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 王 荣我园于2009年正式立项了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早期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案研究》,在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方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例如古诗词、民间游戏、剪纸、戏剧、礼仪等依据幼儿园的大课题背景,我们选择了子课题《民间童谣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进行研究开展民间童谣,一是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形成并巩固我园的办园特色;二是能够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有利于民间童谣传承与发展;三是有助于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课题成果现就本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实施过程及操作措施、课题成效和课题启示七个方面进行总结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研究对幼儿发展具有明显的意义:童谣是我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述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篇幅短小,琅琅上口,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富有情趣和韵律美,十分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还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是在亲人的溺爱中成长,久而久之形成了任性、自私、霸道等一些不良的个性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表现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交往的正确认识和方法,稍有不顺就会嚎啕大哭甚至大动干戈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培养一个人健康向上的个性,从而促进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许多童谣中都富含教育因素,它能在浅显易懂的内容中让孩子感受最朴素与最深刻的教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仔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让孩子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以及苦中寻乐的思想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孩子在轻松愉快地吟唱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各方面的优良传统并形成习惯,有利于继承民间文化的精髓,培养幼儿健康个性同时本课题研究能使老师更广、更深地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古为今用,提高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能力的同时增厚自身文化底蕴本课题的研究也拓宽了教师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选择上的视野,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体系补充新鲜的血液2.创新之处我们将民间流传下来的的一些经典、优秀的童谣加以收集、整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实到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之中,形成课程中独具民族特色的童谣教学,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增加新鲜内容,为幼教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之处。
二、课题的界定童谣,是指由成人拟作或由儿童自己编创的供儿童欣赏、吟唱的歌谣童谣与孩子的生活比较接近,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简单、富有情趣,符合孩子生理、心理、认知的特点民间童谣,是民间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地广泛流传,其内容有趣,形式丰富,深受孩子们喜欢,是一个大集体不断地创作着、传播着和修改着的歌谣五大领域课程,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的幼儿园教学模式,五大领域课程包括:健康领域课程、语言领域课程、社会领域课程、科学领域课程、艺术领域课程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2.探索童谣文化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法,构建适合我园幼儿学习的经典童谣园本课程3.归纳、总结出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经验4.提高教师在进行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整合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1)对幼儿园和家庭开展童谣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幼儿家长和老师的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家长和老师对童谣的了解以及童谣教学的情况2)对幼儿园创设童谣环境进行研究,通过童谣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耳濡目染,激发幼儿吟诵童谣的兴趣3)对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童谣素材选择的研究。
通过在活动前开展选择童谣的研讨、经过教学活动的验证,分析童谣素材的适宜性,选择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编写出适合我园园情和开展活动的童谣集,充实我园的园本教材4)利用童谣的特性,将童谣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开发出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整合的活动方案2.方法(1)访谈法:通过一定原则抽选样本,与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进行童谣方面的访谈,了解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园家长开展童谣活动的现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2)行动研究法:主要解决在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然后落实到行动中,并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再进行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的正常开展3)案例分析法:主要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4)经验总结法:通过童谣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总结出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经验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措施(一)组织教师进行幼教理论与实践培训任何一个课题研究的开展都应该是众人合力的结晶,所以要完成本课题的研究靠的是本课题的每一位老师因此,研究课题的第一步应是为组内每位老师提供专门的实践培训,这是完成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保障。
