词汇的使用者一般具有一定的中文 和英文基础,而且网络交流的需要使得方便快捷对网络词汇 至关重要这就使得网络词汇在构成方式上有很多自有的特 点2、原有词汇的语音变异语音变异主要体现在谐音在网络词汇生成中的应用根 据语音的相似性用新词来进行交流以实现方便快捷的目的 用别字别词代替原有的词汇由于别字别词在语音上和原词 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更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是一 种便捷的新词构成方式例如:“偶”代替“我”;“青筋”代替“请 进”;“斑竹”代替“版主”;“霉女”代替“美女”。

语音的相似性使得 人们即使是第一次见到新词也可以较容易的了解其含义根据数字在中文中的读音的相似性,用阿拉伯数字替代原 有的词汇这种方式较先为年轻人所使用,而且在电脑上数字 书写非常便捷例,简单的数字可以用来表达复杂且隐晦的意 思,因此在网络上很流行如:“56”义为“无聊”,“345”义为“相思 苦”,“987”义为“对不起”,“584,51201314”义为“我发誓,我要爱 你_生_世”根据英语词汇的读音用语音相似的汉字来代替英语单词这位英语水平不高且经常上网的人们所使用;用这种构成 方法产生的网络词汇除简洁便利外还含有一定的幽默意味例如:咿妹儿”替代比尔该死替代“Bill GatesT烘焙 鸡”替代“home pageT温酒吧”替代"windows 98”等等这些构词网络的使用者用键盘输入的方式交流,使得键盘 的输入没有思维的速度快,为了追求速度而又能被人们所理 解,网民们便直接键入声音相似的词汇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促 成了网络谐音新词的出现并迅速传播3、原有词汇的词义转移和引申为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人们会利用现有的知识去了解未知的事物,在词语的生成上会给原有的词语赋以新的含义,也就是词义的转移和引申,这也是许多网络新词产生的一个源 泉。

相似性是词义转移和引申的基础,如“冲浪”原为一种水上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刺激和愉悦;这与人们上网获得的感受相 同,因此人们给其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 等各种活动的新意在我们的原有语言概念中阪”做动词用时意为“支撑”例如;“把棍子把窗户顶上”表示用棍子支撑住窗户以防窗户开了, 现在我们在网上交流也会用到这个词比如「好文章,我顶”,顶 的多的帖子总是排在前端,在这里我们把它的意义引申为“支 持,赞同”4、缩写在语言交流中为了方便快捷缩写法是非常常用的,但在自 然语言的交流中缩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方便快捷很多情形 下并不会产生新的词汇网络的特点使得缩写在网络交流中 更是被普遍的应用,这是与自然语言相似的方便,但网络交流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致使网络词汇的缩写较之自然词汇的缩 写大有不同,其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很多时候代替了原有的词 汇,所以也是网络词汇的构成方式之一比如:JJ替代“姐姐:GG替代爲哥”,MM替代“妹妹”或漢眉”这是汉字首字母的缩写;再比如BF替代boy friend,J,GF 替代rl friend”类似的英语首字母缩略语;以及中英文混合 出现的说法,如“I服了 U”等。

这些词汇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 记忆,因此为人们所广泛使用,变成了网络新词这种构词方 法也为网友们所采用5、符号组合汉字这种传统的文字由古老的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网络词汇在构成上也借助了大量的符号,以此来创造新词网络词汇 将标点符号、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等组合在一起・以此模 拟一定的面部形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象征某种意义如:) 这是张普通的基本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文章结束的地方•表 示开玩笑的意思其中冒号是眼睛,右括号是笑的小嘴巴这 样的符号组形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标点符号特殊 符号组形如:?表示抽烟斗;@表示络腮胡;(:&表示正在生气??表示瞪着眼騰2)标点符号数字组形如:8)表示睁大眼睛;7表;P表示示火冒三丈3)标点符号字母组形如:q表示正在抽刃 吐舌头;的生活参考文献⑴柬定方•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岀版 社,2000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1・[3] 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4] 黄进•网络语言符号说略「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 报,200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