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广播电视受众调查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77KB
约20页
文档ID:229185346
第五章广播电视受众调查_第1页
1/20

第五章广播电视受众调查教学目标v1、理解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意义v2、知道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主要术语v3、了解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样本选择v4、掌握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主要形式v5、知道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主要研究方法v6、了解广播电视受众调查观念的变化 一、受众调查的意义v1、帮助广播电台、电视台更加准确的设置节目、选择播放内容、确定播出方式和播出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受众市场份额v2、加强与受众的联系,使受众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有效的、被重视的,从而成为忠实和主动的受众v3、能够有效的帮助广告主选择适当的广告传播通道,并合理的判断播出广告应支付的费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受众调查的主要术语 v1、潜在受众:指抽样地区内有接收机(电视机或收音机)的所有家庭 以家庭(户)为单位; 随着人口增减和接收机的普及每年需进行修正; 可收到哪些广播电视节目v2、开机率:指在一个特定时段内处于开机状态的户数与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户数的百分比 v3、受众份额比率:指在某一个特定时段收看(听)节目的户数与同时收看(听)其他节目的户数的百分比 广东全省市场份额比例图 (2008/07/13 - 2008/07/19) v4、节目收视(听)率:指收视(听)某一节目的户数与所有拥有收音机、电视机的户数之间的百分比。

v5、累计受众:指在特定时段内至少看了一次某个节目的不相重复的户数或人数 v 累计收视(听)众率:指在一个调查区内,特定时段至少看了一次某个节目的不相重复的受众数量与调查区内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三、样本选择v1、什么是样本v样本,即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v2、进行样本选择的原因v受经费和操作中实际困难的制约,无法对全部的受众进行收视(听)调查v3、制约样本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抽样群体(抽样框)的确定 抽样方法的选择v4、样本选择的方法 随机抽样 含义: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样本 特点:每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每个样本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配额抽样 含义:指按照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及收视(听)状态等对总体样本先进行分类,而后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给每一类样本分配一定数量的抽样机会,从而组成的调查样本的方法 特点:保证样本的组成与总体中有这些特征的个案在比例上相一致,确保抽样数据的准确性四、受众调查的主要形式 1、分析受众来信v优点:可以及时了解受众对节目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扩充节目题材,改进节目内容,调动受众反馈意见的积极性。

v缺点:样本数不足,反馈意见不够全面 2、日记调查法v广播电视机构在一些愿意记录他们使用广播电视情况的样本户中发放视听日记本,从中获得收视(听)的数据v优点:经济、快捷v缺点:记录的随意性较强,所获得的数据有时不够精确、有效 3、个人访问法v调查人员到抽样户家里,逐个询问每个家庭成员在过去24小时内的视听行为v优点:对问题的调查可进行的详细而深入v缺点:需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 4、调查法v调查人员通过询问被调查者的视听行为v优点:较之个人访问法更快捷、便宜v缺点:不易被访问者所接受;有时间上的限制性;样本缺失 5、召开座谈会v广播电台、电视台在重新修订节目表或增设新栏目时经常召集各方人士进行座谈,有时也专门组织专家和权威人士进行研究讨论v优点:快捷、方便,有时比较具有权威性v缺点:样本数不足,可能听取的意见不够全面 6、装置计量法v计量装置是一种和收音机、电视机相连接,并且自动记录开关情况的检测装置v优点:数据比较准确 v缺点:耗资大;无法辨别接收机被打开后是否有人在观看;不能提供受众的构成情况;无法记录受众对节目的满意程度 7、问卷调查法v用填写问卷或表格的方法收集一系列的客观事实,问卷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分发到被调查对象手中。

v优点:问题明确,取样范围较大v缺点:问卷的回收率低,有时信度不高,且不易调查较深入、复杂的问题五、受众调查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法v定量研究采用统计法,设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得出百分比,主要用数字语言描述结果v优点:数据比较准确v缺点:只能把存在于事物表面的趋势和规律揭示出来,不能考察各个因素之间在具体情况下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定性研究法v定性研究,是指从性质上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重点在于深入研究受众的看法,进一步探讨受众之所以喜欢或者不喜欢收听、收看节目的原因主要用合乎逻辑的文字语言进行描述v优点:能够深入的阐明内在原因v缺点:很难避免主观性 3、内容分析法v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统计调查后,予以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v它以定量分析为主,兼具定性分析的某些因素,是被广泛应用于视听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六、受众调查研究观念的变化 v1、由关注多少人在收看(听),转为关注“谁”在收看(听);v2、由关注受众“是否”在收看(听),转为了解受众“为什么”在收看(听);v3、由“泛”受众群转为“窄”受众群;v4、由调查过去的收视(听)率,转为预测未来的收视(听)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