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交通枢纽综合开发的规划、实践与趋势,,,,,,,,,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经纬国际设计集团 CO.,LTD,张雁,,1·.公路枢纽 2.铁路、港口、机场 3、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一.交通枢纽,上海枢纽在长三角的构成,长三角中心城市 交通中心 经济中心 东部沿海发展中心,,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区中的地位,单位: 亿元/平方公里,上海在国家公路运输中的作用,1.“上海为中心的7横9纵18条联络线,,,,,Bohai Ttunnel,Yangzi-Bridge Hangzhou-Bay-Bridge Yangshang port Bridge,Qiongzhou Bridge,,Taiwan Tunnel,,密度较高的公路网 沿海重要的港口,上海在国家铁路网总的作用,2.1.7(Operation)/12(Plan),3.C/P Separate 4.80% Population,1.“5+5+10(Link)”Network,公路客货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案——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主站+辅站+补充+旅游集散” 四个层次上海市公路客运枢纽结构。
第一层次:公路客运主枢纽站,设置“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个方向的规模化客运站; 第二层次:市郊区县辅助客运枢纽站,主要服务市郊对外长途客运,邻近对外公路通道,原则上“一区(县)一站” ,减少往返中心城区的重复出行; 第三层次为一般站,整理中心城小型客站、高速站,与旅游集散中心、城市枢纽设置少量通过型一般站,应对假日客流公路客货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案——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综合枢纽+专业货运基地+区域性货运站” 三个层次公路货运枢纽结构上海港航与铁路建设,(1) 继续加快港区建设 Port Construction 洋山深水港区二期:新建洋山深水港区29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910万标准箱; 建设外高桥港区第六期、第七期工程,建成罗泾港区二期工程 (2) 加快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 Inland waterway network construction,3、铁路 Railway,1.上海对外铁路主通道建设 2.环线、射线和联络线 3.城际轨道衔接(大站越行),铁路货运枢纽布局,规划货运系统布局为:以杨行、芦潮港为上海集装箱中心站;构建北、西北、西南、东南部四个货运系统杨行,外高桥,桃浦,何家湾,北郊,黄渡,安亭,闵行,松江,四团,漕泾,海湾,芦潮港,祝桥,,,,,铁路客运枢纽,形成以上海站、虹桥站、上海南站以及浦东站为主要客运站的布局。
1) 主要客站,虹桥,上海,上海南,上海东,上海西,安亭,松江,(2) 辅助客站,形成以上海西站、安亭站、松江站为辅助客运站的布局二.城市综合客运枢纽,1.枢纽的作用 2、枢纽布局 3、.枢纽综合体,枢纽型城市的建设和形成与集聚型城市发展密切相连客运枢纽的建成与运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竞争与合作,使区域或城市和周边地区以及更远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促进其自身以及整个区域共同的发展有枢纽型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比没有设立枢纽的城市平均高15-20%;各类业态类型的增长率也明显高15%-30%1、城市客运枢纽作用,1、城市客运枢纽作用,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是建立合理完善的公共客运系统、道路运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目标、使城市交通走向公交优先和多方式整体协调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设网络化、功能性和枢纽型立体化交通系统的必然要求综合交通枢纽是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转换,是城市交通走向公交优先和多式整体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是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的最佳途径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交通设施对内为辅组成的枢纽,轨道交通车站为主体、其它交通方式为辅组成的枢纽,枢纽类型,轨道交通与机动车换乘为主形成的交通换乘枢纽,A类,B类,C类,,,,单一地面公交换乘枢纽,D类,,2、城市客运枢纽布局,抓住机遇,寻求战略发展空间 ——某城市交通规划框架示例,17,形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上海站枢纽、上海南站枢纽和浦东铁路客站等5个一体化市内外综合交通枢纽。
A类,城市客运枢纽布局,形成B类枢纽88个其中,以三线及三线以上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主体的大型B1类枢纽15个;其他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主体的中型B2类客运交通枢纽73个B类,城市客运枢纽布局,形成C类枢纽37个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选择同时靠近主要公路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场所,建设的大中型社会停车场,赋予便捷的换乘条件和优惠的停车收费条件,达到适当截流进城的个体机动车的目的,成为P+R停车换乘枢纽C类,城市客运枢纽布局,形成D类枢纽15个,其中,外环内8个,外环外7个 根据公共交通发展导向和公交线网规划,该类较单纯的枢纽今后将以梳理调整、逐步减少为主D类,城市客运枢纽布局,二.城市综合客运枢纽,3.枢纽综合体,功能分区规划设计理念影响了几代人,城市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城市的每一个功能要素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城市发展到今天,在交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需要一个城市的精神引领、一个资源共生、聚合增值的模式,将生活资源、交通资源融入其中,因此基于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综合体产生了枢纽综合体,,.(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按照上位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的市场开发的模式,将其它如商业、办公等多元化功能引入,最终形成一个融交通集散、商业办公、宾馆等各种业态功能于一体,突出交通为主的多功能建筑综合体。
