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工厂设计概论 1 绪绪 论论 •设计实际上是把成熟的设备或工艺进行整合和布置 •工程设计的基本特点 1. 工程设计是一项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工作 (设计要达标、投资省、工艺流畅、人力 少、环保 ) 2. 工程设计是一项重经验和依据的工作 (可靠、安全放在首位任何创新性的设计工作 均要有可靠的理论和实验数据予以支撑) 3. 工程设计追求整体的最优效果 (综合考虑各种因数,以达到最佳设计) 4.工程设计主要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进行方案比选 (进行多方案对比、听取多方意见,在众多 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5.工程设计过程从总体上来说一般是比较复杂的 (影响因数多,需多学科配合) 6.工程设计过程有其自身的一般规律 (设计程序和方法有规律可循)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建设基本建设程序程序 1.1 基本建设程序 3 个阶段、7 个步骤,具体包括 12 项内容 对于大型工厂,前期工作还包括:行业发展规划,资源勘探,地质勘探等 竣工验收报告由建设单位提供,竣工图由设计单位完成 第二章第二章 建设建设前期工作前期工作 •建设前期工作主要内容: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目的:项目的立项及审批 •要确定的主要内容:生产规模、方式;厂址选择;原材料、水电及资金来源等 2.1 项目建议书 •在原料资源调查,销售市场预测的基础上,阐明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理由;落实建厂条件及资 金;作出效益评估;选择建厂规模及生产方式 •内容和深度 1.前言 阐明项目的来由 2.项目的名称 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及依据(有资源,能盈利) 4.建厂规模、产品方案和生产方法的初步设想 5.建厂条件 ①原材料供给的可能性及可靠性 ②交通运输、水电 ③建设场地 ④环境保护 6.建设项目的进度安排设想 7.投资匡算、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8.附图(拟建厂区域图) 9.附件(各类意向书及文件例如供电、供水、土地征用、环保部门意见等)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 课本:作为工程师对工程设计的基本认识:1,建设前期阶段 2,建设实施阶段 3,竣工验收生产期阶段1包括两个步骤(1)立项(2)决 策:1编报项目建议书(评估审批)2 立项后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设计任 务书、上报(评估审批)2包括两个步骤(3)设计:3编制初 步设计文件、上报(审批)4施工图 设计(4)施工:5施工准备6上报新 开发报告(审批)7列入年度计划8开 工建设、组织实施9生产准备3包括三个步骤(5)试生产:10试生 产(6)竣工验收:11竣工验收、交 付生产(生产经营)(7)后评价: 12后评价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 本建设项目从立项、 决策、设计、设计、 实施、试生产、竣工 验收直到后评价的全 部过程及其先后顺 序。
符合《中华人 民共和国招标投标 法》)项目建议书是为了分析 和说明1拟建项目建设 的必要性2条件的可行 性3获利的可能性小型项目可由建设单位自行编 制,大中型项目要委托有设计 资格的单位代为编制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改扩建项目要说明现有企 业概况)2市场预测包括国内外供需情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销售 预测和价格分析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设想包括对建设规模的政策 和产品结构的要求4建设地点包括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 件;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建设地点是否符合地区布置的要求5资源 供给的可能性和可能性6主要技术工艺设想需要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 的,须提出引进和进口的国别、厂商的设想;主要单项工程与辅助、 配套工程的总体部署设想7外部协作条件 主要包括材料、燃料、 电力、水源的供应和公司设施、运输条件等的配合情况8投资预算 (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物价因素影响的投资额)和资金筹措方案 包括所需投资的依据和来源;拟利用外资的,须说明理由和可能性; 资金偿还的措施和方式同时写明建成后所需流动资金的估算额9建 设工期预计1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评价包括对企业财务和 国民经济评价的初步分析;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贷款偿还期等 的预算。
无机非工厂设计概论 2 •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方面的合理性 •设计任务书又称计划任务书: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生产方式、产品方 案、资源、原燃料、建厂条件和厂址作明确规定 •中小型项目可研与设计任务书合并为一个阶段 2.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1.确定项目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与建设项目有关部门签定协议或合同的依据 3.筹措资金和银行贷款的依据 4.编制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 5.补充勘探、勘察和补充工业性试验的依据 6.大型、专用设备预定货的依据 7.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及与外商谈判和签约的依据 8.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 2.2.2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及深度(见教材) 2.3 设计任务书 •又称计划任务书,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选出最佳方案后,对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综述 •由各级计划部门编制,对中、小型项目,可研报告可与设计任务书合并 2.4 厂址选择 2.4.1 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①节约用地、考虑发展; ②利用城镇设施,节约投资; ③满足环境卫生与交通运输要求; ④靠近资源、水电,不淹不涝; ⑤地质可靠,少挖少填; ⑥良好的外部协作环境; ⑦避开古墓、文物、航空站、高压输送线和城市工程管道;开采价值的矿体上;污染大户的下 风向等 2.4.2 厂址选择报告的内容及深度要求 •厂址选择的依据 •拟建厂的基本情况 •各厂址的具体位置、地形、地势和占用土地情况对比 •各厂址的建设条件(交通、水文、地质、水电、防洪和施工条件等) •对环境及生态平衡的预评价 •推荐方案及理由 •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图(工厂总平面方案,各厂址区域位置图 2.5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建设过程中和投产后给环境带来 的影响及应采取的防治对策所作的预测及评价。
