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1年看了3遍,这篇读书笔记值得老板们看3遍以上并与团队分享,由于全书我还将看第4遍!对精益创业感爱好,加江歌私聊,邀您加入深度交流的小圈子!---------------------------------------------------------------------------------------------------------------------------------创业的本质是为顾客发明价值,而价值发明的过程中两个核心是捕获顾客痛点并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两种创业思维火箭发射式的创业措施:依赖于天才人物的天才设想觉得顾客痛点和解决方案是已知的整个过程无非是调研、思考,然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合适优化精益创业:觉得基本参数很难度量、将来不可预测、顾客痛点和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不拟定性,需要不断迭代并积累认知,从而去逼近真实的顾客痛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长期以来火箭发射式创业思维在硅谷非常流行,但是却有一种巨大的缺陷:把所有的赌注都集中在最后按下发射按钮的那一刻,若有问题,一切都太迟了大概从开始,硅谷启动了一轮新的创业思维,开始了对“火箭发射式创业思维的反思目前,精益创业已成为硅谷创业的主流模式。
一、精益创业的逻辑框架精益创业并非一门有关执行的科学,而是一种有关摸索商业模式的措施论是新创公司摸索自己商业模式的工具,不属于大公司大公司商业模式已被验证,是一种执行的过程,新创公司绝不能是大公司的缩小版,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具体的论证和案例,可参照《颠覆式创新》)这个工具涉及三大部分:商业筹划、顾客开发、精益研发(操作措施)用商业筹划建立前提和假设,从一开始就将顾客导入到创业过程中,通过高度迭代、科学试错的方式来获取认知,这三部分构成了精益创业的基本逻辑框架在精益创业里,商业筹划只是用来提出对于“顾客痛点和解决方案”的假设精益创业的核心是顾客,而不是产品,更加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产品产品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开发的这与老式的火箭发射式创业的封闭开发模式是完全相反的精益研发就是高度迭代、科学试错老式的产品引入模式是天才式的创业者想出完美的产品概念,进行产品开发、内部/公开测试,投放市场、大规模推广顾客在最后才真正的参与进来,而此时创业团队往往已经投入了巨资、并通过了漫长的产品开发,一旦顾客不买账,创业团队将损失惨重,甚至再无资本重新来过这也是诸多新创公司走向死亡的主因新创公司发展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新创公司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种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摸索商业模式(第一阶段是发散式的摸索,不拟定性极高。
你也许会尝试多种方向,迅速转向,不断试错;第二阶段是聚焦式的摸索,已经初步拟定了方向,有也许在两三个途径中选择商业模式);第三个阶段是放大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个点上,商业模式基本确立;第四个阶段是进入正常的运营状态精益创业集中在第一、二阶段,也就是如何从0到1老式商学院的MBA教育,80%集中在第三、四阶段,如何从1到100,从100到110因此,精益创业的重大意义,在于对整个老式商学院创业学教育的补充精益创业逻辑框架(图p63)第一步,顾客摸索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定义两个基本假设:顾客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在摸索阶段,倾听的技巧非常核心,观测、访谈、倾听顾客,不能急于推销解决方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当对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保持克制通过不断摸索,不断迭代,最后把认知推升到一种新的阶段第二步,顾客验证这一步的核心是验证顾客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同步验证商业模式与否可复制、可规模化与天使顾客之间的大量互动,正是验证这两个假设的途径第三步,转轴如果在第二步中得到的验证成果是没有天使顾客,那么就需要回转到第一步转轴是顾客开发非常重要的反馈机制通过转轴,我们将在市场上获取的认知回溯到筹划,再通过迭代,不断的获取对产品和市场的认知。
二、 精益创业第一阶段:定义顾客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定义顾客痛点假设,重要是观测痛点的大小和持续性每一种痛点都是一种机会,顾客越痛,市场就越大此外,痛点自身也是会不断演进和变化的、甚至消失1.0解决的顾客痛点事实上是老式运营商短信很贵、且短信群发不容易这一痛点,后来才逐渐加入了摇一摇、语音、录音、照片分享等功能因此痛点的持续性也会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定义解决方案假设,重点关注解决方案与痛点与否吻合,也就是能否真的解决顾客痛点定义顾客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的措施上图是定义顾客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的基本措施,也是一种认知的循环,这个认知循环往往始于带着强烈同理心的头脑风暴,加上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测,真正的进一步对顾客的理解,并且从其她初创公司的失败中学习,提高对顾客摸索的认知水平头脑风暴可借助上图的工具,将一种产品按照使用周期分解,在每一种环节,都通过头脑风暴来定义几种问题头脑风暴需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推迟判断鼓励大胆的点子基于她人的点子不要偏题一次只有一种人说话运用视觉效果(但大声说出来)注重数量其中两点需要特别强调:第一,推迟判断在积累足够多的点子之前不要过早判断它,或者说价值判断留到最后。
