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例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03KB
约4页
文档ID:220443731
例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_第1页
1/4

例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陈凤霞摘 要:以一节对话课为例,探索了如何通过基于文本情境,创设多种语言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借助思维工具,深度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挖掘文本的文化因素,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通过变教为学,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策略,从而提高对话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词:对话教学;核心素养;课例;教学策略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占有的比例较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以下笔者将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一节经团队多次打磨的对话课,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一、课例说明2018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2018全国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观摩(广州站)”课堂教学优秀课例的展评活动,在执教过程中经历了整个试教和磨课过程,深有感悟和启发本节课节选自(广州版)小学英语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模块Module 4 Fruits本课是第二课时,话题为Buying fruits的对话课,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第一节课的水果词汇的基础上,学习创编文本Janet buys fruits,内容是以母亲节Janet想要制作一个水果盘送给妈妈为教学主线而展开的有关购买水果会话的学习和初步的运用。

二、课例的实施和教学策略(一)基于文本情境,创设多种语言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对话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渠道对话课教学就是要将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融入情境中,帮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真实情景的语言活动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本节课教师基于创编文本的内容,以母亲节为切入点,创设了一个主话题情境:Mothers Day is coming ,what can we do for Mum?Our friend Janet wants to make a fruit plate for Mum . 母亲节即将来临,选择这个话题及时又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教师围绕此线索,创设了一系列连贯的语言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以下是与情境主线相关的语言活动:1.头脑风暴:Mothers Day is coming .What can we do for Mum?(评析: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进行主动表达和经验分享,激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自由联想,提供学生“说”的动机和途径2.视频听说活动:Janet wants to make a fruit plate.(评析:通过Janet观看电视节目产生为妈妈制作水果盘的想法—询问妈妈喜爱的水果—到水果店购买水果的视频,自然地引入文本学习,通过问题链的设置,搭建语言支架。

3.阅读购物单,学做购物单:Janet makes a shopping list. What fruits does Mum like?How many does Janet need?(评析:通过图表的可视化阅读,帮助学生提取信息,理解并学习句型How many do you want?I want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借助示例,制作购买水果单,运用语言框架在组内进行了书面和口头的语言操练4.呈现文本视频,学习和练词汇和句型,采用多种活动巩固所学对话评析: 教师采用了视频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文本,在主人公购买水果的真实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学语言知识,并巧妙地将集体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对话配音以及尝试复述对话这些看似枯燥的机械练习活动无痕地嵌入有意义的语言活动中,强化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真实体验,为学生搭建了语言输出和应用的支架5.尝试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购买水果的模拟活动评析:文本学习后,教师再次从学生准备母亲节礼物的话题出發,提出现场购买水果的任务在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增强了个体的体验,实现了联系实际、自主交流、学以致用的真实的语言输出的目的。

二)借助思维工具,深度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英语课程性质的界定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可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发展思维品质的常见活动形式有:分析、提问、讲解、讨论、辩论等,最常用的是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尤其是深度提问,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如在本课学习制作水果购物单的活动中,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述课堂问题的设计中,教师由浅入深,以Why进行深度提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多渠道地推断预测各种可能性,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中追问,适时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实现信息提取、语言学习和文本解构,由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三)基于创编文本,挖掘文化元素,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在本节课中,教师对创编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读,挖掘了文本中的文化元素——中西方购物礼仪的差异,在教学中,通过对购物用语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对比中西方购物礼仪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文本如下:教师在创编文本中创设了Jack这个营业员的角色,加入了购物用语Can I help you?Yes,please./No,thanks.这样的调整,不仅使整个购物语境更完整、更丰满,语言表达更自然,而且通过学习购物用语,让学生了解了中外购物礼仪文化的差异,从中感受文化四)变教为学,构建自主、真实和合作的语言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变教为学,构建自主、真实和合作的语言交流活动,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变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独立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才能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1.导学教师在进入文本学习前,通过设计Free talk (检查反馈学生作业:What fruit does your Mum like?Why?,为主题表达铺垫—头脑风暴:Whatcan we do for Mum on Mothers Day?(打开思维,引发自主表达的愿望)—观看Janet wants to make a fruit plate for Mum.& A talk about their favourite fruits. 视频(搭建文本理解的支架。

等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运用开放式的问题讨论方式,一步一步打开话题2.示范明确学习目的后,进入文本学习,教师创设了两个学习任务:Make a shopping list 和 学习Janet 如何购买水果通过这两个例子的示范,学语言知識,提供学生输出语言和自主表达的储备和语言框架,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3.实践文本学习之后,教师开展了“选最佳营业员”和“购买水果”的现场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真实和合作的语言交流平台学生以6~8人为一组开展学习活动,分配角色(营业员、顾客、经理),运用文本语言,借助已制订的购物单和网上购物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中,教师观察但不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是解决观察遇到的学习困难学生在模拟交流情境、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真正实现了用英语做事情,与他人真实交流的语用目的,从而发展了学习能力对话课是小学英语的主要课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对话教学实效,落实学科育人的素养目标,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并以此为导向,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1]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