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趣话高血压的“今昔”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0KB
约12页
文档ID:218625907
趣话高血压的“今昔”_第1页
1/1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疾病,人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发现历史虽然我国的中医书籍很早就有高血压病的症状描写,由于当时没有血压计,无法测量血压,所以根本不知道是高血压国外也是一样,要在发明血压计,可以测量血压后,才真正认识高血压这个病所以要讲高血压的历史的话,应该分为发明血压计前时期和血压计后时期  血压计前时期  在血压计发明之前,1827年Bright观察到肾病患者有心脏肥大由于没有办法测量血压,也不可能知道是血压升高的原因  血压计后时期  1854年Vierordt设计了第一个动脉血压计后来逐渐改良1896年RivaRocci发明了袖带式血压计,用于临床工作1905年Korotkov命名了血压听诊的5个音,以其中的2个音来表达收缩压和舒张压,形成了能够推广应用的听诊测量法从此才使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科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开发等成为可能他的听诊测量法沿用至今,已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了描写血压听诊的文章,把这5个音分别命名为柯氏第1相、第2相、第3相、第4相和第5相  自从有了血压计可以测量血压以后,不但认识了高血压这个病,而且使研究不断深入,从而,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药物不断出现。

现在分以下几方面叙述  1、对高血压的认识  Traube在1856年推测动脉血压升高是为了克服增厚动脉的阻力,保证肾脏排泄功能所必须的代偿机制,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相对无害的现象  1898年Tigersted和Bergman静脉注射肾脏组织的提取物,使动物血压逐渐升高,并把该物质定名为肾素揭开了肾素对血压升高作用的研究  1922年继发性高血压中嗜铬细胞瘤的发现,使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1934年Goldblatt发现结扎动物肾动脉能使血压升高是开始高血压实验研究的里程碑至今这种动物实验模型仍在应用从此确立了肾脏在高血压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1939年Braun-Menendez与Page同时发现血管紧张素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但推动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促进了降压药的研究开发,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出现  1954年Conn发现了继发性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957年邝安等报道了中国的第一例促进了内分泌系统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随着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现,出现了不少高血压的实验动物模型但是高血压中的极大部分是原发性,继发性只占5%左右。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不能用单一因素来说明  1962~1963年冈本和青木建立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后还有“易发中风高血压大鼠”模型这种模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十分相似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人与大鼠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至今它的病因尚不明确也许是众多因素引起的所以把它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20世纪40年代Page提出高血压是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直至现在,大家仍普遍认可认为是遗传与后天多种因素相互起作用的结果  2、降压药的发展历史  自1856年Traube提出血压升高是保证肾脏排泄功能的代偿机制后,降压治疗成为禁区  1927年Brown认为如不予降压,肾功能就会衰竭提倡降压治疗这是一种新观点  用交感神经切除法来治疗高血压时,虽然血压大幅度下降,但是肾功能没有恶化后来证明降压治疗并不影响肾功能从而否定了过去血压升高是无害的代偿学说  1949年Smirk用神经节阻断剂治疗高血压获得成功利血平治疗的良好效果,曾一度有人主张把它加入到饮水中以后出现了许多降压药从国际范围讲,50年代开始有利尿降压药60年代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70年代是钙离子拮抗剂。

80年代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90年代出现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以上5类降压药,现在仍是降压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各类药物都有优缺点,新的药物可能优点多一些,但是从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来评价的话,最近公布的美国一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还不能得出哪一类药物最好的结论今后尚需继续研究  3、我国高血压防治和研究概况  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及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1958年上海成立了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成立心血管研究所1959,1979,1991年进行了3次全国范围的高血压抽样普查了解了我国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趋向全国各地的群防群治以及科学研究蓬勃开展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加强了与各国的国际交流以及合作研究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国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成果,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肯定有多位专业工作者参加了国际性的学术机构,有的还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在国际性学术刊物中,我国学者的论文数在逐渐增加  4、对其他危险因素的认识  降低血压后,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是减少了,寿命也延长了但是这种减少和延长还不是很理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了高血压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影响高血压病人的预后,例如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

因此在1999年,世界卫生 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先后颁布了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了过去的高血压标准,废除了过去的高血压分期根据血压的高度,分为I(轻度升高)、II(中度升高)、III(重度升高)3级再结合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评定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级例如血压轻度升高的I级高血压病人,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属于低危就是说,他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很少如果他同时还有一个其他危险因素,例如吸烟,那么他就变成中危了就是说,他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就要增多了危险程度越高,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就越多  5、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和研究现状  原发性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不够理想许多病人不知道有高血压,不定期测量血压,当然也未治疗到病情转重时,甚至发生并发症例如中风时,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已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血压达到正常的也很少农村只有0.9%,城市只占4.2%此外,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很不理想,例如吸烟和肥胖等药物应用不够规范该用的降压药剂量不足,没有降压作用的辅助药、保健品等用得太多钱花了不少,血压水平仍高起不了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因为只有把血压降低了,才能预防并发症。

  6、今后的趋势  高血压虽然是慢性病 ,但是患病人数多,危害性大,已成为公共卫生的大问题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  (1)做到高血压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后要使血压达标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  (2)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培训,做到切实有效使治疗用药规范化,提高治疗病人的血压达标率  (3)加强人群和高血压病人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治疗好高血压病人,必须要病人的很好配合,自觉执行医生的用药指导所以有效的防病知识的卫生宣教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科学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基础研究要针对病因以及危险因素和遗传基因等方面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 H6M9。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