从09年开始,王荣、马燕等老师先后赴南京、徐州等地进行幼儿教育学习研讨,胡春梅、高玲老师赴镇江、苏州等地参加培训课题组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每位老师每次学习回来,都要把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向组内教师传达,达到大家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还得到了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专门邀请了盐城市教科院许林院长、盐城市教育学会的马群仁院长多次来园指导,从如何进行课题前的准备工作到如何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再到如何撰写课题资料等都给我们做了细致地讲解,在专家们的指点下,组员们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清醒的认识,不再认为课题的研究是一件难事,逐步理清了思路,有了明确的研究的方向和理论性的指导策略二)成立“课题沙龙”,便于课题组成员经常交流课题实施情况自课题组成立开始,在主课题组领导的倡导下,我们课题组成立了“课题沙龙”,每周利用不当班时间组织小组成员集中,交流课题实施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课题沙龙”为课题组的老师们增加了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让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三)进行幼儿家庭教唱童谣的各种情况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初期,从家长问卷调查开始,了解我园幼儿身边的童谣情况调查表:统计项目家长反馈所占百分比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9份81.7%1.家长听说过童谣听说86人91.4%2.记得童谣的名字记得54人57.4%3.会说一些传统的广为流传的传统童谣会说55人58.5%4.有没有必要在家庭和幼儿园教唱童谣有必要93人98.9%无所谓1人1.06%5.在家庭中教过幼儿童谣教过57人60.6%6.在家庭中教幼儿童谣的是那些人爸爸妈妈45人47.8%爷爷奶奶23人24.4%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26人27.6%7.在家庭中教幼儿童谣的方式口头传唱49人52.1%8.在家庭中教童谣的时间各种时间结合62人65.9%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我园的家长们已经认识到了童谣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对幼儿园进行童谣教学是非常欢迎的。
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幼儿家长已经自己在家中口头传授童谣,为幼儿园进行童谣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2.由于家长自身的童谣素养的限制,家长在教唱中形式比较单一,以口头传唱和利用书本教念为主,其中也有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了游戏的作用,开始尝试丰富家庭中教唱童谣的形式同时,由于幼儿的爸爸妈妈要上班,教唱童谣的任务也分担到了爷爷奶奶身上在童谣教学的内容上以传统童谣和新童谣并重,在教唱时间上则以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为主,出现了教学的随机性,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四)研究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童谣教学内容的建构,激发幼儿对童谣的兴趣课题组老师们收集了大量的童谣,并逐一筛选收集合适的童谣,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特点再结合幼儿园主课题的主题建构课题组童谣课程,并在实践中探讨、摸索,不断筛选,力求所选童谣的内容是科学、准确、符合幼儿实际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民族特色1.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选择童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课题组的老师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活动前应该了解各年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童谣,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考虑童谣是否适合本年龄阶段的孩子。
小班幼儿“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增强”,“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因此小班童谣教学选择的内容应该易于幼儿通过动作或具体的行为表达中班幼儿“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因此中班的童谣教学应该选择稍微具有挑战性的且能运用丰富形式展现的童谣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因此大班童谣活动的内容应该能让幼儿多方位感知生活的美,能大胆地用唱歌舞蹈、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去表现自己的感受2.结合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特点来选择童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需要良好的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因此幼儿园童谣活动应该结合童谣的具体形式,发挥活动的效果比如,所选的大班童谣《尾巴谣》是一个问答式的童谣,在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的问答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该童谣符合大班孩子爱挑战的心理,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引起高潮3.结合童谣承载的思想来选择童谣童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这漫长的阶段,童谣在每个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其承载的思想也明显有着时代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童谣时要考虑到童谣的思想是否是积极向上、健康育人的,是否是符合我们的时代特征的,是否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
我园各个年级组老师在选择童谣的时候都考虑到了这几点,充分发挥童谣的思想教育功能4.结合当前的主题内容来选择童谣童谣学习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在选择童谣时,尽量把童谣内容与教学主题内容相融合,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班组的老师结合主题“做个好孩子并不难”,选择了童谣“都夸我是好娃娃”活动效果显示,幼儿既可以容易地理解童谣,又可以通过童谣感情的激发丰富主题活动5.结合童谣的内容进行选择我们根据童谣的内容的不同,大致将童谣分为行为习惯篇、安全篇、游戏篇、科普篇、文学篇、情趣篇,让幼儿接触到呈现各方面知识素材的童谣我们还根据童谣地域的不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方言童谣,如上海童谣、广东童谣、四川童谣等地方特色浓郁的,内容简单易懂的,合适幼儿吟诵的童谣五)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整合活动方案的制定1.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之中①在语言活动中进行童谣教学教师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欣赏和感受民间童谣,使幼儿体验民族语言之美要注意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幼儿进行简单的机械记忆②在音乐活动中进行童谣教学幼儿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而民间童谣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结合轻快活泼的音乐唱童谣显然比单调的吟唱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们以童谣为歌词,配上幼儿熟悉的歌曲,也可以用快板、钢琴等为童谣伴奏胡春梅老师将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配上打击乐器,节奏感更强,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高玲老师在组织幼儿欣赏川味浓郁的《螃蟹歌》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伴着童谣和配乐即兴表演,满足了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愿望,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李霞老师巧妙地将传统的民间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将童谣《八只老鼠抬花轿》用现代气息浓厚的《大花轿》的音乐唱出来,既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