由建设单位委托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有资质的单位承担) ,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提供环境影响报告 • 2.6 节能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 1靠近主要原料基地或主要 市场区域2具备良好的交通 运输条件3良好的电源条件4 靠近水源5厂址的工程地质 和水文条件6地形条件7地震 8大件设备运输9生活区的合 理设置10厂址与其他外部条 件的协调了解)按规定的深度做到一定的准确性,投资预算和初 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不得大于10%无机非工厂设计概论 3 •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 估 • 节能评估报告是指在项目节能评估的基础上,由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节能评估报告书、节 能评估报告或节能评估报告登记表 目的意义 • 评估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 相关标准、规范等的要求 • 对项目工艺工序以及工艺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 • 阐述建设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项目合理 用能的先进点和薄弱环节,判定项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合 理用能的建议措施。
• 根据节能评估的结论和建议,为实现国家、地方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加强项 目合理用能管理,从源头严把节能关 • 2.7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 • 新建、 改扩建项目 (涉及危险化学品或矿山开采这些需要安全生产、 安全经营证的项目) 在立项后需要先做安全预评价(或叫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并出具报告,再由设计单 位以此进行设计,最后在工程验收时候再进行安全验收评价,通过验收评价后,安全管 理部门会以此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经营许可证 2.8 相关法律、规范、标准相关法律、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4387-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三章第三章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 3.1 设计阶段划分 •设计阶段分为4个阶段: (1)方案设计 (2)初步设计 (3)扩大初步设计 (4)施工设计 一般可将前 3 个阶段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也可称“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的深度应要求(见教材) 3.2 初步设计 3.2.1 初步设计阶段须提交的文件 (1)设计图纸(各车间的工艺布置图、总图) (2)设备表 (3)初步设计说明书 课本:一般将工厂的设计分 为三个阶段1 项目前期的规划 性设计(指项目建议书,可 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2 初步设计3 施工图设计1 主要设备订货。
对个别需要试制的设备或部件,提出委托或试制的技术要求2 主要 建筑材料、安装材料(钢材、木材、水泥、大型管材及其他重要器械)的估算安排 和预安排3 确定工程造价,控制总投资4 征用土地5 确定劳动定员指标6 核定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7 设计审批8 工程实施设备9 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的基本过程 确定产品方案(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收集设计资料(分专业) 确定生产规模和工艺路线(国内外生产情况调查) 物料平衡计算 设备选型(国内外生产设备调查) 由工艺设计者向其他专业提资 总图运输设计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土建设计= 辅助公用工程设计 概预算 技术经济评价 汇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工程师完成)无机非工厂设计概论 4 (4)投资概算表 3.2.2 设计图纸的内容及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应提交的图纸 (1)各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平面图(厂房各层工艺设备排列的平面图) (2)各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必要的剖面图; (3)工艺设备表 (4)各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图 •平面布置图的内容 (1)厂房平面图;厂房边墙轮廓线、窗、门、柱、楼梯、地坑、操作平台等位置 (2)厂房建筑物的长、宽总尺寸。
(3)墙、柱定位轴线的间距尺寸 (4)全部设备(主、辅设备,备用设备,吊车、电动葫芦等)以外形俯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 加上编号和名称,编号和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一致可任意移动的运输车不需画出 (5)设备的轴线及定位尺寸 (6)预留孔及沟坑的位置及尺寸 •剖面图应包含的内容: (1)各楼面的标高、空洞、沟、坑地面的标高 (2)墙、柱定位轴线的间距尺寸 (3)设备标高定位尺寸,包括与设备安装定位有关的建筑结构的高度尺寸 (4)设备的轴线及定位尺寸 (5)设备外形投影图及高度尺寸 3.2.3 设备表的内容及要求 3.2.4 初步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见教材)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来写,主要不同在于工艺部分的内容比较详细 •工艺部分包括下列内容: 各车间的概况及特点 车间组织及工作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原材料用量及质量标准 物料平衡计算及说明 •主要设备选型 3.3 施工图设计 •完成初步设计并得到审批后,可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补 充 •在施工图上必须确定设备、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的确切位置及相互之间关系尺寸。
•深度应满足:设备材料的安排、采购;非标件制造;施工、安装、生产的要求能作为施工预 算、预算包干、工程估算的依据,满足工程价款结算的要求 3.3.1 施工图设计阶段所要提交的图纸 (1)总平面图 (2)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