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单元1学科小数年级2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 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难点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复习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在直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9厘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演示,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讲授新课2.认识米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看一看1米有多长找身体中的米尺我两只胳膊伸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长度大约是1米窗户的高度大约是1米写字台的长度大约是1米一年级小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米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3.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拿一把米尺,观察一下,一个小格是1厘米,10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同桌数一数20里面呢?30里面呢?1米里面一共几个小格?.小结: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1)这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米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做单位4) 1米=100厘米找一根绳子,量出2米、3米、4米,大家一起感受一下10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米尺上的1个大格里面有十个小格,米尺上一共有10个大格,100个小格动手操作, 同桌或者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与厘米的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巩固提升1.填空操场长100( )汽车长3( )课桌长50( )爸爸身高170( )2.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作单位3.计算1米=(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21厘米-13厘米=( )厘米10米+6米=( )米4.看图选择合适的单位5.判断对错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小结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应该用米尺量,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把测量工具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 板书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