第二,注重数量头脑风暴的核心是打开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在大多数的头脑风暴中,还没有开始,人们就对某个点子下了结论,还没有对某个点子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就已经把这个点子所在某个特定的轨道上,这是一种常用的误区此外请注意,任何头脑风暴的成果以及任何我们在顾客摸索阶段得到的结论都只是假设,并且是未经认证的假设,并未最后事实深度访谈与观测深度访谈与观测是与目的顾客的进一步接触通过头脑风暴,我们可以对顾客形成某些基本结识和假设,在此基本上我们面对面接触顾客、观测顾客、与顾客交谈,把自己变成顾客的一份子,从而丰富、修正我们头脑风暴阶段所做的顾客假设深度访谈与观测,同样规定不带预设、但是早引入价值判断,进一步挖掘与预期不相符的维度,同步不仅要关注顾客自身的体验、还要进一步挖掘顾客有关利益方的体验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尽量多的去理解前人失败的因素,如:访谈顾客、查看网络上的差评和吐槽、与利益有关方交谈等进一步研究,将别人的失败转化成自己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的迭代自己的产品三、精益创业第二阶段:验证顾客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验证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匹配的过程,也就是假设的解决方案为顾客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或者免除了什么样的痛苦,与顾客真实痛点和但愿得到的利益之间匹配的过程。
两个基本假设的定义阶段(顾客摸索阶段)是第一种反馈环,顾客验证阶段则是第二个反馈环,如下图验证基本假设的环节:第一步:设计MVP,即针对天使顾客设计一种最小的产品集合;第二步:将MVP投入使用,进行测度与数据收集,并将数据与预设的指标进行比较;第三步:从中获取认知,学习与迭代;验证假设的第一步:设计MVP核心一:顾客排序,并不急于放大顾客群,而是积极做减法,筛选、过滤,找出最核心的天使顾客,让顾客参与到产品中来痛点对于天使顾客来说是如此的剧烈,以至于她们已经准备了预算购买某项产品,或者已经开始自己动手寻找解决方案她们乐意购买初期产品,反馈中肯的建议,也乐意到处推广产品核心二:痛点和功能排序,即在纷繁复杂的功能和痛点中,找出顾客最迫切的痛点和功能,同步剔除那些可有可无、临时不需要的功能在为产品功能做减法方面有一家公司做到了极致,这家公司有一款收集应用产品“Yo”它只有一种功能:如果你闲的没事,想起哪个朋友,点一下这个朋友的名字,就会发一条信息给你的朋友,这条信息就是Yo这个产品像病毒同样在传播,这个APP会仅仅停留在这个简朴的功能上么?固然不会,这个功能只是用于顾客摸索和顾客验证,它会迅速迭代,不断积累功能。
验证假设的第二步:测度与数据收集测度工具一:对比测试(也就是AB测试)在硅谷,创业公司和行业巨头都在使用这种措施,google便是其重要使用者,它每年大概有6000个研究项目,在研发过程中进行超过10000次的AB测试例如,Google要将其LOGO移动一点,尽管是一项极细小的调节,她也会测试顾客的点击反映,而决定与否进行这项调节再例如,google筹划微调广告背景颜色的排序,它会将调节后的B方案应用到0.5%的顾客,观测调节后的点击量与否有明显变化,再决定与否进行后续调节测度工具二:同期群分析同期群分析是一种针对总量概念的对比如果我们只关注顾客数,也许会看到顾客不断增长,却掩盖了同期不同顾客的行为差别或者活跃限度的差别以一家网站来说,也许注册顾客在不断的积累,登录顾客也在不断增长,但前期顾客的活跃度在下降、流失由于后期顾客的不断涌入,这个现象在总量增长的繁华中被忽视,因而无法对的分析不同步期不同顾客群的行为和状态测度工具三:NPS(净推荐值)这个工具把顾客分为三类:粉丝、中立者、诋毁者NPS=粉丝数/总顾客数-诋毁者人数/总顾客数这里再简介一种概念:推荐系数,指既有顾客推荐比例推荐系数不小于1是指既有10个顾客通过推荐可以带来10个新顾客。
NPS值越大,推荐系数就越大如图所示,推荐系数超过1时,顾客数就会发生指数级增长,有也许会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果验证假设的第三步:学习与迭代不管多伟大的产品,都是迭代出来的此过程中有几种基本原则: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迭代出来的后续功能必须是顾客催生的,而不是简朴的堆积也意淫;第二,尽量限制添加的功能的数量,不紧急、不重要的功能不需要修改第三,整个学习和迭代过程应当非常开放与透明克制堆积功能的欲望是很难的,由于我们要战胜的并不仅是对某一功能的把我,而是我们自己的欲望顾客摸索和顾客验证这两部基本构成了精益创业的完整框架,始于顾客摸索,但不终于顾客摸索,带着在顾客摸索阶段初步形成的认知,进入顾客验证环节,深化这些认知,最后再反哺到整个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