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操作规范第一条 基本要求1、 教师应与受训者处于平行位置,以减少其视觉帮助2、 选择听力补偿较好耳一侧(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应选择处于其植入侧)3、 训练初期,训练者应处于受训者旁边距离较近的位置,但与其耳朵(助听设备上的麦克风)应保持至少30-40公分的距离随着受训者水平的提高,可逐步练习他听较远距离的声音 4、 音量不宜过大对于听力补偿理想的聋儿,更应采用正常音量5、 语速不宜过慢或过快训练初期可比正常语速稍慢,听觉水平提高后,应采用正常语速6、 训练者口型不宜夸张7、 对于已养成唇读习惯,但听力补偿较好的患者,必要时训练者可遮挡口型注意:遮挡口型时尽量不要影响气流的送出)8、 应对聋儿提供完整的语言内容在初期可适当强调关键词第二条 实施步骤1、 收集儿童入园登记表,听觉评估、语言评估、学习能力评估报告、听力图及身心全面发展评估报告等资料2、 指导家长(或监护人)填写个案基本资料(内容详见附件2“参考表样1”)3、 个训教师填写首次训练观察评估记录表(内容详见附件2“参考表样2”)4、 用聆氏六音(/m/ /u/ /a/ /i/ /ʃ/ /s/)检查双耳听力和助听设备工作情况,了解优势耳(可结合听力图)。
5、 根据受训者听力补偿及语言、言语水平制定训练目标,并实施康复训练(内容详见附件2“参考表样3”)6、 每月对受训者进行定期评估一次(用符号标识即可,内容详见附件2“参考表样4”)第三条 遵循原则1、 家长应积极参与训练,与教师相互配合教师在训练孩子的同时,要及时指导家长2、 遵循“先听后说,语言理解先于表达”的原则3、 注重听觉习惯的培养,尽量减少视觉辅助手段4、 对每名聋儿设定专人进行个别化训练每天训练时间:30-60分钟5、 听觉、语言、言语和认知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可参考正常儿童各方面能力阶段发展状况 6、 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7、 对聋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在训练中要及时给予情感反馈8、 在个别化训练中,要将听觉训练、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等相互结合9、 坚持鼓励的原则,引导而不要强迫聋儿10、目标合理,小步前进11、所教词语内容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训练初期应从孩子熟悉或感兴趣的词语内容入手12、在训练初期要选择安静的环境,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噪音环境训练13、定期评估附件2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操作规范各类参考表样个案基本资料表(参考表样1)档案编号训练教师姓名首堂上课日时间小名(别名)性 别耳聋原因出生日期听损程度左耳:右耳:听辅器材(厂家及型号)左耳右耳补偿效果耳聋确诊年龄使用听辅器材时的年龄是否有其他症状□无 □唐氏综合症 □自闭症 □脑瘫 □多动症 □癫痫 □心脏病 □视障□小耳症 □学障□CHARGE症候群 □听神经病变 □智障 □肢障 □发育迟缓 □EVA(前庭倒水管扩大症) □唇腭裂 □蚕豆症 □Mondini □CommmonCavity □Teacher Collins症候群 □瓦登伯革症候群 □其他______________E-Mail在读幼儿园或学校名称□无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络地址邮政编码如为本机构聋儿,请标明班级: 入园时间:上课频率□每周两次 □每周一次 □两周一次 □一个月 □二个月一次 □其他__________ _初始评估□有 __________ □无备注家庭状况资料父母状况□双亲 □单亲(母) □单亲(父) □双亡父亲资料母亲资料是否有残疾:是否有残疾:姓名民族姓名民族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出生日期年 月 日身体状况□ 健康 □耳聋 □其他____身体状况□ 健康 □耳聋 □其他______教育程度□博士 □硕士□大学(专)□高中□初中□小学□其他教育程度□博士 □硕士 □大学(专)□高中□初中□小学□其他职业 职业语言□普通话 □方言________语言□普通话 □方言________单位地址及邮编单位地址及邮编单位单位家庭家庭号码号码E-mailE-mail主要语言输入次要语言输入语言输入者□ 父 □母□祖父□祖母□外公 □外婆 □保姆 □家教 □其他 ________语言输入者□ 父 □母□祖父□祖母□外公 □外婆 □保姆 □家教 □其他 ________如主要及次要语言输入者非父母,请填写以下内容:语言输入者姓名语言输入者姓名语言输入者语言输入者语言输入者E-mial语言输入者E-mial语言输入者照顾时间语言输入者照顾时间语言输入者之主要适用语言□ 普通话 □ 