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课程

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11KB
约41页
文档ID:239640155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课程_第1页
1/41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1. 乌衣巷【阅读导引】刘禹锡(公元 772 年---- 公元 842 年),字梦得,洛阳人,自言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鸿词科;曾任太子来宾,时称“刘宾 客”;与柳宗元交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爽, 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情思;《乌衣巷》 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 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满意的怀古名篇之一;【经典出现】【翻译讲解】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1. “乌衣巷”:六朝建康地名,为世族聚居处,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东晋宰相王导、谢安均曾居住于此;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离乌衣巷很近;相传为东晋谢安所建;2. 王谢: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3. 平常:平常,一般;朱雀桥畔长满了野草,处处盛开着一簇簇的野花;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 衣巷内一片幽暗; 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华屋中筑巢的燕子, 如今都飞到一般百姓家中去了;【诵读指导】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芜残照;感叹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 味却无限;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 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通河南岸的乌衣巷, 不仅地点相邻, 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 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第 1 页,共 4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 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 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 既符合地理的真实, 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仍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 是“一石三鸟”的挑选;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长花开,说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 字,这就给景色增加了荒僻的气象; 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 突出“野草花”, 不正是说明, 往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 今日已经荒芜冷落了吗!其次句“乌衣巷口夕阳斜”,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衬托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 而且仍出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 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 再点上一个“斜”字, 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形;原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当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 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掩盖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经过环境的烘托、 气氛的渲染之后, 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叹了; 但作者没有采纳过于浅露的写法, 而是连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画,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他出 人意料地突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 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 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一般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悟诗人的意图, 作者特地指出, 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 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 给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平常”两个字,又特殊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叹;【活动体验】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查阅资料,懂得古诗,体会这首怀古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第 2 页,共 4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2. 清 明【阅读导引】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宠爱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 风光的小诗,明朗秀丽,清爽自然,深受读者宠爱;【经典出现】【翻译讲解】清 明唐- 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 清明:节气名,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每年 4 月 4 日或 5 日;此诗《樊川诗集》及《别集》 、《全唐诗》均未收;最早见于谢枋得编《千家诗》 ,明代的谢榛认为是杜牧所作;2. 行人: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3. 欲:几乎要,简直要;4. 断魂:比如感伤愁苦之深,似乎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5. 借问:请问;6. 酒家:酒店;7.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闻名的地方;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孤单单的一个人在异乡的路上奔波, 心里已经不是味道了;况且,天公也不作美,阴森着脸,将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 来,使得诗人眼前迷漫蒙的,衣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便想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 ,, 可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 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 在那满是杏花的村庄里,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第 3 页,共 4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诵读指导】这首小诗用美丽生动的语言, 描画了一幅活敏捷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忱指引, 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 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 更在诗人心头唤起很多暖意!这一天正是清明季节, 诗人在路上行走, 巧遇下雨; 好在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一样的细雨;因此,“雨纷纷”传达了一种凄迷而漂亮的境域;而且, 这“纷纷”仍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在形容雨中行路者的心情;在古代风俗中, 清明节本该是家人团圆, 或游玩观看,或上坟扫墓的大节日;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味道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 衣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自然“欲断魂”;此情此景下, 行人心头涌上一个想法: 找个小酒店才好; 由于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几杯,解解满身的寒意,暖暖淋湿的衣服; 最要紧的是,借此散散心头的愁绪;那他向谁问路的呢?第四句告知我们是“牧童”;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实际行动作为答复;这比答话更为鲜明有力; 这里的“杏花村”不肯定是真村名, 或许是酒家名, 只是为了说明杏花深处有个漂亮的村庄, 那里仍有一个小小的酒家,在等候雨中行路的客人而已;诗文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 接下来行人怎样闻讯而喜, 怎样兴奋前往, 怎样欣慰避雨、 借酒消愁 ,, 诗人就不管了; 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想象, 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文字更为宽阔的想象空间;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语言通俗易懂,景象清爽生 动,意境美丽含蓄;第一句交代环境、气氛,是“起”;其次句写出了人物凄迷 纷乱的心境,是“承”;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是“转”;而 这直接逼出了第四句, 成为整篇的出色所在——“合”; 这些, 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活动体验】1. 明白与清明有关的传统习俗, 如:扫墓烧纸、 春耕、荡秋千、春游、植树、放风筝等;2. 将《清明》排演成儿童剧,表演出来; 第 4 页,共 4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3. 品读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意:宽阔迷人的江南水乡,处处莺歌燕舞,处处绿树红花;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镇, 随处可见酒家迎风招展的旗子;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掩盖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 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 诗人描画的既有表达具体时代特点的景观,又有渗透着历史沧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 同时仍以“千里”一词形象化地概括了整个江南; 因此,杜牧不仅仅在写眼前的漂亮景致,仍包蕴着极大的讽刺,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第 5 页,共 4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3. 惠崇春江晚景【阅读导引】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元丰八年( 1085)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苏轼( 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他 的诗气概雄浑,语言奔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颜色;惠崇是宋朝闻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 特殊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依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早春二月景象;【经典出现】【翻译讲解】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 惠崇:北宋大画家,建阳人; 《图绘玉鉴》说他最会画鹅、鸭、鹭鸶等小动物;2. 春江晚景:惠崇画了两幅《春江晚景》 ,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3. 蒌蒿( l óu h 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以食;4. 芦芽:即芦笋,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在浅水里;梅圣俞诗:“春洲生荻芽”, 荻芽即芦芽;5. 河豚:鱼名,味鲜美,但含有毒汁;6. 欲上:想浮现来;春江水暖,河豚鱼就抢上水出游;竹村外有盛开的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 蒌蒿已经遍地芦苇才刚刚吐芽,这正是鲜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时;【诵读指导】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肯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