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音乐实习教案和音乐课听课记录(完整版)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0.57KB
约144页
文档ID:320662897
音乐实习教案和音乐课听课记录(完整版)_第1页
1/144

音乐实习教案和音乐课听课记录(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音及音名九教学目的:学习这一讲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关于音的一些知识知道音的性质,在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乐音体系找到乐 音体系中所有的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1、音是怎样产生的2、音的性质3、乐音与噪音4、乐音体系5、音名6、音组7、标准音与中央co教学重点:4、5、6教学步骤:一、音是怎样产生的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属于空气传播)我们所能听到的音,大致在 每秒钟振动11—20000次的范围之内比这个范围再高或再低的就听不到了,而在音乐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 27—4100次这个范围但这些音也不是全部都用来构成音乐二、音的性质1、音高: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来决定振动次数多音那么高;振动次数少音那么低2、音值: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决定延续时间长音那么长;时间短音那么短3、音量:音的强弱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振幅大音那么强;振幅小音那么弱4、音色:音的色彩由发音体振动的方法,性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多种因素决定1)、各种乐器的形状,质量不同音色就不同。

如二胡、笛子、钢琴等2)、同一乐器的原料的质量不同音色也不同3)、同样乐器演奏方法或演奏水平的不同音色也会有区别4)、人声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但音色也不同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要注意, 并非所有的“音”都具有上述四种特性,乐音有,而噪音不具备固定音高的特点乐音与噪音乐音,振动规那么的,听起来 音高十清楚显的音叫“乐音”如定音鼓、小提琴、钢琴二胡等噪音,振动不规那么,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音叫“噪音” 如军鼓、锣钱、木鱼、梆子、大鼓等打击乐器它们不是没有音高,而是高低不明显教案(二)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 “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 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课题]: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局部《草原牧歌》[教学目标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 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 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局部,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 的歌词局部,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局部,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局部,结音 落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开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局部,结音回到调式主音一一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 束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 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 “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 “同体”性的变异。

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 而歌曲旋律那么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 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 “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 用了 “商一徵一羽一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存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 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商一宫一羽一徵”的逻辑顺序开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 “起承转合”四句 式的结构形态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 风格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 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 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一一《沂蒙山小调》。

教案(八)授新课:《沂蒙山小调》2 V+ P- e〃 A- E+ m$ g(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 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 “起一承一转一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异: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 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开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表达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5、教师背着学生弹琴与伴奏不是很合理,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关注不了学 生的表情甚至演唱。

四)歌曲教唱1、教师弹琴,学生听伴奏试唱2、教师指出演唱中的缺乏,并及时纠正3、在教师的伴奏下,学生唱全曲五)分析《友谊天长地久》中的音乐要素1、节拍:四四拍,弱起小节2、节奏:附点节奏,倾向性强3、旋律:素材简练,婉转流畅4、曲式结构:起承转合,AA1A3A4(六)分组请学生跟老师进行演唱接龙游戏1、第一组演唱:开始唱走音了教学用语:啊!你们唱到哪里去了?不要紧, 我们再来2、第二组演唱较好(七)欣赏不同歌词的《友谊地久天长》1、欣赏两首不同歌词的《友谊地久天长》(1、中文版;2、英语版)我的 思考:明明是说让学生欣赏视频与音频里的演唱,但在前奏音乐结束后,教师偏 又紧紧抓住演唱的机会,再犯抢唱机会的毛病让学生听到更多的是老师的歌声, 而不是老师提议让学生好好欣赏的音乐!2、让学生听与演唱三首通俗的关于友谊的歌曲藏天朔《朋友》:学生不是 很熟悉,教师应该多唱谭咏麟《朋友》:学生会唱,教师及时把演唱机会让给 学生周华健《朋友》:第一遍教师用竖笛演奏主旋律,学生演唱第二遍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但是教师一开始没有找准音,起音过高了,没有把握好,不过 很快就以低八度接唱上了,随机应变能力较好三、教学小结1、教师问:友谊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没有方法回答2、让我们唱着《友谊地久天长》,传递永恒的友谊!我的思考:教师让学 生出来演唱互动,没有掌握初中生的心理,有些强这些学生所难,以致学生不敢 表演,听不到声音。

听课记录(九)学校**小学班级'——学科音乐课题母鸡叫咯咯第三节执教人**课堂纪录听课意见一、 律动放松心情出示课件录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 样做师生一起随录像做动作二、设置情境导入师带上早准备好的“小咕咚”头饰小朋友们,你认识我吗? ”律动和导入环节采 用孩子们喜爱的“智 慧树”节目的人物和 动作,从学生熟悉的 事物入手,以生动有 趣的故事情节深深 吸引了孩子们的注 意力,极大地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具有童真童趣的语 言非常符合一年级 学生的特点对了,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 朋友,还是咕咚农场的主人,我的农场里有好 多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耍吗?看 小象来了,伸出你的长鼻子和小象一起跳舞 吧!”播放音像课件:《两只小象》师生一起边唱边跳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我的大母鸡了吗?帮 我找找吧!我想起来了,大母鸡可能是去下蛋 了母鸡下蛋是怎样叫的?生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三、感受歌曲《母鸡叫咯咯》理解这句歌词对一 年级的学生来说有 一定的难度,教师通 过讲解、表演、实践、 体验等方法,使学生 在快乐活动中理解 和掌握这两个音乐符号的 学习对一年级学生 来说是不是有点过 早?重点乐句学唱,突 破难点。

教师的表演基本功 非常强,引导学生表 演从表情到动作都 很到位师生一起表演,气氛 和谐活跃指名单独 表演尊重学生的自 主权,让学生自主选 择伙伴表演加入打击乐器,训练1、听录音范唱带着问题:找出哪一句歌词是母鸡下蛋后 的叫声生答:叫咯咯2、理解歌词师:母鸡下蛋后是怎样告诉人们“我下蛋 了”!“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3、指名表演“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同 时指导学生理解“两翼”的意思4、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用动作表现“向人报喜添快乐”5、师拍节奏,生随节奏读歌词四、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1、师弹琴,生唱2、分辨和表示声音的强弱1)出示实物铃鼓,师敲击,生分辨强还 是弱2)师:你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也来拍 击表示声音的强、弱?生:拍手跺脚;拍手拍腿;拍手拍肩3、板书:mf mp师讲解这两个符号表示中强、中弱4、重点学唱“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学生的节奏感报喜添快乐五、学习表演1、师:小朋友们,大母鸡把鸡蛋下在什么 地方?生用动作表现母鸡下蛋嘴里发出“扑” 的声音2、师:母鸡下蛋以后心情怎样?用动作表 现母鸡的高兴心情吧3、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动作4、指名到黑板前表演教师指一名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自由挑选 小伙伴一起表演。

六、打击乐伴奏1、师:小朋友们,老师在你们的桌洞里藏 了一件小礼物,拿出来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怎样演奏呢?师演示响板,生学习放在左手心里,右 手拍击2、师:想一想,那两个字最能表达母鸡高 兴的心情?(叫咯咯演唱时在哪里加响板 伴奏比较合适呢?生:在母鸡叫的地方加响板伴奏比较合适3、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自由练习4、指名板前表演七、拓展创编师:大母鸡高兴地心情感染了咕咚农场的 其他小朋友,他们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课件展示小青蛙、小猫、小鸭图片1、选择小猫编歌词师:小猫怎样叫?(叫嗡啮)小猫捉住老 鼠怎样表现高兴的心情?(绒毛抖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