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学类文本阅读明子出师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谁先来?”三和尚问黑罐先来吧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
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晴最亮 三和尚对明于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 师傅请客 →② 黑罐斧击 →明子斧击→明子出师”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 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所以明子出师了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4)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分析】这是一篇情节曲折,主旨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记述了明子和黑罐都要出师闯荡四方了,但三和尚要求他们必须在黑暗中挥动三次斧头,每一斧头都砍在同一道斧痕上才可以离开明子让黑罐先完成任务,黑暗中的黑罐无法达到三和尚的要求黑暗中的明子没有慌张,随着三声沉重的斧响,他的任务完成了三和尚在明子离开前道出让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并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原来三和尚是想用这种方法,让明子与黑罐知道该如何立足于世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文章在写“明子击斧”之前,先写的是三和尚请客,可用“师傅请客”概括;然后写三和尚给出出师的任务,明子让比自己在的黑罐先来,可用“黑罐斧击”来概括;最后明子出师了,是因为他完成了师傅的任务,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2)①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体会首先根据文意知道,这三次斧击直接关系到二人的前途,事关重大黑罐是“微微颤抖”双手,可以看出他在任务前的紧张与不安;而明子却是“一把操起斧头”,可见他的动作的果断,对任务的完成充满信心②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两个环境描写句,第一句以小窝棚中只有“蜡烛油的气味”来渲染出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第二句则重点突出小窝棚的黑暗,也是为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的注意力,这样的任务究竟谁能完成呢?为后文的明子的表现埋下伏笔3)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名字的意义小说中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倾向在人物的名字中表现出来明子”与“黑罐”,两个名字一“明”一“黑”,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二人的行为来看,作者的情感倾于“明子”,“明”有聪明之意,表现明白事理,会让人生更光明;而“黑罐”的“黑”则表现了人过于诚实,往往会在黑暗中摸索人生路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认为哪一个出师都可以明子的优点在于做事灵活,懂得变通;黑罐的优点在于老实憨厚,做事扎实。
答案:(1)①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②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③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2)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3)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家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4)该题分层赋分①应该是明子出师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示例一:明子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明子很聪明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示例二: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得到了师傅的赞许明子比黑罐聪明,他知道做人不能太老实,他也知道师傅是在考验他们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示例三: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
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②应该是黑罐出师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示例一:黑罐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示例二: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跟班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点评】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嘉兴、舟山(二)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桥的事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
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