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篇——鄂尔多斯自然条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黄河流域总面积为 79.5 万平方千米,但黄河的集水面积仅为 75.24 万平方千米,两者 相差 4.2 万平方千米,相差的面积就是包在黄河“几”字形头部的鄂尔多斯内流区读鄂尔多 斯内流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有①气候干燥,蒸发旺盛 ①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①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 ①地势外高内低,多内陆湖盆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2.鄂尔多斯内流区主要的生活用水来自A.冰川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黄河水3.距离黄河仅十几千米的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A.郑州降水少 B.郑州用水多 C.黄河河床高 D.郑州河流少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其地下水资源开采用于 农田灌溉、煤炭开采与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等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 2005~2014 年平均 地下水埋深与降水和蒸发量月变化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地下水埋深 3~7 月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逐月增加 B.气温回升快C.植被下渗作用增强 D.土壤透水性减弱5.对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是( ) A.煤炭资源开采 B.工业用水 C.农田灌溉 D.城市生活用水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 “风光互补性”路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该“风光路灯”最适宜销往( )地区A.贵阳 B.成都 C.鄂尔多斯 D.济南7.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在鄂尔多斯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 ( )A.西北 B.正南 C.东北 D.东南鄂尔多斯高原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 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 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 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 油蒿和羊柴的相对竞争系数(如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9.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干扰 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 D.控制光照强度2017 年 9 月 5 日至 17 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 召开,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 1.86 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 61%,经过多 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读下图。
回答下列各 题10.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冬季寒冷,光照强 B.当地牧民过度放牧C.降水稀少,多大风 D.植被覆盖率比较高11.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①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①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12.能够对库布齐沙漠的流动沙丘进行及时有效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①建“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 子留在田地,用秸秆覆盖地表过冬下面甲图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乙图为采用“留 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甲图中植被的分布特征是(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西多东少,南多北少C.自然植被分布较少 D.以温带落叶林为主14.影响甲图中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气温15.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对当地土壤的影响是( )A.土壤肥力下降 B.土壤水分增加C.土壤抗风蚀能力减弱 D.改变土壤的颜色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沙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能力,在沙 漠地区适应性很强TJ 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沙棘工业园区,沙棘醋 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沙棘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高度重视 图一是鄂尔多斯所在区域及丘间地与迎风坡示意图,图二是 TJ 食品有限公司的沙棘醋产品 说明夏伏晒,冬捞冰”法是在老陈醋制成后,夏季开缸放在太阳下暴晒,冬季放在室外冷 冻,并剔除醋中的冰块1)说明毛乌素地区广泛种植沙棘的原因2)与丘间地相比,同一片沙地中迎风坡沙棘长势较差,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3)分析鄂尔多斯市发展沙棘醋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17.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甲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材料二 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战,把 2.7 万亩沙丘改造成为马铃薯种植基 地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气湿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热了, 夜晚不再那么冷了。
材料三 “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 稼茬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图乙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 关实验资料图1)概述图甲中植被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导致该地气温发生变化,请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3)简述鄂尔多斯地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的生态意义参考答案1.D2 .B3.C【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1.鄂尔多斯内流区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为封闭洼地,②说法错误该地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河流稀少,流程短,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 海2.鄂尔多斯内流区内无高大山脉,故冰川水,A 错误湖泊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不能 用于生活用水,C 错误内流区没有与黄河相边,D 错误只有地下水作为主要的生活用水, B 正确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主要是黄河河床太高,为地上河,其周边的 城市附近水系不能汇入黄河,只能划归别的流域,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黄河河床 高,C 正确4.B5.C【分析】4.根据图示曲线,3-7 月份,降水量增加幅度小,蒸发量明显增大,地下水埋深 3~7 月明 显增大,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 对。
降水逐月增加、植被下渗作 用增强,地下水埋深应减小,A、C 错土壤透水性没有逐月变化特征,D 错5.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总用水量的 70%,对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影响 最大的人为因素是农田灌溉,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明显增大,C 对煤炭资源 开采、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占比重小,对地下水埋深影响小,A、B、D 错6.C7.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力发电的区位选择1.该“风光路灯”是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最适宜销往风力持续稳定,光照充足的地区 2.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如果在鄂尔多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离 冬季风源地近6.A.贵阳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故 A 错误;B.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云雾多,光照不足,故 B 错误;C 鄂尔多斯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且风力稳定,最适宜使用“风光路灯”, 故 C 正确;D.济南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光照相对不足,季风不稳定,故 D 错误;故选 C7.A. 鄂尔多斯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西北方向,故 A 正确B. 鄂尔多斯正南方向风向频率小,故 B 错误C. 鄂尔多斯东北风风向频率小,故 C 错误。
D.夏季东南风受山地阻挡,势力较弱,且影响鄂尔多斯的时间短,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难度适中,顾名思义,“风光路灯”要求布置在风力稳定,光照强烈的地区, 根据选项各地的气候特征来判断8.C9.A【分析】8.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斑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C 项正确; 由“绿色斑斑的小沙堆”排除 B 项;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故 A 项错误; 由“荒 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D 项错误故选 C 9.据材料可知,人为设置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 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故选 A点睛】该题属于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创新型试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10.C11.D12.A【分析】10.冬季寒冷,光照强和土地荒漠化无关,A 错误;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B 错误;鄂尔多 斯地区降水稀少,物理风化较强,地表多沙质物质,且该地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 成土地荒漠化,C 对;鄂尔多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 错误。
故选 C11.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对;扩大 耕地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沙地表 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固沙措施效果很好,是我国治理沙漠的一项重大成果,故可以建设 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③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错误故选 D12.遥感的基本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因此能够实现监测功能的是遥感技术,A 正确地理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等;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导 航等,二者均不能实现对沙漠的监测,BC 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 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不 能及时有效监测流动沙丘,D 错误故选 A13.A14.C15.B【分析】13.结合图甲中的图例信息可知,甲图中植被东南部多为温带落叶灌丛区、温带禾草草原区, 西北部多为荒漠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递减,A 正确,B 错;甲图中东南部植被分布相对较 多,C 错;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并无温带落叶阔叶林,D 错故选 A1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植被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自东南向西北,距海距离逐渐变远, 降水变少,植被分布呈减少趋势,C 正确;图甲所示区域为鄂尔多斯高原,地形差异不大, A 错;光照、气温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 错故选 C15.根据图乙信息可知,通过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肥 力提高,A 错;实验前后对比而言,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B 正确;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且结合大气悬浮质减少可推断,土壤抗风蚀能力增强,C 错;并不会改变土壤的颜色,D 错 故选 B点睛】注意:农作物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地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