方言____语言输入者之主要适用语言□ 普通话 □ 方言____家庭成员 □父亲 □母亲 □兄 □弟 □姐 □妹 □外(祖父母)□其他______ (兄弟姐妹情标明人数)住所性质□自宅 □租房 □借住语言输入者对孩子气质之观察描述:活动量:□ 动作迅速 □动作缓慢 □活动量大 □活动量小 □活动量适中睡眠:□ 睡眠时间固定 □ 睡眠时间不固定趋避性:□ 害怕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 □害怕接受新的食物/玩具/游戏□表现不明显适应度:对新的玩具/游戏/环境/人□ 第一次就能接受 □经一二个月引导后能接受 □需长时间引导才能接受 □无论如何引导都不能接受倾诉反应:□ 很爱哭 □很爱发脾气□常常很开心 □情绪反应少 □情绪稳定不高兴时反应强度:□ 大哭大闹 □笑声哭泣 □ 表现不明显高兴时反应强度:□ 大声笑叫 □ 微微笑 □表现不明显注意力:□ 容易分心无法专注 □只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对任何事都能专注 □表现不明显 坚持度:□ 很坚持不易转移 □经过说服可改变意见 □不会坚持己见 □表现不明显 敏感度:对光线/声音/触觉/味觉□很敏感 □不敏感是否为低收入者□是 □不是兄弟姐妹是否有残疾出生序列首次训练观察评估记录表(参考表样2)训练教师: 填表日期:基本资料个案姓名(档案编号) ( )性别生日年 月 日家长是否接受过培训附件□ 声场测试图 □ 裸耳听力图(□纯音 □ABR测试结果 □其他________) 陪同训练者:□年龄大于5岁□之前为视觉学习者 □不确定听觉潜能(听神经病变,戴上助听器或电子耳蜗无明显助益者□年龄小或无训练经验,不能确定听力补偿情况□多重障碍(障碍类别/程度: )□家庭成员是否使用普通话交流(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能定期参与个别化训练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 家长康复意愿很高领域评估内容其他听能管理● 听辅器材增益值是否达标准。
□是 □否● 确定家长了解保养及检查听辅器材程序 □是 □否● 除睡觉及洗澡外是否都给幼儿配戴听辅器材 □是 □否● 家中听能环境 □安静 □有噪音● 幼儿的听觉习惯 □完全聆听 □依赖视觉 □两者都有● 配戴听辅器材后幼儿对声音的反应有何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能力●幼儿对环境声音的反应 □察觉 □辨识 □理解●幼儿对语音的反应 □察觉 □辨识 □理解●幼儿对名字、家人称谓的反应 □察觉 □辨识 □理解●幼儿对ling’6音 的反应 □察觉 □辨识 ●听觉记忆_____项●听觉描述________式(闭合/开放)第________阶段语言能力● 沟通模式 □ 非口语 □ 口语● 理解性语言程度□ 无 □100词汇 □200词汇 □500词汇 □1000词汇以上● 表达性语言程度□ 无 □有□ 模仿复述(长度_____个字,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表达(长度_____个字,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句能力□ 不能理解 □理解,会回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表达问句。
言语能力(发音)● 能否发出声音 □ 有 □无● 超音段 □音长短 □音高低 □音大小 □四声● 模仿发音 □会 □不会认知能力□ 分类、配对能力□ 颜色□ 形状□ 质感□ 数量□ 排序□ 思考能力(问题解决,反义词、同义词,推论预测,因果,事件发展)沟通能力● 孩子表达需求方式 □ 口语 □肢体 □其他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待能力、轮替 □可以 □不可以 □偶尔发生 ● 眼神交流: □ 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提问:□ 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互动:□ 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话题:□ 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启话题:□ 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表现● 孩子好奇心:□ 主动 □被动●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行为问题: □无 □ 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长与孩子互动与游戏: □主动 □被动 ● 对于孩子耳聋事件的情绪阶段:□否认 □接受 □ 悲伤 □缓和● 家长参与课堂表现: □主动 □被动● 家长技巧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