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设计 (7)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50KB
约2页
文档ID:466493638
教学设计 (7)_第1页
1/2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石具体到音乐学科,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音乐活动的设计等用一句话归纳,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相互匹配然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诸如:教学目标空泛,针对性弱;教学内容走马观花,重点不突出;忽视学情分析,教学脱离实际;教学预设过多,无事动态生成;注重教师行为,缺乏学法指导等实践证明,这些细节问题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阻碍了生本理念的有效践行课件,教学设计的改进是音乐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问题表现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的诸多细节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目标的缺失——只知有教材,不知有课程许多教师拿到教材,思考最多的是怎么教、怎么学,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具体表现为:①教学目标空泛一位教师在《火车开啦》的教学目标中写道:“通过学唱歌曲,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将学段目标当做课时目标,既难以操作,也难以测量②过分依赖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背景资料与参考意见,但有的教师过于依赖,离开了教师用书便无从备课,更将教师用书的各单元教学目标直接引用为课时目标,忽视了对目标的分解,其结果是课时目标导向不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③三维目标缺乏有机整合三维目标指的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可以说每一个教学目标均涵盖了三个维度然而在一些教案中我们经常出现把课时目标肢解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与方法目标,将“三维目标”理解成“三类目标”,这其实是对音乐课程目标的极大误解2、主题的缺失——只知有教师,不知有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体现以生为本,这已成为很多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中,我们依然看到,“教”服务于“学”的观念并未落实,具体表现为:①教学目标的表述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常见的表述如“培养学生……”“让学生……”“激发学生……”等等,反映了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教”与“学”相比较,前者明显占了上风②忽略学情,重点把握不当3、方法的缺失——只知有预设,不知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共同体教学需要精心预设,更需要精彩生成然而现实中的课堂还存在“做课”现象具体表现为:①预设过多,缺乏弹性这一现象尤其表现在各类公开课上,许多教师采用“一课两案”的方法,一份教案展示给听课教师,留给自己的教案则通篇都是老师的话,详尽的无懈可击学生的感受、体验及参与都是教师预料中的产物,音乐表现与创造更无从谈起。

②注重流程,无视生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面对学生对的不同见解,面对预设外的不同声音,教师往往视而不见,错失生成教学资源的良机③注重教法,忽视学法众所周知,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过分“热烈”,过于注重音乐活动的设计,却忽略了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忽视了对音乐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因而缺乏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审美,导致教学走向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二、改进策略1、目标导学——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目标表述中把握三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学生化二是行为动词具体化如能够、学会比较、知道、了解、掌握等等三是行为条件情境化例如,某教室为歌曲《采山》设计的教学目标:①学唱歌曲《采山》,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采山“劳动带来的快乐;②在音乐情境中学会用短促、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配上伴唱;③通过律动,在熟悉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十六分音符该目标表述简明有序,主体统一,行为可测,围绕歌曲学习,融合三维目标,富有音乐性和针对性,较好地体现了上述三要素2、内容激学——教材与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是教学准备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与起点。

尤其应重视的是,有效地音乐学习过程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感受、体验音乐,自然表现音乐乃至创造音乐,获得自我认同感的过程3、方法促学——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保障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生在音乐感受、体验、表现、创造的过程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以达到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合理运用,使之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选择教学方法时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体现音乐音乐性二是体现问题意识要重视以问题引领学习,设计有针对性与梯度感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与音乐活动例如,在歌曲《踩雨》的教学中,教师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设计了分别演唱“快乐的雨”、“温柔的雨”、“调皮的雨”的过程:用“沙”、“嗒”等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快乐的雨”;边画旋律边用“噜”模唱“温柔的雨”;通过寻找相似的旋律自主唱“调皮的雨”学生在三种不同情境的雨的感受与想象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进而借助形象的图形谱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变化与情绪变化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诗意,学生唱得主动并饱含感情,教学成效明显教学时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立足课标,扎根实际,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