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 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7.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8. 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2.2 作业条件: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3. 制作好钢筋笼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钻孔机就位→钻孔→ 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 →插桩顶钢筋3.2 操作工艺3.2.1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2.2 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3.2.3 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3.2.4 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3.2.5 孔底清理及排渣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3.2.6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3.2.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3.2.8 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3.2.9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3.2.10 混凝土的配制: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2. 水灰比不宜大于0.6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6cm4. 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5. 砂率一般为45%~50%3.2.11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3.2.12 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3.2.13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3.3 冬 雨期施工: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4. 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4.2 一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表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验方法1钢筋笼主筋间距±10尺量检查2钢筋笼箍筋间距±20尺量检查3钢筋笼直径±10尺量检查4钢筋笼长度±100尺量检查 1~2根桩 垂直于桩基中心线单排桩d/6且不大于200拉线和尺量检查5桩的位置偏差 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6垂 直 度H/100吊线和尺量检查5. 成品保护5.1 保护措施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内,应牢固确定其位置,防止上浮2.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3. 在钻孔机安装,钢筋笼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并应经常予以校核4.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5. 桩头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6. 安全环保措施1. 泥浆护壁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2. 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3. 水下混凝土面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浇筑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4.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5.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6.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技术措施7.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或补桩7. 质量记录1.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2.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3.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4. 试桩的试压记录5.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6.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7.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8.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第七节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以上的一般粘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螺旋成孔的灌注桩2. 施工准备2.1 材料:1. 水泥:宜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4.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应无老锈和油污5.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6. 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7.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2 主要机具:1. 螺旋钻孔机2. 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装卸运土或运送混凝土3. 长、短棒式振捣器部分加长软轴、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4. 溜筒、盖板、测绳、手把灯、低压变压器及线坠等2.3 作业条件: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3. 分段制作好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证5. 施工前应作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6.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7.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并作出砼配合比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1.1 成孔工艺流程:钻孔机就位→钻孔→ 检查质量→孔底清理 →孔口盖板→移钻孔机 3.1.2 浇筑混凝土工艺流程:移盖板测孔深、垂直度→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洞→浇筑混凝土 (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3.2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3.3 钻孔: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停钻、提钻3.4 检查成孔质量:3.4.1 钻深测定用测深绳(锤)或手提灯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孔深的差值虚土厚度一般不应超过10cm3.4.2 孔径控制。
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3.5 孔底土清理钻到预定的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曲转钻杆孔底的虚土厚度超过质量标准时,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清除运走3.6 移动钻机到下一桩位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最后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3.7 浇筑混凝土:3.7.1 移走钻孔盖板,再次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有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处理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3.7.2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或塑料卡);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取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证层厚度符合要求3.7.3 放溜筒浇筑混凝土在放溜筒前应再次检查和测量钻孔内虚土厚度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得大于1.5m3.7.4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7.5 撤溜筒和桩顶插钢筋混凝土浇到距桩顶1.5m时,可拔出溜筒,直接浇灌混凝土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防止插偏和插斜3.7.6 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10cm;为保证其和易性及坍落度,应注意调整砂率和掺入减水剂、粉煤灰等3.7.7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一组3.7.8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砼进行全过程检查3.7.9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砼厚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