1)、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 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根据地区发展的情况,进行土地集约化的功能细分: (1)商业 餐饮、娱乐、百货、超市 (2)文化 文化中心、电影院、小剧场 (3)休闲 亲水空间、绿地、体育设施、广场 (4)办公 商务、办公、研发、总部 (5)居住 单身公寓、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小户型公租房,.(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2)、运作方式市场化,在满足法定规划的同时,按照城市布局、市场需求和经营法则,合理考虑土地利用和相应的建筑性质,并考虑基于交通承载力分析的综合设施的配置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3)、地块开发综合化 分析地块的土地价值,周边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基于交通承载力分析评估的各种功能的组合和规模,.(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4)、提供多元化、零换乘、畅达的交通服务 通过地下层、地面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客运站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地铁站、停车场、公交及大巴换乘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 Tree)的交通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单一层面的概念,最终实现“零换乘”的设计目标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5)、塑造区域范围的标志 注重客运站硬件设施高标准起点的同时,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提升整个枢纽中心的品质,使枢纽成为一个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环境一流的人性化场所,成为区域内的一个集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地标。
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6)、适度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规划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便利人的活动,创造良好地下活动空间,满足地区交通、商业、环境、人防、消防安全防灾等多方面的要求 作为主要的人流集散点,规划应体现地下、地面、地上的有机统一,各相关设施应形成良好衔接1)、枢纽综合体设计理念,.(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1) 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在上述出行目的结构中,娱乐、购物的目的 占14%-16%,回家、上班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 32%-38% 、24%--28% 从宏观层面看,对于枢纽及周边地块来讲,上述出行目的对应了多种类型的开发内容,包括:商务办公、学校、商业、居住、 其他就业设施等高效的交通使该地区具有极高的可达性,在此开发的商务办公设施会有更高的承租率, 居住区也会有更高的价值空间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土地的经济性会产生作用按照商业、居住、制造业等经济回报率由高到低的次序 对开发内容进行选择,围绕轨道交通站点,会形成类似城市总体用地类型布局特征的圈层式布局方式,而绿地、公共空间、非盈利的公共设施的配置需要通过 政府、规划部门的力量予以综合协调和引导1) 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2) 客运枢纽综合开发模式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交通引导开发模式(TOD),预见性地把城市发展方向和交通干线建设结合起来,依托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统, 发展组团式新城新市镇:在站点周边步行范围内实施高密度、 高质量开发,形成集聚效应,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形成疏密有度的人居环境;并提高交通系统的可这性和通勤率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2) 客运枢纽综合开发模式交通引导开发模式(TOD),200m 半径范围内:高容积率、高强度开发,适于高密度开发的商业运作 200m-500m 半径范围内:开发高中挡住宅区; 8OOm-1OOOm 范围内:建设经济适用房.这种辐射范围的划分符合枢纽对土地经济性影响的分析,是在理想化状态下的初步划分,对用地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地铁+物业”开发模式( MPD),.(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枢纽和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物业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建设,发挥地铁吸引物业人流,物业催生地铁客流 的综合优势,达到轨道交遁提升物业晶质、物业收益反哺轨道建设的目的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 SID),.(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在满足站点综合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城市交通功能和商业、公共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将枢纽上盖与其周边物业实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开发;优化配置资源、强化规模,提高土地开 发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通过水平和垂直的公共交通区使不同的城市功能 分区紧密结合,综合设计公共开放空间、公共绿地, 创造功能布局合理、人车分流的城市综合开发体2)、枢纽综合体开发模式,申江路,枢纽综合体的规模论证,既要考虑到上位规划和周边功能的需求需求,同时要考虑兼顾到开发强度研究,以求达到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的相对平衡,规划基地,.(3)、枢纽地下空间的适度开发,以枢纽为核心,例如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功能分区(包括站台、站厅的布置);是其他功能布局的依据各种功能按照人流疏 散的流线与特点,围绕交通疏散核心遂行布置,并应对各种流线进行有利疏导,合理组合 形成地下公共集散广场、商业设施、公共停车等,三.交通规划设计在枢纽当中的关键作用,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当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枢纽体系当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各种城市功能设施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换乘便捷度、方向指向度和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是枢纽建设成功与否的看不见但处处可以体会到的形象关键三.交通规划设计在枢纽当中的关键作用,1、交通需求分析预测和交通承载力分析,对各种交通出行人流规模,换乘规模,各种业态产生的人流规模进行分析预测,以便确定综合体产生的综合人流、车流与周边交通设施、枢纽本身交通设施是否能形成一定的匹配度,以便分析判断枢纽能否形成良好的交通运行状况;同时也便于形成良好的交通服务水平。
区域内部出行需求和到发交通需求分析(OD),三.交通规划设计在枢纽当中的关键作用,无枢纽综合体周边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分析,无枢纽综合体交通系统调整服务水平预测分析,枢纽综合体规模叠加后交通系统服务水平预测分析,三.交通规划设计在枢纽当中的关键作用,根据上述预测评估分析,在设计布局时一定要在平面和竖向上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要求避免不同运输方式在平面进行交叉,人流与车流一定要分开设计,以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并和其他业态的建筑空间融为一体或形成无缝对接,,2、客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