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一、实验目的:杠杆尺实验二、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钩码 (或简单机械实验盒)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照下图组装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 省力也不费力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阻力点动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方法1方法2方法34方法方法56方法注意:A、认真调整杠杆尺平衡 实验时不要用测力计进行杠杆尺实验,应改用钩码进行,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B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XX 2、天平的使用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10 / 1三、实验器材:天平四、操作步骤: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 0位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3、用镣子夹出祛码放右侧盘的纸上4、增减祛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 (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5、计算祛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祛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和祛码放回盒中3、定滑轮实验一、实验题目:定滑轮实验二、实验要求:验证定滑轮作用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 (或简单机械实验盒)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将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按下图组装好实验装置3、手拽线绳,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4、用钩码代替手拽绳的拉力 试试通过定滑轮,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省不省力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注意:做定滑轮能不能省力的实验时,要用钩码,最好不用弹簧称10/ 24、动滑轮实验一、实验题目:动滑轮实验二、实验要求:验证动滑轮作用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 (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用弹簧称称出重物的重量,记录在纸上3、将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按下图要求组装好4、用手通过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有没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5、通过弹簧称、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省力还是费力,根据是什么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结论: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5、滑轮组实验一、实验题目:滑轮组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滑轮组作用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定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 (或简单机械实验盒)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用弹簧称直接称出重物重量4、用手通过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根据是什么5、通过弹簧称、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据是什么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10/ 3注意:A、可设法减少滑轮组的阻力B、 测力时,弹簧称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侧面水平拉出,上列各个方向,都不会影响测试结果C、实验时,弹簧秤应倒用,即挂钩在上,提环在下6、轮轴实验一、实验题目:轮轴实验二、实验要求:验证轮轴作用三、实验器材:铁架台、轮轴、短线、长线、钩码、弹簧称 (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用弹簧称测出重物重量3、照下图组装4、实验时可用钩码,也可用弹簧称,测得省力情况5、将轮换成大轮,再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验6、通过比较两次测定,认识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可设法减小轮轴阻力B、 若用弹簧秤测力,应倒用即钩在上,环在下,竖直向下拉动。
C、没有弹簧称时可改用钩码来测力7、齿轮实验一、实验题目:齿轮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齿轮的作用10/ 4三、实验器材:厚纸板、图钉、剪刀、木板等四、操作步骤:1、制作齿轮用厚纸板制作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 20 齿,小齿轮 10 齿2、将两个齿轮用图钉通过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让两个齿轮的齿相互咬合3、转动大齿轮看小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4、转动小齿轮看大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5、把现象记录下来记录: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 )转( )圈,小齿轮向( ) )小齿轮的工作速度 )圈,可以( 转( )圈,大齿轮向() 2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 )转()大齿轮的工作速度转( )圈,可以()的作用 3 、齿轮传动可以有(8 、 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 实验题目: 斜面实验 二、 实验要求: 验证斜面作用 厘米) 、 铁丝、测力计、长木板(长三、实验器材:圆木(长 1050 厘米) 、方木块 10/ 5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照下图组装3、用铁丝做轴,使圆木能绕轴转动4、通过测力计将圆木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纸上5、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斜搭一块光滑的木板。
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6、分析比较,使用斜面省力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结论: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9 、帮助植物繁殖一、实验题目:帮助植物繁殖二、实验要求:帮助植物繁殖三、实验器材:植物枝条(月季枝条、柳枝、杨枝) 、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喷壶四、操作步骤:1、将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个洞,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2、选取有 2- 3 个芽的月季(或柳、杨)枝条,用刀在节下削平,不要剥掉茎上的刺3、将削平的枝条插入挖好的洞中4、用手指轻轻按实插条的基部,用细孔喷壶喷洒足够的水,使土保持湿润10 、模拟化石的形成一、实验题目:模拟化石的形成二、实验要求:模拟化石的形成三、实验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 、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 、一个碗、肥皂水四、操作步骤:10/ 61、将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2、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 防止变硬) , 将涂抹过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的石膏混合物国3、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么样。
11、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一)一、实验题目:温度对玻璃的影响二、实验要求:温度对玻璃的影响三、实验器材: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四、操作步骤: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4、重复以上过程 3 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注意: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12 、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二)一、实验题目: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二、实验要求: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三、实验器材: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四、操作步骤: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2、 往纸盒中倒入一些糊状的熟石膏 (熟石膏与水的混合物) , 用小木棒把充满水的气球推到熟石膏 1 下面厘米处,取出木棒10/ 7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的变化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 24 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13 、沙洲的形成一、实验题目:沙洲的形成二、实验要求:沙洲的形成三、实验器材: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 2 个托盘、报纸。
四、操作步骤:1、先用土壤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2、用喷壶模拟“下雨” ,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14 、卵石的形成一、实验题目:验证磨圆作用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水流冲击及相互碰撞对岩石的磨圆作用三、实验器材:粉笔、广口瓶、水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取白色粉笔三、四根,掰成约长 10 毫米的许多粉笔头3、将粉笔头放入广口瓶中,装上水,盖好4、用力摇动,磨圆后捞出观察5、研究为什么被磨圆了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块变圆的原因是什么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瓶中只灌 1/3 的水10/ 815 、自制钟乳石一、实验题目:自制钟乳石二、实验要求:自制钟乳石三、实验器材: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水四、操作步骤: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3、坚持观察 4 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16 、开采一个“矿”一、实验题目:开采一个“矿”二、实验要求:开采一个“矿”三、实验器材: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骤:1、设想自己小组是一个矿业公司,将要去开采金属矿产,给自己的矿业公司起个名字2、 选取 2- 3种不同的矿物, 各取一小块, 分别称量其质量, 并将矿物名称和质量记录在纸条上 将纸条放进一个信封,并在信封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交给老师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种矿物,再加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种矿物,做成“矿石体” 4、把“矿石体”放置 24 小时使它坚固并从杯中取出在“矿石体”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与其他小组的“矿石体”放在一起5、取出其他“矿业公司”的“矿石体” ,想办法把“矿物”开采出来,并称量其质量17 、煤的分离实验一、实验题目:煤的分离实验二、实验要求:煤的分离实验10/ 9三、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四、操作步骤: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口塞住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3、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