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全国卷Ⅲ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可排除B、D两项答案】C2.(2018江苏单科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陈独秀演讲的内容推理出陈独秀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觉悟计分两步”的,A项正确。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陈独秀发表演讲时中共尚未诞生,B项错误,排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分别对应C、D两项,与材料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答案】A2017年题组(备注:无)2016年题组1.(2016浙江文综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考点】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解析】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材料讲的是20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科学看待读经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20世纪初的事情,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故B项正确;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材料主要观点是反对用古典做古文,提倡直接老实说出,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实说出,一目了然”,提倡的是白话文,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考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上海单科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考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 【解析】“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时务报》是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思想的刊物,故A项错误;《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故B项正确;《民报》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故C项错误;《申报》是近代主要的商业报纸,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海南单科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答案】C5.(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海南单科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教授“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应是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此不属于“离经叛道”,故C项错误;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2014年题组1.(2014上海单科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中西文化论战【解析】杜亚泉对于西方文明给以批判,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通过中西文明比较,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明,陈独秀通过比较,结论却相反,故B项是最佳选项;论战双方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故C、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B项3分,C、D项1分,A项0分二、非选择题1.(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包含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2)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出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要从两方面展开论证,先从正面方面进行论证,结合材料中的史实,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当然新文化运动中也存在形式方面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结合所学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2.(2015北京文综37)(节选)(1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表3内容为新词汇示例表3创造新词的方式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