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漆器 片花:它,是有着200多年历史传承的工艺奇葩它,被西方人称为“珍贵的黑宝石”、“髹饰之光”和“人间国宝”郭沫若曾用“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的诗句来盛赞它它,就是“福州脱胎漆器” 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在庆贺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宴请各国贵宾趁着大家兴致正高,他走到一对古铜色的狮子面前,笑着对在场的外宾说:“这是一个铜狮子,你们看,我用手就可以搬动它话音未落,他轻轻用手一抬,铜狮子就翘起来了,正当宾客大赞总理神力时,总理说道,这并不是真正的铜狮子,而是福州脱胎漆器仿紫铜大对狮,它只有几公斤重一时间,外宾热烈鼓掌,惊叹福州精湛的制作技艺 那什么是脱胎漆器呢?顾名思义,它首先是以漆髹饰的器物,丰富多彩的髹饰手法使脱胎漆器色彩瑰丽,光亮如镜,古朴又不失高贵华美其次,脱胎漆器的胎质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胎质并不相同,不是木胎、竹胎,或者泥胎,而被称作脱胎,这就是紫铜大对狮只有几公斤的根本所在除此以外,福州脱胎漆器还有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等诸多优点,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在清朝时,福州就已经成为中国漆器的制造中心,脱胎漆器也正在此时慢慢孕育而成。
追溯它的历史,还要从脱胎漆器的鼻祖“沈绍安”说起清朝乾隆年间,沈少安,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了一家漆器铺,他以油漆加工为业,也制售一些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当时福州漆器业很是繁荣,但竞争也十分激烈沈绍安的老铺生意清淡,迫于生计,他便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有一次他在一座古寺做工时,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终于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脱胎漆器自沈绍安之后,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一代一代的漆器大师一方面恢复中国失传近千年的漆艺技法,同时又不断发展创新,将福州的脱胎漆器推向繁荣而下面,我们将详细展现一款花瓶的制作工艺,来揭开福州脱胎漆器的神秘面纱 要制作脱胎漆器,必然要使用到漆然而现在的很多人们或许并不了解,脱胎漆器使用的是一种天然漆,来源于漆树而世界上最早只有中国和东南亚少数国家发现了漆树其中又以中国的漆树为最佳,它们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采访:(第六盘2610)目前来说主要以西部为主,湖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这几个省是主产区 生漆,不同于化学油漆,是一种天然漆在我国,生漆一般被叫做大漆,也叫国漆、土漆。
中国使用生漆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汉语中,漆被写作“桼”,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在树上割了两刀后,有液体从中流出而这种树,就是漆树现在的漆农,依然沿袭古法来采集生漆割漆每年的4月初到8月底,是漆农们上山割漆的时节漆农们早出晚归,找到合适采集的漆树,在距离地面半米处,割出一道长约15厘米,深达2厘米,宽1至2厘米的口子然后转到这颗树的另一侧,与第一个口子距离约40厘米处割开第二道口子这样交错开口,是为了不阻碍漆树自身的营养输送,保存漆树的生命采访:(第六盘2610)割一年漆,要休息两年,如果你一直割的话,它是因为把漆树的树皮隔开,里面流出树脂嘛,如果一直割的话,它就会死掉不仅如此,漆树要生长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树每割10天,就要歇10天当割开漆树10分钟之后,漆才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透出来,流量非常少在这个行业里,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漆农们要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才能得到一两漆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足以说明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刚刚割下的漆液是乳白色的,与空气接触后会变成栗壳色,进而成黑色今天人们常用“漆黑一片”来形容夜色黑到了极至,便源自于此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里面会有颗粒状的杂质,并不能直接用来髹饰物品,还需要用布进行过滤。
