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大平正芳的椭圆哲学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81KB
约13页
文档ID:201300648
论大平正芳的椭圆哲学_第1页
1/13

论大平正芳的“椭圆哲学”  大平正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历任自民党和内阁要职,在战后日本的许多重大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内倡导财政、行政改革,对外积极推进首脑外交,他提出了著名的“战后总决算”、“综合安全保障论”和“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为战后转折期的日本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平正芳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他的业绩对日本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纵观大平近40年的政治生涯,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创下骄人业绩,得益于他有一套以“椭圆哲学”为核心的完善、成熟的政治哲学大平的为政之道、政策设想都与“椭圆哲学”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椭圆哲学”的含义、起缘及其在大平正芳政治实施中的体现作详细的论述一、“椭圆哲学”的基本含义及缘起  “椭圆哲学”的概念是1938年正月,大平正芳作为横滨税务署新任署长,在训辞中第一次提出的  他这样说道:“行政犹如椭圆,有两个中心,使两个中心保持平衡而又紧张的状态,便可以说是高明的行政……随着对华战争的开始而实行的统制经济也是如此,统制是一个中心,另一个中心便是自由,统制和自由处于紧张而平衡状态时,统制经济才能顺利运作,不能偏向任何一方。

税务工作也是如此一个中心是课税权,另一个中心是纳税人在课税问题上,既不能搞权力万能,也不能动辄就向纳税人妥协,而应该贯彻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中正立场,这才是符合情理的课税方法   这就是说,按照大平的思想,任何事情都有两个中心,只有使二者处于紧张而平衡的状态时,事情才能顺利进行,要想在政策上掌握事情的动向,就应该经常注意这一点留心使二者保持平衡,而不能过于倾向任何一方一旦失去平衡,就必须抬高弱势的一方以制衡强势的一方一言蔽之,“椭圆哲学”的精髓即是:无论何时都要使事物的两个处于紧张状态的中心保持平衡  大平一有机会便对这种哲学进行阐发例如他曾运用“椭圆哲学”发表对派系斗争的看法,颁布以“椭圆哲学”为指导的政策纲领等等  那么这种“椭圆哲学”是在何种机缘下形成的呢?这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大平正芳早年的思想经历  (一)东方古代经典的熏陶  大平正芳于明治43年(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在日本香山县一普通的农家,自幼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并将这一习惯保持一生  大平正芳在青年时代就喜好东方古典,爱读《老子》、《史记》和《十八史略》等著作,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老子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双方只有在互为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它们不过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老子》对此曾这样阐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除了《老子》,中国元代张养浩所著的《为政三部书》(此书原名《三事忠告》,由安冈正笃译为《为政三部书》)也对大平正芳起到深远的影响大平少年时代就对此书爱不释手,犹喜其中的《庙堂忠告》《庙堂忠告》中有10项内容,这就是“修身”--修炼自己的身心,“用贤”--启用贤人;“重民”--依重百姓;“远虑”--想到未来,“调度”--调节和睦;“任怨”--不惧怨恨;“分谤”--承担诽谤;“应变”--顺应变化;“献讷”--尽忠言;“退休”--告老原乡 大平正芳的以其整个政治生涯实践了以上忠告大平在从政早期就以“宽容与忍耐”在内阁中出名,晚年又以“任怨、分谤”自省他体察下情,深思远虑这种以德治主义为核心的东方政治哲学,成为其一生的追求  在大平的从政生涯中,老庄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政策设想方面,使之敏锐地抓住事物的“两个中心”,而德治主义更多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事,使之具有良好的政治形象,在纷繁复杂的派系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然而,博大精深的东方经典虽然具有普适意义,但要用以解决世异时移、具体而特殊的现代社会的问题,未免显得宽泛而无力。

