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八年级(1)班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全班共46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大部分学生历史学基础较好,历史学能力和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平,小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欠缺主动学习的精神,照抄作业,敷衍的现象较严重本学期我将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教学,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素养,正确把握历史学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屏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屏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中华民族的抗日屏蔽”、“人民解放屏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8个单元共27课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抢占原料产地,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为了改变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40 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要求认识中国近代悲剧的根源是国内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认识封闭、落后与无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与时俱进和国家强盛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感悟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救亡图存的奋斗精神,继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资产阶级民主屏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在教材中属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高潮以孙中山先生的斗争为主线,揭示了资产阶级屏蔽道路不能救中国的道理新民主主义屏蔽的开始”单元要求知道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大致情况,掌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舞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讲述国共关系从合作转为对立北伐合作破裂后开展了一系列斗争,独立探索新道路最终探索到一条适合的道路,不断走向成熟中华民族的抗日屏蔽”单元主要讲述14年的抗战史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 8 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人民解放屏蔽”单元的线索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选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要认识到为实现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要求知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原因;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变化;理解近代文明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地反映讲述的内容是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三、教学目标能够叙述史事的基本进程,知道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理解事件间的内在关系,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分析鸦片屏蔽、第二次鸦片屏蔽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及失败的原因,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能够阅读和理解不平等条约的相关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能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民族民主屏蔽的艰巨性,学习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民族复兴奋斗的信念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农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知道甲午中日屏蔽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知道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认识和掌握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影响、《马关条约》及其影响、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探究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和启示认识辛亥屏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学会全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认识到屏蔽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了解到五四运动的过程,认识运动前期到后期的变化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括五四运动的主张,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解放起到的作用理解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屏蔽开端的重要意义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通过识读相关地图,知道中国屏蔽探索屏蔽新道路的过程感悟屏蔽人依据中国屏蔽形势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屏蔽新道路的精神学会尝试有理有据地表达对历史的看法能够回忆重要史实、事件理解重要史实的影响、意义等,能进行说明能从史实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能结合史实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历史意义了解土地改革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和意义,理解人民屏蔽迅速取胜的原因能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能说明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认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时代特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认识到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增强学生收集资料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家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同盟会的建立和屏蔽纲领三民主义内涵全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党对中国屏蔽的探索能结合史实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历史意义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认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时代特征难点:能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探究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和启示辛亥屏蔽的意义与评价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井冈山道路的开辟、遵义会议的意义能结合史实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历史意义理解人民屏蔽迅速取胜的原因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五、教学措施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如小组合作研读、互助竞争研读等,激发学趣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根据课文特色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开展自主研讨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开发潜能,学会创新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学中巧问促思,激发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家校共育工作注重辅差工作注重作业优化设计工作2024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 学 内 容周课时数备注109.01开学第一课1209.02—09.06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屏蔽第2课 第二次鸦片屏蔽2309.09—09.14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一单元复习2409.18—09.20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 洋务运动1中秋节509.23—09.27,09.29第5课 甲午中日屏蔽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 戊戌变法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609.30第二单元复习1国庆节710.08—10.12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屏蔽与中华民族的建立第8课 屏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 辛亥屏蔽2810.14—10.18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2910.21—10.25第三单元复习,期中复习21010.28—11.01期中复习,期中测试21111.04—11.08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第13课 五四运动21211.11—11.15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第四单元复习21311.18—11.22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 北伐屏蔽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21411.25—11.29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单元复习21512.02—12.06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屏蔽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21612.09—12.1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21712.16—12.20第22课 抗日屏蔽的胜利第六单元复习21812.23—12.27第七单元 解放屏蔽第23课 内战爆发第24课 人民解放屏蔽的胜利21912.30—01.03第七单元复习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元旦2001.06—01.10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22101.13—01.17总复习,期末考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