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正性分析在网络道德惩罚中的应用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45KB
约6页
文档ID:220378080
公正性分析在网络道德惩罚中的应用_第1页
1/6

公正性分析在网络道德惩罚中的应用 王向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组织(统战)部人事处)【摘要】网络世界常有自发的惩罚行为,在这类行为中绝大多数为非正义惩罚行为,这种自发的网络惩罚行为是否理性支配的行为,本文针对网络世界的惩罚行为进行公正性分析关键词】网络道德 道德惩罚 公正性由于网络个体或者群体性事件有失公平公正的行为时有发生,普通民众对客观的事情缺少理智的分析和辨析,常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基于此,本文对网络道德惩罚的公正性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网络道德惩罚的公正性分析任何社会的道德建设都离不开道德评价和道德惩罚与奖励,因为道德评价尤其是道德惩罚是维护社会良知、促进社会大众幸福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变迁,道德惩罚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方式原始社会对于民族成员的道德惩罚是图腾禁忌,封建社会以严刑峻法的形式和道德礼教来实施道德惩罚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文明社会实施道德惩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网络道德惩罚就是利用网络中的公众舆论平台对违背道德规则的行为和不良的道德品质予以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予以限制和剥夺,从而促使该道德行为主体实现由恶向善的转化,达到维护良知、促进网络领域道德文明和良好秩序的目的。

常见网络道德惩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发表评论性和谴责性的言论这些批评和谴责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言语攻击,包括对当事人行为的不齿、对其人格的贬低、对其亲朋好友的谩骂等,就像网民对网上炫富女视频的批评和声讨,对各种粗俗内容的抵制等2)进行跟帖和顶贴还有转载有些网民不会发表任何谴责性的话语,只是用简单的“赞”、“顶”等词汇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就会使对一个网络事件的关注量迅速上升,这些数量众多的人会给不道德者施加无形的压力在强大的外界舆论的压力下,失德者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省和改正,回归道德底线3)发布网络通缉令这是一种通过寻找、破解和曝光等有关信息,使失德者难容于网络社会甚至被网民从现实社会里知道具体的人或者事件的惩罚形式,这样的手段也叫人肉搜索,利用庞大的网民规模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来达到目的4)对现实生活的干扰和排斥对于某些严重违背道德的人,人们并不满足于只在网络里只言片语的对其批评,还会发动各种现实干扰活动,包括使用进行骚扰、贴大字报、在其居住地进行示威和抗议等,以道德为武器向当事人的学习或者工作单位施加影响,迫使其对当事人作出开除或停职的处理,从而将某些人排斥在社会之外,接受道德惩罚。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事件的参与人越来越多,网络道德惩罚也開始并日益增多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网络道德惩罚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公正公正的网络道德惩罚是维护道德规则、伸张社会主义正义的有力手段,而不公正的网络道德惩罚则会破会社会的和谐因此,要使网络道德成为道德建设的有力手段,就要研究其公正性的问题网络道德惩罚公正性的正确理解对我们参与网络学习和实践中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正确认识和熟悉了网络道德惩罚的公正与否,才能在偌大的网络空间里深入了解网络社交规则,建立良好的网络社交关系恣意的网络道德惩罚会使网络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群体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流交际受到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网络道德事件惩罚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的问题,导致了网络道德公正性偏离的现象,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个体决策受群体影响太多,做出更为极端的决定,个体决策受群体影响太多,做出更为极端的决定一旦某一事件受到了关注,网民就会基于自己的理念而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言论随着网络事件关注度的进一步提升,发言人数和回复量、访问量的激增,虚拟群体的讨论气氛越来越浓,在浓烈的群体气氛中,群体极化就有可能发生。

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种倾向,在商议后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的过程群体极化现象一旦发生,网民的思想和感情就会因为暗示和相互传染机制的作用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他们就会变得不理性,甚至还会表现出暴力在网络道德惩罚中,网民大多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在网络中发生的后果缺乏认识,有些铸成大错的始作俑者开始时候头脑还意识不到自己行为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有时候,即使现实里最睿智的人也会坠入一个道德空白,在道德真空的状态里没有意识的遨游是很危险的事情,严重的会害人害己,甚至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为避免群体极化现象做一个有责任有道德的网民,做一个良好网站的建设者和发帖者,在回复内容的时候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要负有责任和正义的,有义务在网络中展示相关的各种正确公正的证据,让真相大白越是人声鼎沸,越是群情激昂,就越要警惕理性失衡,要让和谐正义之风在网络里盛行,对于公正性而言,理性和逻辑才是真正靠得住的基础道德惩罚一定要确保公正性,不能明辨是非的惩罚本身也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被惩罚者必须对某种有害的行为、状态、想法负有责任,才能接受道德审判,才能成为道德惩罚的对象在道德责任不清楚的情况下,当事人的家属和亲人也不应当接受道德惩罚,即使道德责任厘清了,当事人的家属和亲人也不应当被无辜株连,能够开展道德审判并实施道德惩罚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善恶观念和理想判断能力,否则他作出的惩罚将是非正义的,即使当事人在道德上罪大恶极,但他的基本权利,如自由、尊严、人格等也应当受到保护。

道德惩罚必须不得和宪法法律所抵触二、确保网络道德惩罚的公正性的举措(一)给当事者一个话语权好多典型案例都是由于网络里广大网民群情激愤,没等当事人说明问题,光凭自己的主观推断和一点图片资料就很自信的对事情做出判断,殊不知这样的判断是毫无道理可循,也是不实的判断,而真正的当事人出来给予正确的答复时,网民又觉得不符合自己的主观推断而不认同事实上,网民中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更偏向于自己的判断,如果允许当事人表达所思所想,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得到较为顺利有效的解决 (二)提倡负责任的道德推理我们这里所说的这些并不是不让网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逻辑推理,而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在网络里的推理要更具真实性和合理性,要为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负责,而不是一味的只想着按自己的情感和主观判断给某一事件定一个对错所以,在某一事件中,要展示确定的准确的合理证据,确保事情的真实和可靠,要为自己的言行负有责任,做一个有责任的有道德网民网络和现实应该是一致的网络仅仅是一种信息化的联络工具,网络交往是现实社会的人借助互联网工具发生的行为和交往虽然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行为是数据的传递交换,但是每一个虚拟角色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行为主体。

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虽然给了个人极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但不可以随心所欲,也决不意味着网上个人与他人毫无关系,网络世界的社会交往应遵循现实社会的规则和标准网络与现实是互动的因为现实与网络是相互作用关系,网上不道德问题不仅影响网络空间,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一些不道德问题会反映到网络上并会被放大,网絡空间的不道德现象反过来会对现实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如果网络空间允许存在与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冲突的道德,最终会危及社会现有道德体系的维系网络的发展趋势是真实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能够做到自律,他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必定是自尊自重自爱的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一些专家提出实行网络实名制,这样虚实结合,通过技术控制,既便于网友在网上交流,又保证网友个人真实信息不失密,深受网友欢迎网络道德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的道德的特点,是依靠网络主体理性、信念和内心自觉来自律因此,我要树立网络真实的公共空间意识,从而逐步建立网民的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我们广大网民应对网络道德和文明有清楚和深刻的认识,让自己在网络空间里的言行合理,且对事实公正的评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我们的网络空间才会不断的净化和完美,和谐美好的气氛才能蔓延,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各方面的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1]王之灵.《基于管理技术的安全网络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2003.12[2]罗随启.《浅谈防火墙的设计和实现》.计算机安全及应用,2005.1[3]刘云.《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清月杂志,2004.8[4]余波.《管理——网络安全的主音符》.网络世界,1995.5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