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温带的植被类型word版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50KB
约25页
文档ID:164640952
温带的植被类型word版_第1页
1/25

第三节温带的植被类型一、夏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summergreenbroad-leafforest)或称温性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它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北美大西洋沿岸;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的温暖 区域;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在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条件,夏绿阔叶林分布极少夏绿阔叶林的分布区,有 4—6 个月的温暖生长季节和适宜的降水,以及延续 3—4 月的冬季最热月 的平均温度为 13—23℃,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在 0℃以下,在大陆性强的地区可达-12℃,年降水量大约为 500—700mm,但有的地区可达 1000mm 或更多,大部分在温暖季节降雨我国的夏绿阔叶林分布区,由 于受到季风的明显影响,气候夏热冬寒比较显著,且雨水多半集中在夏季一)夏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在夏绿阔叶林的生长季节里、水热条件有利,因而中生植物能茂盛生长林内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 叶片,夏季盛叶,冬季无叶因此,这类森林也称为落叶阔叶林构成群落的乔木,都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林下的灌木也为落叶种类,草本植物在冬季或是地上部分 枯死,或是以种子越冬当春季气温开始回暖,乔木随即萌叶抽枝,加之大多数的树木为风媒植物,藉春 风授粉,进入花期。

夏季是群落茂盛的生长季节,枝叶密茂,树冠郁闭秋季气温下降,叶色转黄、脱落 乔木的树干和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芽有坚实的芽鳞,也常受树脂保护,以御冬寒因此,群落外貌上的 季相更替,是夏绿阔叶林的显著特征乔木从放叶、密茂到枯黄、脱落的有规律的更替,影响林下的光照 和湿度条件,从而也影响到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季相更替春季,草本层中的多年生短生植物,非常迅速地 抽叶开花,花朵艳丽,数量众多,构成显著而华丽的草本层夏季,树木茂盛发育,形成郁闭林冠,这些 春季多年生短生植物则已结束自己的生活周期,地上部分逐渐枯死,出现了耐荫的草本植物这时,开花 植物减少、季相显得单调至秋季,一些禾本科植物已花后陆续结籽,并日趋干枯,而最终完成了整个生 活周期2 / 27夏绿阔叶林的生活型谱,表现为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高位芽植物占一定比例森林的结 构是乔木可分二个层,一个灌木层,草本可分二到三个层和一个地被层乔木往往分枝强烈,故树冠发育 良好,上层乔木往往仅由单个或少数优势种构成,形成顶部较为平整的林冠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不起显著作用,藤本植物以草质或半木质为主,攀援能力不强,主要有葎草属 (Humulus) 、常春藤属(Hedera) 、铁线莲属、菝葜属等。

附生植物有苔藓、地衣,由于地面覆盖大量落 叶而多数生长在树干上夏绿阔叶林的生产量,可以欧洲中部山毛榉林为例,其总生产量虽不高,但由于消耗较小,因而净生 产量与热带雨林相当(表 5-3) 表 5-3 40-60 龄的山毛榉林(丹麦)与热带雨林(象牙海岸)的生产量(t/hay 的干重)(Muller,Nielsen) ,(二)世界各地的夏绿阔叶林概况欧洲 欧洲的夏绿阔叶林向北推进得较远,在其分布区的西部,由于墨西哥暖流的有利影响可以达到 58 与北美和东亚的气温相比,西欧的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温差最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N 因而整个植被带,均向北推移得较远欧洲的夏绿阔叶林沿大西洋海岸延伸,从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向北,直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在 东欧,由于西风影响减弱,大陆性增强,夏绿阔叶林明显地在第聂伯区附近尖灭,从第聂伯向东,以狭窄 的森林草原带延伸着欧洲夏绿阔叶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种类组成,尤其是乔木层的种类组成极端贫乏最主要的种类是欧 山毛榉 (Fagussylvatica) 桦叶鹅耳枥 、 (Carpinusbetulus) 无梗栎 、 (Quercuspet-raea) 和英国栎 (Q.robur) , 每一个种都可以形成优势群落。

