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植物写生丨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结构特点,画出具有自然形态和质感的植物图像2. 训练学生对植物外形和生长环境的观察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图像丰富性、透视、明暗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得到提高二、教学重点1. 植物的结构特点和形态美感的表现2. 绘制具有透视感和空间感的艺术表现方式3. 获得绘画过程中对生活、环境的感受,以及活跃的想象力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表现植物的变化和新陈代谢2. 如何把不同光线和阴影的表现手法结合到画中,表现植物的气息和质感,增强图像的艺术效果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节 课前活动及情境创设 (10分钟)1. 推介植物照片或模型等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植物自行选择2. 讲解植物特征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第二节 植物结构及样式分析 (20分钟)1. 介绍植物的结构特点,包括用于吸取水分、生物发育的部位,以及生长环境等2. 通过样式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第三节 开始写生 (40分钟)1. 为学生讲解初步描摹的方法,即画出植物的轮廓、线条和形状2. 教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找到植物中更丰富的形态和色彩变化。
3. 建议学生在绘画时要有一定的透视感,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第四节 课堂展示及评价 (20分钟)1. 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展示在教室的墙上2.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互动,展示自己的观点和风格,提高学生的艺术绘画技能和审美洞察力3. 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议五、师生互动1.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以及植物生命的变化2.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雕塑和图书资料,以及了解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和花市等实地考察的必要性六、教学资料1. 植物实物、照片或模型2. 关于植物的图书和教学资料3. 油画棒、铅笔、彩色铅笔、炭笔和纸张等学生用品七、教学评估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植物生长环境、结构特点和形态美感的表现等内容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手绘、观察等方式,掌握和运用植物的基本绘画技能3. 学生是否能够始终保持有条理、内容明确、色彩搭配和谐等艺术要求八、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应认真踏实地贯彻艺术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全面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并不断改进、创新与改进学生论述、创造、交流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