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1. 向量有关概念:(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可以平移)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注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共线的单位向量是);(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记作:∥,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提醒: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②两个向量平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个向量共线, 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线重合;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④三点共线共线;(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的相反向量是-2. 向量的表示方法:(1)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如,注意起点在前,终点在后;(2)符号表示法: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如等;(3)坐标表示法: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以与轴、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为基底,则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可表示为,称为向量的坐标,=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如果向量的起点在原点,那么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终点坐标相同。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1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a=e1+e24. 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5.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向量的夹角:对于非零向量,作,称为向量的夹角,当=0时,同向,当=时,反向,当=时,垂直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如果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数量叫做的数量积(或内积或点积),记作:,即=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注意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再是一个向量3)在上的投影的数量为,它是一个实数,但不一定大于04)的几何意义:数量积等于的模与在上的投影的积5)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两个非零向量,,其夹角为,则:①;②当,同向时,=,特别地,;当与反向时,=-;当为锐角时,>0,且不同向,>0是为锐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当为钝角时,<0,且不反向,<0是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③非零向量夹角的计算公式:;④6. 向量的运算:(1)几何运算:向量加减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进行,特别要注意:若为中点,则;(2)坐标运算:设,则:①向量的加减法运算:,②实数与向量的积:。
③若,则,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④平面向量数量积: ⑤向量的模:⑥两点间的距离:若,则7. 向量的运算律:(1)交换律:,,;(2)结合律:,;(3)分配律:,提醒:(1)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对于一个向量等式,可以移项,两边平方、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两边同时取模,两边同乘以一个向量,但不能两边同除以一个向量,即两边不能约去一个向量,切记两向量不能相除(相约);(2)向量的“乘法”不满足结合律,即,为什么?8. 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得;9. 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10. 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2),等号当且仅当同向或反向或有时才有可能成立(3)在中,①若,则其重心的坐标为②为的重心,特别地为 的重心;③为的垂心;④向量所在直线过的内心(是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4)向量中三终点共线存在实数使得且.立体几何(文科只关注平行、垂直即可)1. 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这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常用方法2)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它们有无数个公共点,而且这无数个公共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判断几点共线(证这几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和三条直线共点(证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的方法之一3)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经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和三个推论是确定平面的依据4)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平行还平行,横等纵变半)5)三视图: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1)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角定理;(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范围:(θ=为异面垂直);②求法: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平移(中点平移,顶点平移以及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以便易于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转化为相交两直线的夹角3)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异面直线间的部分叫公垂线段)的长度4)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反证法、异面直线的判定(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3. 直线与平面(1)位置关系:(2)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且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运用线面平行性质3)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注意:任一条直线并不等同于无数条直线;判定: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②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垂直性质: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其作用是证两直线异面垂直和作二面角的平面角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①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②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注意:②在证明中不能直接应用)4. 平面与平面:(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2)平面与平面平行(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如果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二面角的平面角:①顶点在棱上;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③角的两边与棱都垂直;范围: ;作平面角的主要方法:①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②三垂线法:过其中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③垂面法:过一点作棱的垂面,则垂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④面积射影法(小题):利用面积射影公式,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注意:④在证明中不能直接应用)(4)平面与平面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
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判定:①定义法;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 平行、垂直转化:自己填写涉及到的相关定理;线∥线线∥线线∥面面∥面线⊥线线⊥线线⊥面面⊥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空间距离的求法:(立体几何中有关角和距离的计算,都要遵循“一作,二证,三指,四计算”的原则)(1)点到平面的距离:①垂面法:借助于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垂线,其中过已知点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②体积法: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③等价转移法: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转化为其它点到面的距离7. 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及求角)向量夹角公式、向量模长公式、空间角、空间距离;①求异面直线的角:求两条直线 a,b所成的角: 设是直线 a,b的方向向量,=②求线面角:直线AP与平面所成角,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③求二面角:设二面角为,法一:设是平面的法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可求=,则 或,法二:点A,B,且, 则, ④求点到面的距离:,其中,是平面的法向量。
8. 棱柱(1)掌握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是多边形,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分类,理解直棱柱、正棱柱的性质2)长方体的对角线的性质: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则cos2+cos2+cos2=1;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则cos2+cos2+cos2=2.(3)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性质4)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长度的计算(向量方法)(5)S侧=各侧面的面积和;体积:V=Sh.9. 棱锥(1)棱锥的定义、分类、正棱锥的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中心)(2)正棱锥的两个直角三角形;(3)相关计算:S侧=各侧面的面积和,V=Sh10. 球(1)球的截面的性质:用一个平面去截球,截面是圆面;球心和截面圆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半径r之间的关系是r=2)经纬度: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意义可知,某地的经度是一个二面角的度数,某地的纬度是一个线面角的度数3)公式:S球=4πR2 V球=πR3;(4)球面上A、B两点的球面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11. 在解答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使用转化的思想:①利用构造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将有关棱柱、棱锥的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去解决.②将空间图形展开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为平面图形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③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复杂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④利用三棱锥体积的自等性,将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转化成求三棱锥的高.⑤平行转化⑥垂直转化解析几何α。
πOK一、直线与圆1. 直线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范围是,但斜率不一定存在斜率与倾斜角的函数关系要牢记下列图像斜率的求法:①依据倾斜角;②依据两点的坐标k=tanα=;③若方向向量为且,则斜率为2. 直线方程: 点斜式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