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活动与五脏的调理解读神志活动与五脏的调理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是人的心理活动,属于神的范围人的心理活动包含认知,感情与意志三个方面认知是人以感知、记忆、思想等形式反应客观事物的性质、联系及对人的意义;感情是由认知而惹起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意志是由认知支持与感情推进,令人存心识地战胜心里的阻碍与外面的困难而坚持实现目的的过程可见感情与意志活动中都含有认知的成分,认知是基本的心理活动感情与意志又对认知过程发生影响 中医学认为,五脏均参加了人的心理活动,神志的产生和调理是以五脏功能为基础的1.神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神志的产生和维拥有赖于内在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腑精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经过口、眼、舌、鼻、耳五官这些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重要器官将信息传入与五脏,在五脏的生理活动作用下产生因为五脏的精气阴阳及功能各有所别,各脏所主神志活动亦有所不一样,就认知活动而言, “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就感情活动而言,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即反应了不一样情志阻碍与五脏之间的特别关系 因为神、魂、魄、意、志及喜、怒、思、忧、恐的认知活动和感情变化,经过五脏的生理功能表现出来,并可反应相应内脏的精气盛衰,因此分别归属于与五脏之中,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2.神志活动统主于心,受五脏调理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志,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活动,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各样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理作用就人的认知活动而言,《灵枢·本神》指出:“因此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就人的感情活动而言,亦由心所主宰,喜、怒、思、忧、恐等都是以于心而应于别脏如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对此解说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因此五志唯心所使也说明心为神志活动的主宰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经过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思想、睡眠及感情等活动表现出来,神志病变累及相应脏腑,最后皆伤及心神故《灵枢·口问》说:“悲痛悉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神志活动因其分属于五脏/,必定遇到五脏的共同调理肝疏灰心机,调理情志,对保持心情爽朗愉快起侧重要作用;肝对血液量的调理可保障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对精微物质的需求。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之大络与心联系交流,脾升胃降,通上连下,为诸脏气机升降之枢纽,经过协调脏腑气机的起落而影响神志活动心肾精血互化,以养心神肺为相傅之官,助心行血和辅心主神可见,五脏均与神志活动亲密有关,尤以心、肝、脾三脏为要,但主导在心因为五脏都参加了神志活动的调理,故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惹起神志病变,而一种神志异样可伤及多个脏腑,多种神志失常亦可伤及一个脏腑,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灵枢 ·本神》言怵惕思虑悲伤,愁悲伤脾等,即是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