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与知识基础 李双 彭敏摘 要 从研究进展和知识基础两方面对SSCI收录的4种职业教育研究刊物中103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包括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公平等四大主题;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前沿主要涉及拓展学习、情境学习、成人学习、生涯发展理论、工作场所学习、学习过程、统计方法等研究问题;由8篇早期奠基性文献和14篇关键节点文献构成了国际职业教育的知识基础关键词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知识基础;可视化分析G719.1 A 1008-3219(2018)12-0043-07近年来,基于文献计量对学科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成为分析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手段就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而言,针对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发展态势的文献尚不多见其中,蒋鑫等关注了荷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热点,乔建生、肖凤翔等对国际职业教育的主流理论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1][2][3];有些遗憾的是,对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尤其是早期奠基文献的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高水平文献,结合知识图谱和相关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知识基础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开发的《期刊引证报告》(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性期刊评价工具;JCR根据期刊文献的引证情况对学术期刊进行分析整理2016年,JCR社会科学版职业教育领域中共收录4种学术期刊,见表1根据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一个领域中关键性文献大多集中发表在少数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中;因此我们选取这4种刊物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一窥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概貌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检索上述4种刊物1900-2017年间的收录情况,一共得到1035条记录,排除更正和参考文献记录各1条,最终得到1033篇有效文献(检索日期:2017年10月17日)其中,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6年,即是说,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从此有了质的飞跃,相关文章逐渐开始被SSCI数据库收录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知识图谱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科学知识图谱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计算,可以把学科领域的概貌直观地展现出来。
具体来说,本研究采用了荷兰莱顿大学艾克团队(Leiden University, van Eck)开发的VOSviewer,以及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团队开发的CiteSpace两个可视化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再通过对词频、突变、共引等关系的分析,考察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知识基础二、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进展综述研究进展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了解学科研究概貌、把握学科研究态势本研究主要通过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前沿及其转移趋势来梳理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进展一)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主题研究热点是一定时间内某一学科领域中讨论较多的话题,探测研究热点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基于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词频分析:一个关键词在某一领域中反复出现,则可把该关键词看做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4]在VOSviewer里面导入数据,分析类型选择作者关键词,频次阈值设置为3,得到图1图中字体越大、颜色越接近红色的关键词频次越高再结合各关键词的联接强度(link strength)指标,即关键词和其他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归纳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所关注的热点主题,从其具体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四大主题。
一是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体现于“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学徒制”(apprenticeship)、“实践理论”(practice theory)、“工作本位学习”(work-based learning)等关键词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是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学术化、学问化倾向而提出的;该理论体系认为职业教育课程逻辑的核心是工作实践,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其中,起源于学徒制、强调把参与和实践贯穿于整个工作活动中的工作本位學习就是这一理论的重要体现二是对职业教育学习理论的研究,体现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成人学习”(adult learning)、“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等关键词学习理论的探讨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和教学设计的依据知识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终身学习和成人的继续学习,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工作场所学习更是个体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已然成为趋势三是关于职业发展的研究,体现于“职业指导”(career guidance)、“职业咨询”(career counselling)、“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等关键词。
职业教育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职业教育不但要使个体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个体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促进其在职业领域中健康地可持续性的发展以个体职业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和系统的职业指导和咨询都是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6]四是对职业教育公平的研究,从关键词“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公平”(equity)、“性别”(gender)等反映出来近年来,无论是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来看,职业教育公平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职业教育作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在消除教育不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不同国家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正义性二)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研究前沿是学科领域的新兴趋势,是一组瞬时的概念或潜在的研究问题[7]准确把握研究前沿对研究者下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CiteSpace中,研究前沿用克莱因伯格(Kleinberg)突显监测算法获取的突变词(burst terms)体现,是以引用激增文献(citation burst article)为知识基础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8]。
突变词主要考察词频的突变,即在一段时间内主题词频次变化较大运用CiteSpace绘制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突变词和引用激增文献图谱,见表2表中的突变年份表示突变词或激增文献突显的持续时间结合突变词和引用激增文献的研究主题,可以探测出2007-2010年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主要集中于“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等其中,拓展性学习特别强调学习者改变已有实践重构新的实践活动的能力,情境学习理论则更强调学习环境的生活化、情境化它们刷新了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习得或实践的参与这两种对立性观点,始终把学习看成一个动态的、社会的过程,为后期国际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2011-2014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集中于“行为”(behavior)、“成人学习”(adult learning)、“生涯发展理论”(career developmental theory)、“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等这一阶段,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主题更加具象其中,生涯发展理论是当代职业指导理论中的经典理论,它打破了以往静态的职业指导理论,把人的职业发展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关注个体职业行为特征的职业心理学研究则体现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整体性强,各个领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另外,工作场所学习研究也开始备受关注2015-2017年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问题集中在“工作场所”(workplace)、“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es)、“教育理论”(educational research)、“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协方差结构分析”(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等这一阶段,工作场所学习继续成为研究前沿工作场所学习不但能给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校到工作的转换,而且还保证了职业教育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国际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此外,统计和研究方法也受到了明显的重视;同时,教育理论和学习者学习过程继续成为焦点由此可见,近十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2007-2010年间对学习理论如拓展性学习、情境化学习等的关注;二是受这些理论的启发,2011年至今,与工作场所学习有关的研究开始涌现,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是个体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把学校学习和工作场所学习相结合,以改进和弥补传统职业教育的不足。
在研究方法上,2007-2010年间主要是对理论的思辨性探讨;而2011年至今,随着职业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涌现,学者们对统计和研究方法表现出了持续性关注,研究方法呈多元化三、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的探讨,可以使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基础知识基础由早期奠基性文献和共被引频次以及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节点文献组成[9]通过绘制近十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图谱,并对其从时间、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一)早期奠基文献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参考文献,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阈值为Top20,分析2006-2017年间文献中每年引用次数排名在前20的参考文献,聚类后得到时间线程图图2图中每个圆形节点代表一篇文献,节点越大引用频次越高;图谱最上端的紫色数字表征文献的发表时间,节点越靠左,发表时间越早结合文献的发表时间(1938-1989年)和被引频次(大于7次),本研究确定了8篇早期奠基性文献为了清晰地显示这些文献,图中对部分其他文献节点进行了隐藏193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出版,该书的教育观点精简却影响深远。
书中围绕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展开论述,深刻反映了杜威實用主义教育思想;该书特别强调经验、有目的的学习、自由以及学习的社会性和交互过程[10]《社会的思维》(Mind in Society)精选了前苏联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经典文献,这些论文概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存在于社会背景之外,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维果茨基把这个理论框架应用于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游戏的发展,并考察了它对教育的意义[11]其思想为后来的“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拓展性学习奠定了基础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德舍恩(Donald A. Sch?n)在《反思性实践者》(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中阐述了著名的“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思想书中选取了工程师、建筑师等5个行业的专家,以考察他们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舍恩认为职业教育应以提高专业人员的“反思行动”能力为中心,即要“做中学”,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应对真实场景中的各种问题。
[12][13]1984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A. Kolb)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