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2.1 单价数量总价|冀教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四年级下册学生,本篇教学内容为数学3.2.1单价数量总价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元运算和商的概念,并掌握了简单的商的概念,本课将对单价、数量和总价进行深入探究和讲解二、教学目标1. 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3. 能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课件;2. 计算器;3. 实物或图片:辣条、牛奶等商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辣条和牛奶的图片或实物老师问:“谁能告诉我这些商品的价格?”学生会回答辣条10元,牛奶5元2. 引入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如果我要买3袋辣条和2盒牛奶,我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答案,即:3 × 10元辣条 + 2 × 5元牛奶 = 30元 + 10元 = 40元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算出了3袋辣条和2盒牛奶的总价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知道辣条是10元/袋,牛奶是5元/盒,怎么算总价呢?3. 概念讲解老师出示“单价、数量、总价”的PPT,讲解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进行解释。
单价就是一件商品的价格,数量就是购买几件商品,总价就是购买所有这些商品所需要支付的钱数4. 计算练习老师出示单价和数量的表格,让学生在表格上进行计算例如,一种商品单价是2元,购买数量是4件,需要支付的总价是多少? 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即:2元 × 4件 = 8元5. 实际问题考虑老师出示另外一组实物或图片,例如糖果、饼干、巧克力等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带了5元钱,可以买哪些商品?”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只能买其中的一种商品老师再提出问题:“你们拿了10元钱,可以买哪些商品?”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可以买其中两种或三种商品6.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如果知道某种商品的单价和数量,就能算出其总价;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就能算出数量然后,老师出示“单价数量总价”的三角形,将三者联系起来,并让学生进行操练7. 小结老师提出问题:“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学会了如何算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了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讲解和实践,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关键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明白了,数学知识不是一味地背诵公式和算法,而是要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