在大西洋沿岸,由于森林遭受破坏,发育着欧石南灌丛,中欧才为真正的夏绿阔叶林,在东部又过渡 为混交林在海洋影响小的地区,欧山毛榉在肥沃的土壤上具有最大的竞争能力有时在欧山毛榉林中混 杂其他阔叶树种山毛榉林的树冠浓密郁蔽,因此夏季林下往往植物稀少,但在春季放叶之前有发育良好 的短生植物欧山毛榉分布界线以东,出现了以桦叶鹅耳枥占优势的地区,有时英国栎占优势栎林是比 山毛榉林分布更广的一类森林,在西欧和中欧均有分布无梗栎、英国栎和绵栎(Q.pubescens)是栎林 的建造者它们往往都可形成纯林英国栎林多分布于湿润的重质土上,而无梗栎则多分布于干燥的轻质 土上栎林不似山毛榉林那样耐阴,林内明亮,林下植物发育良好,层次结构显得复杂,发育最好的栎林 可以分为七层北美洲 北美洲的夏绿阔叶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向东的大西洋沿岸的低地(可达 45 左右) N ,也分布于纵贯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下部这一森林地域的特征是具有较长(5—8 个月)和温 暖的生长期以及相当丰富的降水量(760—1300mm) 特别在北纬 25 —35 的大西洋沿岸,更为显著由 于有利的水热条件,该区域的森林发育良好,种类十分丰富。

分布在北美东南部的夏绿阔叶林,包括两个 省,一个是糖槭省(AcersaccharumProv.)另一个为镰刀栎省(QuercusfalcataProv.)它们在外貌上很相 似大多数植物属于冬季落叶的双子叶植物在糖槭省中,优势乔木的平均高度约 30m,下层的不连续林 木是由一个或多个广布的种,如卡罗林鹅耳枥(Carpinuscaroliniana) 、佛罗里达梾木(Cornusflorida)和 弗吉尼亚铁木(Ostryavirginiana)所组成灌木成分相当丰富,如卫矛属(Eyonymus) 、弗吉尼亚金缕梅 (Hamamelisvirginiana) 、山胡椒(Linderabenyoin) 、五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 、毒漆 树(Rhustoxicodendron) 、加拿大紫杉(Taxuscanadcnsis)及荚蒾属(Viburnum) 常见的藤本植物为葡 萄属(Vitis)和南蛇藤(Celastrusscandens) 亚洲夏绿阔叶林在亚洲分布于东部沿海的区域,它包括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朝鲜和日本的北部 在俄罗斯的远东仅在萨哈林岛的南部有小片分布。

我国的夏绿阔叶林地区位于北纬 32 ′—42 ′之间,东经 103 ′—124 ′的范围内包括辽宁省 30 30 30 10 的南部、河北省、山西省恒山至兴县一线以南、山东省、陕西省黄土高原南部、渭河平原以及秦岭北坡、 河南省伏牛山、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淮北平原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而多雨,冬季严寒而晴燥年平均温度一般为 8—14℃,由北向南递增,1 月平均温度在 0℃以下,7 月平均温度为 24—28℃,极端低温为-30.5℃(沈阳,1966.1.20) ,极端高温为 44.2℃(洛阳,1966.6.20) 年平均降水在 500—1000mm 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分配不均,夏季雨 量极为充沛,可占 60—70%,而冬季仅占年降水量的 3—7%中国夏绿林与其他地区不同, 即没有山毛榉林出现 (该属 3 个种只见于亚热带山地, 而且不构成纯林) 栎林是最常见类型,树种地区变化较大在南部,栎林主要的建群种为麻栎(Quercusacutissima) 、栓皮栎(Q.variabilis) ,或为纯林或者混交,树高 10—15m,乔木层伴生少量其他落叶阔叶树,灌木层以荆条、 胡枝子、溲疏(Deutzia) 、绣线菊(Spiraea) 、蔷薇、栒子(Cotoneast-er)等最常见。

