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王坤 王胜男 董毅[摘要]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关键词]“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双师型”职教师资一、职教师资培养政策发展历程及模式研究分析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从无到有,逐步精细化,在每个阶段的研究都有其重心及特点根据职教师资教育发展特征,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职教师资培养政治历程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7年,缺乏专门政策的低潮阶段;1978—2004年,依法治教的探索与调整的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深入发展与国际化时期。
职教师资的培养主体由一元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培养内容由单一专业能力向综合职业素养发展转变,培养重心由注重数量向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转变双师型”职教师资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有学者指出“双师型”教师技能结构应体现服务于“教”的宗旨,而不能等同于一般技师着力创建职前培养体制、多元主体联合办学进行课程改革、招收优质生源、改进教师资格和聘用制度等形式成为职教师资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政府、专家等的不断探究,积极分析借鉴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经验,探索出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主流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包括分段教学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当以需求为导向,以高校、职业院校、企业为主导,主要采取课论教学、校内及校外实践结合的教学形式,外显于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三证融合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起步晚且趋于表面;研究主题局限于一定范围,具有重复性和趨同性;大多数仍然停留在宏观层次的研究,缺乏微观分析,多为政策、出现的问题、策略等宏观层面,具体实施方案较少,可行性较低从参与主体来看,应用型大学或综合型大学在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保障,外部驱动力不足,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难以实现“三性”融合,并且缺少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企业与职业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协作关系上没有深入,职业院校具有积极性,但无主动权,企业则反之,缺少内在利益驱动,导致合作难以维持。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二条指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多措并举,不能局限于某一面,需要对职教教师的招聘制度、培养方法及薪资待遇等进行改革同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就实施中国特色“双高计划”做出部署,第八条指出要以“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双能”“双证”“双源”结构是职教师资能力的基本要求,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提出的地方“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地方高校为依托,避免了政策缺乏针对性的弊端云南师范大学“3+2”双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双师型”职业教师培训需求,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使岗位实现一一对接,有效缓解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的现象,是对职业教育改革这一时代性要求的前瞻性教育探索二、“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情况抽样调查研究(一)“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建设基本情况云南师范大学“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多专业混合编班培养体系的构建,使专业科学和教育科学紧密衔接,实现了技术性、专业性和师范性相统一,为云南省地方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
通过招收云南省部分高职高专优秀毕业生,在云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的职教师资将具备“双能”,能够用专业的态度、批判创新性思维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多专业混合编班培养体系的构建尚属于首创云南师范大学“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背景,充分发挥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在培养层次设置上分为两层:第一层次为3年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获得专科学历并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第二层次为2年的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的学习,获得本科学位并取得相关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第二层次的学习是丰富教学理论的关键,文章主要探讨第二层次的教育活动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基本学制2年,不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科内容设置上,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学生掌握职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3+2”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习实训组成,旨在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
