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学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新学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制定1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同学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加强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获取管理分析应用RSGPSGIS区域地理 自然灾害防御检测国土开发规划 【板书】二、遥感(RS) 1.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⑴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⑵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特点(优点): ①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讲解)在区域地理研究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常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逐渐过渡到面上的分析研究运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假设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升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讲解)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腐蚀、湖泊的消长,等等 5、应用范围: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讲解)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案例介绍: 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少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状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腐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地位 阅读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通过这个材料,使同学了解如下问题: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例证 思索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必须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新学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制定2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同学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必须求 交通运输关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证社会和经济继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显然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特别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 1、相对位置 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 ⑴属于我国边境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 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 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显然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1、自然条件: 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尚候、高山气候等 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源条件 (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 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其中,农林和矿产资源约各占一半,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适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基地 (3)能源资源: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
(4)农林资源:四川盆地物产富饶,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本区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居全国首位 三、社会经济条件 1、本区地处西部地带的内陆边境,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2、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发展变化很大,现已建立起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区域经济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3、本区交通运输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强化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迫切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及对策 交通运输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强化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地区迫切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同学阅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现实谈感想 作业布置: 举例说明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讨论]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大西南应怎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新学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制定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同学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升对地理要素之间互相渗透和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述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分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推断寒、暖流 教学过程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同学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学习寒暖流的推断 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 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
现在我们一起结合刚刚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同学说出学过的盛行风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引导同学看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同学思索: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5、投影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引导同学从图中得出洋流运动规律 同学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暖流和寒流,归纳寒暖流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索: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同学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依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