滤漆 滤漆时需要选用受力强,空隙均匀且细腻的布,这样效果最好技师将生漆倒入布中,扎好布口,将两端分别绑在滤漆架上,上足劲儿两人用木棒来回挤压布,擀出布包裹的生漆直到漆全部流出后,布里留下的就是漆渣了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得到细腻的漆液这样的漆液已经能够直接使用,但因为色泽度较差,一般仅仅用作底漆如果作为面漆使用,需要将生漆进行提炼炼漆技师们将过滤后的生漆下盘晾晒,不断搅拌,让漆液和空气充分接触,并用红外线照射,去除水分,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增加附着力,使生漆粘性更强整个炼漆的过程全由手工完成,耗时至少一周时间 了解了大漆的相关知识后,就开始动手制作脱胎漆器了,以一个花瓶为例阳脱制作花瓶的瓶体有两种方式,阳脱和阴脱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又是怎样操作的呢?先来认识阳脱阳脱就是以模具的内侧来塑状,塑出一个石膏内胎,再以石膏内胎外侧来塑形,从而得到花瓶的瓶体首先需要翻模翻模 技师在模具里刷上薄薄的一层脱模(mu 二音)剂————将池塘细黏土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脱模剂接下来,技师将石膏粉和水拌成石膏糊,均匀的涂抹在模具里完成后,再把模具边缘的石膏清除干净,并把模具的各个部分合拢,用绳子扎紧。
捆扎后的模具,还需要借助长柄小勺子填充好缝隙 15分钟后,模具内壁的石膏糊就会凝固这时将模具小心的撬开,就露出了阳模,接着技师用刀子将阳模上多余的凸起修饰平整,一个石膏内胎就制成了然而这个石膏内胎可不是花瓶的瓶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石膏内胎制作完成后,下一步工序便是裱麻布裱糊麻布以麻布糊裱器物,对器物进行“胎骨封固”处理,是中国器漆工艺的重要技术,这样可以防止瓶体因水份、有害物质的侵入而腐败、变形当年沈绍安看到的匾额正式采用了这种技术不过制作漆器的麻布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叫做苎麻采访:(第六盘0243)苎麻号称天然植物,纤维之王能称为之王,它的强度非常好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材料呢,比如黄麻,它的强度就不如苎麻按照裱布的需要,技师将麻布剪成大大小小的形状接下来,他需要调制生漆面在一块光滑的面板上,将生漆、面粉按1:0 . 3的比例混合,调成比较粘(nian二声)稠的漆面然后,将一块麻布放在面板上,均匀的刷上一层生漆面,并迅速将这块麻布裱在石膏内胎的表面整理布面使其平整,再用刷子轻轻拍打,排除掉气泡,保障标准的花瓶形状以此类推,为石膏内胎通体裱上麻布在这个过程中,大漆起着粘合剂的作用,人们常常用“如胶似漆”来形容两个人感情深厚,难舍难分,实际上说的就是大漆足以媲美胶水的黏性。
裱完麻布 便要等 起粘合作用的大漆慢慢干燥,但奇怪的是,技师并没有把裱有麻布的石膏内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也没有将它放到通风处吹干,反而拿到一个潮湿密闭的空间,让其接受着空气中水汽的润泽,让大漆阴干这是什么原因呢?阴干原来,化学漆是靠催干剂干燥,而大漆则不一样,它是靠漆液中一种特殊成分——漆酶来催化干燥的,漆酶活性越强,生漆就干的越快采访:(第六盘3045)漆酶正常来说是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75%左右的时候,活性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搞脱胎漆器都要进阴房,也就是大漆的干燥房里面要洒水,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天气,要调节不同的湿度湿度和温度其中一项不符合要求,大漆就很难干燥而在接下来的工序中,每次上漆之后,都要进行阴干在不同的环节,阴干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脱胎漆器结缘福州,这缘于福州的气候特点,福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一年中气温维持在25℃~35℃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大漆成膜 在阴干之后,便要进行刮灰刮灰刮灰也就是上瓦灰,将旧瓦片打碎研磨成的细粉作为填充物,用来为漆器打底,并通过修理整形使瓶体达到方圆规整上灰有三道工序:粗灰,中灰,细灰粗灰是由大漆与粗瓦灰调和而成的一种混合物。
