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医院科室质控员分类培训,-——医疗质量指标分析,医疗质量指标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应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概念和数值 由 和 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指标数值,指标名称,患者心中的医疗质量,希望病情减轻、痊愈 希望被关怀 希望被尊重 希望被重视 希望收费合理 希望不要等太久,医疗质量改进的基本原则,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理解并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理解并学会控制流程变异在流程改进中使用科学的、以数据为基础的方法利用数据发现由于“共同原因”导致的“慢性问题”对流程的关键变量进行系统监控用数据说话持续改进质量,,,,,,,,医疗质量指标的概念,►对病人医疗照护在某一构面上 的测量,可视为监测、评估及改善医疗照护质量与适当性的依据美国)►对临床管理及病人照护结果的测量澳洲)►常无法直接测量医疗照护的质量与适当性,它只是一种筛选工具,用以监测组织在医疗照护范围内,仍须进一步重视、分析及评估的事项,以提供改善病人医疗照护质量的基础。
►是一种替代物,通过对照护过程与结果可量化的部分的测量,做为持续改进的证据和参考数量化,医疗质量指标构建方法,,,监测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三、单病种质量指标*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概述: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监测指标:1、资源配置2、工作质量3、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4、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5、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6、科研成果,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概述: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 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指标监测: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15与30天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例数、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内)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亡率、 术后(15天内)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解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3、麻醉〖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麻醉总例数、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等监测指标,了解麻醉诊疗质量的总体情况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监测指标,了解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 内容包括: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③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衰、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④产伤发生率,,⑤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⑥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⑦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⑧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⑨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三、单病种质量指标,概述: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某些医疗质量指征是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可用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病种的选择原则:★根据我国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可以用作考核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单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据,专家具有共识★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I类A、B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并在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在部分三甲医院试用中,,★这种方法能够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是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治疗的变化趋势★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是反映出全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同样在医院评审中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对于每个病种的每一项指标的设置理由、指标类型、表达方面、信息采集范围、排除病例、分子与分母、信息分析流程图等内容,可详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按每季、没年统计各类重症医学(ICU)单元的重点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了解医院重症医学(ICU)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
指标监测:一、ICU-1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二、ICU-2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三、ICU-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四、ICU-4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五、ICU-5留置导尿管患者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六、ICU-6重症患者死亡率(%)七、ICU-7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八、ICU-8人工气道脱出例数,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增补)1.同一种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2.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3.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5.氟奎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6.深部抗真菌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1.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2.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素药物类,不包括抗结核、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寄生虫、 抗皮肤感染、眼科抗感染药物等外用品规;不含植物成份的抗菌药四、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厨房比例*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份的抗菌药;* 2.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菌药;* 3.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奎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五、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1.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份的抗菌药 2.抗结核、麻风病、病毒、寄生虫药物在此表不列为抗菌药 3.抗皮肤感染、抗眼科感染及含庆大霉素、奎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 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八、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概述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将针对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重点环节的目标监测,列入对医院感染监控的评价指标,重点是三级医院和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床位在500张以上),旨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内涵质量,为推动持续改进提供方向和目标。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改进: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的指数来评价不同的风险指数手术发生感染的情况按每季、每年,统计医院感染的基本监测指标,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监测指标: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2.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4.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