结合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自2017年起,云南师范大学面向全省10所高职院校定向招收优秀应届专科毕业生,升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技术学院教育学(专升本)专业深造学习目前有“3+2”职教师资在校生84人,2017级在校生55人,约占总人数的65.48%;2018级在校生29人,约占总人数34.52%;其中,男性37人,约占总人数的44.05%;女性47人,约占总人数的55.95%2018级职教师资班学生来源为云南省6所高职院校的文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其中文科生包括艺术教育、酒店管理等4个专业,理科生包括林业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农产品检测等5个专业;2019级招生计划中新增2所高职院校,文科新增5个专业,理科新增20个专业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问卷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分析职教师资班对“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并寻找改进建议本次调查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7级、2018级“3+2”职教师资班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职教师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职教师资改革为关键词,搜集相关研究文献,分析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发展历程;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确立正式问卷后,以云南师范大学职教学院“3+2”双专业职教师资班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其发展现状,从而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专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
三)调查工具与设计1.调查问卷结构设计本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基于相关文献、理论及已有同类问卷,进行改编及选用,形成问卷框架,通过调整、修正问卷题项表达,将意义重复或相近题项进行合并,最终讨论形成研究调查问卷问题基于专业认可、培养现状、能力掌握、培养需求及从教动因来展开问卷计分规则为5分制,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中间态度、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记分为 1、2、3、4、5,得分越低说明认可度越高其中,将能力掌握等级分为四级,V17、V18为多选题,具体问卷框架见表12.信度与效度为保证问题同质且具备可回答性,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一般认为多选题没有必要参与信度检验,将多选题剔除后,对其余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信度结果,见表2总体Cronbach系数0.944,培养现状及能力掌握Cronbach系数分别是0.918、0.902,测量结果可靠为准确测量调查结果反映所要考察内容程度,对数据进行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量表KMO值为0.852>0.8,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说明对“3+2”职教师资班调查得到的结果显著,量表整体拟合度较好,具有分析的意义和价值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专业认可度调查数据分析。
专业认可度各题(对“3+2”职教师资的满意度、问起专业时感到自豪的程度、选择“3+2”职教师资的意愿程度、成为教师的意愿程度、了解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教师区别程度、对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进行均值检驗,各题均值分别为2.69、2.86、2.81、1.78、2.23、2.61,总体平均值为2.50,说明“3+2”职教师资班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偏低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对各题进行标准差计算,分别为1.139、1.220、1.344、1.147、0.938、1.177,说明此组数据间的差距不悬殊,数据较稳定可靠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发现,首先,“3+2”职教师资班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在课外交谈时分别有29.69%、7.81%的学生对专业感到尴尬或难以启齿其次,“3+2”职教师资班学生具有很强的成为教师的意愿,约73.44%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教师,但愿意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仅占所有调查对象的45.31%最后,数据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教师的区别综上,学校和院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发现问题后要尽快分析原因并解决,让学生得以重拾专业信心,提高专业认可度,使其更加积极地完成学业,同时促进“3+2”职教师资专业稳健发展。
2.培养现状调查数据分析通过对培养现状各题(任课教师激励我们从教符合程度、“3+2”职教师资培养条件符合程度、任课教师想把我培养成职教师资符合程度、实践时间充足符合程度、教育类技能课程开设数量充足符合程度、上课时间安排合理符合程度)进行均值检验,其均值分别为2.11、2.61、2.11、2.51、2.64、2.69,总体平均值为2.445,标准差分别为1.114、1.255、1.041、1.195、1.264、1.271,说明此组数据间的差距不悬殊,数据较稳定可靠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发现,“3+2”职教师资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任课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且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双师双能型”、复合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作为首要培养目标,开设数量充足的教育类技能课程,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周边职业学校开展友好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实习实训场地及时间有53.69%的学生认为“3+2”职教师资培养条件符合专业要求,有57.82%的学生认为教育类技能课程开设充足,有62.5%的学生认为实践时间充足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牢牢把握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经常鼓励“3+2”职教师资班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
有78.13%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积极鼓励他们成为教师这些都充分说明“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需要以任课教师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能力掌握调查数据分析通过对能力掌握各题(教学分析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媒体选择使用能力、教学评价策略选择能力)进行均值检验,其均值分别为2.36、2.33、2.19、2.34,总体平均值为2.305,说明“3+2”职教师资专业能力掌握还有所欠缺标准差分别为0.574、0.644、0.644、0.695,说明此组数据间的差距不悬殊,数据较稳定可靠通过对“3+2”职教师资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能力掌握还较弱,欠缺系统的教学分析能力,对教学活动缺乏组织能力,教学评价策略的选择能力还很弱,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能力相对较好从相关性分析及各项能力掌握情况来看,各项能力的掌握均与总体专业认可度及培养现状呈中性及以上显著相关,其中培养现状与总体能力掌握相关性最强,Pearson系数=0.598(>0.5),说明在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师的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