上完粗灰并阴干24小时后,用粗砂纸将胎体打磨平整后再上中灰,阴干四小时后打磨,最后上细灰,阴干四小时后打磨光滑为什么需要一道一道刮灰,并且还由粗到细呢?原来,粗灰是用来填充麻布的空隙,而粗灰形成的颗粒,针孔,需要用中灰来填充,同样的道理,上完中灰后,存留的针孔则用细灰来掩盖这样经过反复填充涂抹,瓦灰和麻布就严丝合缝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平滑的整体 而接下来,就是脱胎漆器非常关键的一步脱胎上完瓦灰的胎体再次阴干8到24小时后,被技师取了出来,并用木棒敲打,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碎块脱落了出来,这些碎块就是之前的石膏内胎,而福州脱胎漆器所谓的脱胎就源自于此了石膏没有了,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这种麻布和瓦灰的混合体,这才是花瓶的瓶体阴脱看到这里,阳脱的来龙去脉已经非常清楚,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阴脱阴脱相比阳脱简单很多,省去了制作石膏内胎这一工序,直接在模具内侧刷上脱模剂,将修过漆的麻布裱在模具内侧阴干后,修整麻布的边缘,然后把由模具裱出的三部分合拢,由针线缝合,一个相似的花瓶瓶体便成型了通常情况下,小件漆器选用阳脱,而大件漆器则选择阴脱接下来,技师要给瓶体上漆,使其更加坚固、美观这又分为黑推光漆、抿灰、第二道黑推光漆三个工序。
上漆黑推光漆黑推光漆,是大漆中的精制漆,质地细腻,润滑,适合做面漆上漆的技师一定要技法娴熟,手要稳,速度要均匀因为大漆超过0.2毫米便会起皱,每次只能刷上薄薄一层,一层层上完之后拿到阴房阴干4小时当瓶体表面的漆干燥后,便要进行水磨,用水把瓶体表面打湿,用600目的砂纸细细打磨,边磨边用水清洗抿灰水磨之后的瓶体表面仍然不太光滑,需要用抿灰的手法将瓶体表面凹凸不平之处填平抿灰使用的漆灰由大漆和细瓦灰调制而成用刷子在瓶体表面均匀地刷上一层,抿灰过后,再次经过水磨,这时的瓶体表面已经非常光滑、平整在阴干以后,便可以上第二道黑推光漆了,方法和第一次相同 处理瓶口瓶底上完第二道黑推光漆之后,这时需要休整出瓶口和瓶底瓶口进行休整即可瓶底则要借助大漆的粘性,将一块圆形漆器材料固定在瓶底处在一步步复杂的工序之后,我们的花瓶已经变得细腻温润,但这样的漆器只能称得上古朴端庄,离福州脱胎漆器“髹饰之光”的美誉还有相当距离,我们的花瓶还要接着旅行,进行最后的工序——髹饰髹饰所谓髹饰,就是用色彩、图案、材料来美化漆器,说起来简单,但在福州脱胎漆器的加工工艺当中,光髹饰的技法就有上百种,都非常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采访:(第六盘1055)我们叫做千纹万华,既有菠萝漆演变过来的各种机理,也有镶嵌的工艺,也有仿古铜但正是这些髹饰工艺,造就了福州脱胎漆器的“珍贵的黑宝石”、“髹饰之光”、“人间国宝”的美名在这上百种技法中,彩绘、针刻、呛金、镶嵌、台填几种比较典型,我们将一一展示给大家彩绘彩绘,一般常用于大件器物,用勾勒和渲染的手法,将设计好的图案描摹在漆器上,具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方绪隆,是对漆器进行髹饰的工艺师,他将告诉我们,就算是一条小小的彩绘金鱼,也会用到多种手法首先,他在漆面上先勾勒出鱼的轮廓然后用细毛笔调漆、晕染为了突出鱼的真实性和立体感,鱼背部的漆要厚,尾部的漆则要薄并最好带有一定的透明感,不过半透明度很难画出来,所以要采用拍的方法采访:(第六盘4015)拍的话,最好不要用指纹这个地方,指纹在鱼背上,鱼尾上非常明显,要选择手指指纹比较少的部位而且,在整个彩绘过程中,速度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干脆利落采访:(第六盘4015)快主要是层次,过渡啊,要快一点,太慢得话,漆干了(接6句话)漆膜会拉起来,第二步在过渡鱼尾巴时,就不好过渡,有种断断续续的感觉金鱼画好了,是不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这还只是脱胎漆器最基本的髹饰手法之一。
再来看看这幅观音像,它的线条细若游丝,最细的老鼠笔也画不出来,这又是怎样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