尤其对于从小立志做“官吏”,怀有强烈的入世理想的大平正芳而言,更需要具有现代性的知识体系的滋养1933年,大平正芳考入东京商科大学(后称一桥大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19世纪英国经济史学家RH托尼和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  (二)托尼的《获得社会》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大平正芳大学二年级时,研读了托尼的《获得社会》大平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讲解《获得社会》为基础,作出了大学毕业论文--《职分社会与同业工会》托尼所说的“获得社会”的“获得”,即英文中的“acquisitive”,是个具有“利欲、取得、掌握、获得”等含义的词汇,从书的内容看,翻译成“利欲社会”可能更贴切托尼在后来的《宗都和资本主义的兴隆》的序文中,是这样论述被他称为“利欲社会”的近代产业社会的性质的:财产原本应具有为人类社会目的服务的机制,应该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手段但是,近代产业社会把这种关系颠倒了,财产游离开人类的创造活动,游离的财产反而把人类作为手段使用了被财产所驱使的人则又分离为两个阶层--有产者和工人,并相互对立托尼为解决近代产业社会的这些矛盾,提出了建立“职能社会”--即大平论文中说的“职分社会”。

托尼认为,在职能社会里,人类为行使其社会职能,应组织某种专门的职业团体,让大家各尽其职,有自豪感 大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忘却了其原本的产生条件,走上个人至上和权利本位的道路,将经济价值和人的价值割裂了   托尼就是这样地摸索着超越近代产业社会的改革途径,其基础始终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会的理想,是那些近代伊始的人道主义者和改革家们所追求的东西大平在阅读了《获得社会》之后注意到英国产业社会内部发生的近代社会的各种矛盾,深切地关心起中世纪宗教与经济的关系 他虽然赞赏托尼的人道主义情怀,但也敏锐地觉察到,仅靠托尼的“职分社会”和“同业工会”是无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大平于是从托尼立论的背景--中世纪的经济来追寻解决办法以此为媒介,他不久就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托马斯阿奎那了研究阿奎那,令大平对西欧的理解,对自然法的理解,以及对近代产业社会的理解,都有了决定性的进展与加深众所周知,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的欧洲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是中世纪最具有建设性而又颇具体系的思想家他在其历史性巨著《神学大全》中阐述了关于自然法的学说 :  “如果假定世界是由神的旨意支配的话,……那么很清楚,宇宙的整体也是由神的理论性所支配。

于是,神合理地引导被造物……我们把这称为永久性万物慑服于神,依照永久法而动很清楚,在永久法的范围内,万物各自采取固有的行动并走向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永久性”  “然而,理性的被造物同其他物不同,是以极特殊的方法慑服于神就是说,他们在统辖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方面,他们自己也是慑理的参与者在此,他们参与永久理性本身应得的那一份,然后使得到采取适当行动和走向目标的自然倾向这种理性的被造物对于永久法的参与,呼之为自然法大卫王诵唱呈上正义的供物时,就宛如有谁来向他正义的供物是什么一样,于是补充道:‘众人说,有谁能让我们看看善为何物吗?!’接着他答道:‘上帝啊,请在我们面前升起圣颜之光!’自然的理性之光,为我们识别善恶,这就是自然法,但是,神之光只给我们规范很清楚,自然法只能参与理性的被造物的永久性  大平接触了阿奎那的自然法思想,使他对中世纪的经济社会道德有了深刻的钻研通过学习,大平对经济学的自然法思想的必然发展有了真正深刻的认识,即认识到亚当斯密的“神看不见的手的意义”--不可能以单纯追求“利欲”为目的这同大平后来确定坚定的市场经济理想、确立有经济道德的自由主义经济信念是息息相联的大平理解的市场经济的原理和亚当斯密的“神看不见的手”,都不是单纯追求利欲的竞争原理,它是一种与自然法深深结合的神的摄理,是同人的崇高道德相结合的产物。

