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专业自学指导书教育社会学杨光海 编2010年6月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教育社会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科学,它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考察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期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观察教育问题的眼光和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教育课题的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本课程是教育社会学基础性内容的讲授,主要内容涵盖了教育社会学入门的几个问题、教育社会学学科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教育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教育与向上社会流动、学校教育制度的社会学分析、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研究、教育变革的社会学分析等内容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把握课程本质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员思考教育社会学的基础性内容,同时挑选并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学员课下阅读,提供作业供学员练习尽量保证学员课堂学习有兴趣,并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课后完成至少1∶1的投入培养学员的快速学习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技巧四、课程具体教学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2、讲授和思考、讨论相结合,加强课堂互动3、结合现实教育问题,培养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五、指定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指定教材[1] 钱民辉:《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书 [1] 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2] 马和民主编:《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 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六、自学进度安排自学进度表月 日至 月 日周次学时自 学 内 容自学作业1—44第1-2章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第3章5—86第4-5章1、教育社会学的三大理论取向2、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功能6第6-7章9—134第8-9章1、讨论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关系2、思考大学变革的示范模式3第10-11章14—183第12章1、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我国教育变革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备注:请按周历规定时间完成作业,面授时检查第一章 绪论:教育社会学入门的几个基本问题★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社会学的概念,教育社会学对不同学习者的价值,教育社会学家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 内容提要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二、教育社会学对于不同学习者有何价值三、教育社会学家关心什么?他们研究什么?四、教育社会学家怎样开展他们的研究五、结语★重点和难点1、教育社会学对于不同学习者的价值2、教育社会学家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
★思考题和作业1.简要分析教育社会学家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学科介绍★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与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 内容提要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三、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重点和难点1、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思考题和作业1、简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简析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3、简析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第三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初期形成的两条途径、学学科制度化及其发展阶段、“新兴”教育社会学的确立与多元化取向、教育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社会学微观革命与新教育社会学的崛起、当代社会学趋势与教育社会学的综合★ 内容提要一、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初期形成的两条途径二、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化及其发展阶段三、“新兴”教育社会学的确立与多元化取向四、教育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五、社会学微观革命与新教育社会学的崛起六、当代社会学趋势与教育社会学的综合★重点和难点1、“新兴”教育社会学的确立与多元化取向2、教育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3、当代社会学趋势与教育社会学的综合★思考题和作业1. 简析“新兴”教育社会学的确立与多元化取向。
2. 简析教育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第四章 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冲突取向、解释学取向,对教育社会学三种理论取向的判读以及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近趋势★ 内容提要一、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二、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三、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学取向四、对教育社会学三种理论取向的判读五、结语: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近趋势★重点和难点1、教育社会学对于不同学习者有何价值2、教育社会学家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思考题和作业1.分析教育社会的三大研究取向第五章 教育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后现代性与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全球化和教育社会学对全球性话语的寻求★ 内容提要一、现代性: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二、后现代性: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三、全球性: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四、结语:寻找全球性话语★重点和难点1、现代性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2、后现代性是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3、全球性是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
★思考题和作业1、简析现代性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2、简析后现代性是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3、简析全球性是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功能问题、中层理论对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分析框架以及教育发挥作用的条件性★内容提要一、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二、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功能问题三、中层理论对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分析框架四、结语: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重点和难点1、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2、中层理论对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分析框架★思考题和作业1.简要分析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功能问题2.中层理论对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分析框架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有关社会分层的研究、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教育中的社会选择与分层;讨论在教育中的获益主体★ 内容提要一、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二、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三、教育中的社会选择与分层四、结语:谁在教育中获益?★重点和难点1、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2、教育中的社会选择与分层★思考题和作业1. 试分析谁在教育中获益?第八章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继续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分层的视角中的中国社会现实、“文化屏障”的形成与教育的作用与教育有助于谁向上社会流动以及学校的再生产性质反思。
★ 内容提要一、从社会分层的观点看中国的社会现实二、“文化屏障”的形成与教育的作用三、教育有助于谁向上社会流动四、结语:学校是一种再生产性机构吗?★重点和难点1、教育有助于谁向上社会流动2、“文化屏障”的形成与教育的作用★思考题和作业1、简析教育有助于谁向上社会流动2、简析“文化屏障”的形成与教育的作用3、反思学校的再生产性质第九章 学校教育制度的社会学分析——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取向★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学校教育功能的实质、反学校文化现象与平衡中的冲突:仪式与神话的双向建构★内容提要一、学校教育制度:民主神话的背后二、学校教育功能:文化和社会再生产三、反学校文化现象:冲突中的平衡四、仪式与神话的双向建构:平衡中的冲突五、结语:殊途同归——制度分析★重点和难点1、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2、学校教育功能的实质★思考题和作业1、简析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2、简析学校教育功能的实质第十章 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实践的局限与困境、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以及教育的多元一体化趋势★ 内容提要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实践的局限与困境三、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四、结语:教育的多元一体化趋势★重点和难点1、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实践的局限与困境。
2、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思考题和作业1. 简析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2. 简析教育的多元一体化趋势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研究★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人的现代性之关系、对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分析与接受高等教育对社会个体的意义★ 内容提要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人的现代性之关系二、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分析三、接受高等教育对社会个体的意义四、结语:寻找示范模式的思考★重点和难点1、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人的现代性之关系2、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学分析★思考题和作业1、简析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人的现代性之关系2、简析接受高等教育对社会个体的意义第十二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变革动因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动因分析的理论建构、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内在动因的分析层次与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外在动因的分析层次★ 内容提要一、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动因分析的理论建构二、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内在动因的分析层次三、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外在动因的分析层次四、结语:多元化的人文取向★重点和难点1、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动因分析的理论建构2、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内在动因的分析层次。
★思考题和作业1.分析社会学范式与教育变革的多元化人文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