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尚书对偶修辞研究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用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语句成双作对地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两个相反、相似或相关意义的修辞方式[1]对偶的根本特点是语言要素的均势对等,其形成动因和机制是认知心理学上的“对称性原那么〞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集,尚书历来号称难读,韩愈曾有“佶屈聱牙〞之说,谭家健在先秦散文纲要中用“大都比较质直〞,“也很少藻饰〞来概括尚书的文章特点从而千百年来的尚书研究大都关注名物训诂、语言分析,而无视了其修辞艺术的研究其实,作为我国最早的散文集,尚书早就开始了自觉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且其对偶艺术的使用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本文仅以今文尚书为研究对象,对其所运用的对偶修辞进行综合分析,以一斑窥全豹,揭开尚书修辞艺术的面纱今文尚书28篇,共用对偶272对(其中排偶49联),对偶用字1788字[2]由此可见对偶在今文尚书中运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以下将对今文尚书中对偶手法进行分类阐释一、按意义分类对偶从意义上分,可分为:1、正对 2、反对 3、借对1、正对正对包括平对和串对甲、平对 由两个意义相关,相似的句子(或分句或词组)构成的对偶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谟)导菏泽,被孟猪。
禹贡)乙、串对 也叫流水对、走马对它是上下句贯穿成句,上下联之间,或者有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或者有固定的顺序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地理位置的关系)(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因果关系)(禹贡)2、反对由两个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句子(或分句,或词组)构成的对偶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盘庚)作内吉,作外凶洪范)二、按结构方式分类对偶从结构上分,可分为:1、重叠对 2、隔句对3、当句对1、重叠对 是为复句对偶,且双重相对,即复句与复句对仗,复句中分句亦有成对的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禹贡)假设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假设作梓材,既勤朴斵,惟其涂丹雘梓材)2、隔句对 又称扇对,上下两联各分句隔句相对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皋陶谟)3、当句对 除句子跟句子相对外,每一句的内部又各自成对是崇是长,是信是使(牧誓)三、按格律对仗分类对偶从格律上分,可分为1、宽对2、工对 3、邻对1、宽对 要求出句和对句的句型相对,词性相同不虞天性,不迪率典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西 伯戡黎)2、工对 要求的词组、词类皆同类相对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尧典)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牧誓)3、邻对 介于宽对与工对之间,即邻近的事类相对羽畎夏翟,峄阳孤桐(禹贡)四、按修辞格式分类在今文尚书的对偶中,有不少是结合其他修辞格式熔炼而成不同辞格间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增强了对偶的艺术性和感染力1、联珠对 在对偶中兼用顶真的辞格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典)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吕刑)2、排偶对 在对偶中兼用排比辞格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谟)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谟)3、回文对 在对偶中兼用回文辞格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皋陶谟)4、喻结对 在对偶中兼用比喻辞格曰肃,时雨假设;曰乂,时旸假设;曰晢,时燠假设;曰谋,时寒假设;曰圣,时风假设洪范)卿士惟月,师尹惟日洪范)3、反问对 在对偶中兼用反问的辞格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吕刑)当思想要跨越语言限制,当意境要求词语之外的予以效应时,人们就会在正常线性语言之外寻求和发现一个适合这种与意义表达的句子框架对立词语相互影响的结果,对偶句式上下融合所造成的整体效用,就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对偶在今文尚书中的艺术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整散结合,文句均衡吕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刑法文献,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其对偶修辞的使用功不可没。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吕刑)长对规定了刑法的适用原那么,短对指出执法过程的弊端此间文笔寓骈于散,骈散相间;长对、短对两种形式交错运用,使文字既整齐协调,又富于变化;气势畅达,感情充分;既显长对凝重之妙,又展短对流利之长;臻于和谐,达至均衡二、凝练精确,语言简约顾命记载了成王逝世后,太子钊在先王之庙接受册命的仪式反映了周礼的一些典章制度和行为标准,在制定成王丧礼的时候,各种器物的摆放错落有致,整齐划一,如“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顾命)详尽而又清晰地描述了各种车辆的停放位置,描述丧礼时祖庙的警卫情况:“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顾命)运用一系列的排偶,简洁凝练,不仅写明卫士站立的不同方位,冠冕和兵器,而且连兵器锋刃的朝向都作了具体说明,秩序井然,场面隆重三、立场坚决、感情强烈皋陶在论述安民之法时说道“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皋陶谟)任命有德之人,惩罚有罪之人,并规定了表彰的方式,惩罚的方法,隔句式对偶的使用,铿锵有力,立场坚决,旗帜鲜明。
文王打败黎国以后,祖尹恐慌,就纣王荒淫误国导致天怒人怨,殷商国运面临灭亡的局势,斥责纣王:“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西伯戡黎)祖尹心急如焚,进谏时满腔愤怒,对纣王行为痛心疾首,怒斥暴君不顾民生、不揣天性、不遵法律,盼望纣王能够悔改对偶的运用,加强言辞的愤激,使得感情分外鲜明强烈四、形象含蓄、言辞蕴藉今文尚书中的许多篇章运用比喻与对偶兼用的手法,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使得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描写贴切生动梓材中,周公告诫康叔要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治理好国家,说道:“假设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假设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假设作梓材,既勤朴斵,惟其涂丹雘〞(梓材)周公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将治理国家比作种田、建造房屋和制造木器,认为只有制定周全的方案,并且循序渐进、锲而不舍的努力坚持才能够获得成功运用了三组比喻,并且后两组采用对偶形式,形象生动,且行文变化有致五、语意连贯,气势畅达对偶的工整加上排比的气势使得今文尚书的语言显得语意连贯,气势畅达这种排偶的手法在行文中广泛使用,为今文尚书的文学性、艺术性增色不少。
如“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尧典)“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盘庚)“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牧誓)其中尤“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谟)更为显著,由九句排偶组成,描述了皋陶选贤任能的九种品德,一气呵成,凝练精辟,语意连贯,气势畅达,表达了皋陶理想的人才观用意隽永、含蓄深厚、简洁单一的对偶语言来反映自然、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是先民在文学语言样式方面的一个成功尝试[3]今文尚书作为中国第一部散文集,大量使用对偶手法,且种类多样,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艺术效果,并且对我国骈偶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季绍德:古汉语修辞,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86[2]何凌风:试析<史记>对偶艺术,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3]朱承平:对偶辞格,岳麓书社,2003年李霞,女,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娟,女,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