大平所说的“价值”,也非单纯的“经济价值”,还包括超越“经济价值”的、更高境界的、更包罗万象的“人的价值”政治就应该为实现“人的价值”而奋斗可以断言,单追求“经济价值”,就势必破坏“人的价值”必须中止这种经济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割裂,去追求二者的协同,这种以经济价值和“人的价值”为中心所指给的“椭圆轨道”,正是大平政治哲学所阐述的“道”  其实,所谓道,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万物之流转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是普遍存在的运动形态这种转变的巨大流动之中,个人意志是淡薄的,因此个人应投身于变化之中,顺应潮流,合其为一这样,就打开了自由王国的大门,捕捉到事物的变化了这也可以是说是东方的自然法思想,因为它也涉及了人的道德意志与客观既存秩序的互动问题人的道德意志”与“客观秩序”正是万物流转运行的轨道的两个中心,就像“人的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经济活动运行轨道的两个中心一样大平通过对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思想的学习,发现了东西方文化根底上的深远的共性  (三)两个中心的共存互动所指给的轨道,画出了后来“椭圆哲学”的图形  老庄哲学亦即东方的自然法思想对大平正芳的熏陶,是万物流转运行的规律,是万物流转运行轨道上的“人的道德意志”与“客观秩序”这两个中心的共存互动。

托尼与阿奎那所代表的西方自然法思想给予大平正芳的滋养,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是社会经济运行轨道上的“财产”和“人”或“经济价值”与“人的价值”这两个中心的共存互动  所以,正是早年治世思想形成的基础亦即东西方自然法思想中的两个中心的共存互动所指给的轨道,勾画出了大平正芳后来的政治哲学即“椭圆哲学”的图形  “椭圆哲学”究意在何时真正成形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椭圆哲学”是随着大平政治生涯的推进不断丰富完善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椭圆哲学”在大平正芳的政治实践中的运用吧二、“椭圆哲学”在大平政治实践中的体现  “椭圆哲学”在大平正芳的内政外交活动得到了充分利用下文将分几个侧面详述之  (一)关于派系斗争  派系间的激烈斗争是日本政党政治中颇具特色的方面经过“1955年改革”,自由民主党成为日本唯一的长期的执政党而自民党内部又因利益关系结成不同的派系各派系为争权夺利互相倾乱,明争暗斗,使首相宝座如走马灯般频繁易主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大平正芳始终稳健地处于不败之地,最终为日本的最高政治首脑,并且有效地促进政党的稳定,主要得益于“椭圆哲学”在任何一次政治斗争中,他都能抓住斗争的两个焦点,极其优雅地在两者之间斡旋。

如1960年底,大平出任第一届池田内阁官房长官时,曾对新闻记者说,为使池田内阁保持稳定,有必要把河野和佐藤作为两个中心,以保证整个椭圆的平衡 还有在1964年底,在决定池田的接班人而进行协调过程中,他曾提醒河野派领导人不要搞河野--藤山联合,说日本的政治是建立在河野和佐藤这两股执力的合作与牵制的基础上的,椭圆形要有两个中心   甚至在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大平也会慷慨地作出让步,以维护“两个中心”的紧张平衡1976年,涉及高级政治官员受贿丑闻的“洛克希德案” 东窗事发,导致三木内阁台,大平正芳的政治盟友田中角荣被逮捕,政局一片混乱,自民党面临危机时任大藏相的大平正芳已开始着手财政改变,田中的被捕为改革蒙上了阴影--单靠大平一派的力量是无法扭转政治局势的大平必须与以前的政敌福田赳夫结盟组成“大福联合”为此,大平放弃了竞选总裁的机会,将总裁和总理的职位让给了福田赳夫他认为自民党就如同一个大椭圆,在当前的非常形势下,他与福田就是椭圆中的两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须维持平衡,才能维持自民党的统一大平的诚意也的确换得了预期的效果,福田在当选总理大臣的当晚就任命大平为自民党干事长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大平开始了对自民党的改革。

事实上,早在1972年,大平就对田中角荣作出过类似的让步大平的每次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