当上层林木被砍伐 时,群落转为由它们组成的夏绿灌丛辽东栎林从渤海沿岸向西延伸,但很快限于中山范围,一般形成纯 林秦岭至太行山南部,尚有槲树(Q.dentata)和锐齿槲栎(Q.alienavar.acuteserrata)为主的落叶林分 布蒙古栎(Q.mongolica)主要在东北地区中部、南部广泛分布,是栎类中最耐寒的一种,伴生树种因地 而异,但多为桦、榆、椴、槭各属植物由多种槭、椴、榆、白蜡(Fraxinus)等共同组成的落叶阔叶杂木林,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山地或谷地, 优势种不明显,种类多样,乔木高达 20—30m,是我国夏绿阔叶林中发育最好的类型林中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和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材质极佳, 被称为三大军用木材夏绿阔叶林中较特殊的一类是被称为小叶林的山杨林和桦木林在我国北方它们或混交或为纯林、分 布甚广,多属于次生类型桦木种类较多,如白桦(Betulaplatyphylla) 、黑桦(B.da-hurica) 、红桦 (B.albo-sinensis)等长白山区的岳桦(B.ermandii)林在分布上限附近已呈树干扭曲状的矮曲林。

荒漠中甚至在极端干旱区,大河沿岸常有走廊状分布的荒漠沿岸林(杜加依林) 以胡杨 , (Populusenphratica)为代表的高大乔木一般形成疏林,局部郁闭度可达 0.5 以上,这些喜湿耐盐(为泌 盐型)树种高约 10—20m,以潜水位 1—3m 时生长最好,水位再低便受抑制,低于 9m 时大多枯死伴生 种类亦随潜水位变化有所更动,常见的有多种柽柳、沙枣(Elaeagnusspp.)苏枸杞(Lyciumruthenicum) 和其他一些荒漠中盐生或旱生植物我国夏绿阔叶林区广泛生长着温性针叶树种油松(Pinustabulaeformis)适应幅度较宽,生长较快, 为荒山绿化的主要树种赤松(P.densiflora)只适生于滨海地区松林一般较稀疏,林下灌木草类与夏绿 阔叶林内相同,松栎混交林也较常见侧柏生长缓慢,但最耐干瘠,多见于阳坡与石灰岩地区,植被稀疏日本的夏绿阔叶林最典型的是混生有大落叶栎树(Quercuscrispula)的山毛榉林在日本海一侧,因 冬季有大量降雪,水分充足,林下生有高而密实的箬竹层,富有常绿阔叶成分太平洋沿岸冬季相对干燥, 故这些成分不能保存此外,山地亦有山杨-桦木林分布,其中一些树种与中国的相同。

二、寒温性针叶林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 广泛分布着寒温性针叶林, 又称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 (borealconife-rousforest) 在欧亚大陆它从大西洋岸延伸到太平洋岸,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北美它从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和加拿 大的马更些河以南经过大奴湖,沿苏必利尔湖北岸而达大西洋沿岸北方针叶林的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 带的北方界限在南半球则没有此类针叶林分布北方针叶林分布纬向跨度较大,气候状况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十分严寒最暖 月平均温度在 10℃以上,但不超过 20℃;最冷月平均温度为-10—-20℃,在西伯利亚可达-52℃在寒冷 海洋气候和寒冷大陆气候之间,差异是明显的,前者温差相对较小,而后者,在极端的情况下,年温差可 达 100℃(最高温为+30℃,最低温为-70℃) 在积雪不多的情况下,冬季的低温会形成永冻土降水量为 300—600mm,大部分在春季降落冬季降雪,但水量不多真正的北方针叶林分布在气候条件不适于夏绿阔叶林生长的地区,即夏季变得更短,而冬季变得更长从气候图可见,日均温为 10℃的日数在 120d 以下,寒冷季节延续时间要超过 6 个月,其与苔原交界的北 方界线,日均温为 10℃的天数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