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一章 美育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30MB
约35页
文档ID:232567483
第十一章 美育_第1页
1/35

第十一章 美育内容概要第一节 美育的内涵第二节 美育的功能第三节 美育的实施途径第一节 美育的内涵一、美育溯源二、美育的使命三、美育的特性一、美育溯源西方在古希腊时的雅典,教育已经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它把智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性化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美育的雏形古代雅典的教育一、美育溯源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古罗马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贺拉斯第一个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自古希腊始,教育家都把艺术教育作为德育或智育的工具希腊雕刻家米隆掷铁饼者,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一、美育溯源西周的教育政策提出“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而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作为基本内容一、美育溯源18世纪50年代,在美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之后,德国哲学家席勒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思想,写成了美育书简,正式提出了“美育”概念,并对其实质、社会功能和意义作了系统阐述席勒美育书简被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一、美育溯源前苏联的国民教育,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要求出发,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美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重大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提倡使美育寄寓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他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美学联系起来的那种生活”一、美育溯源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美学并把它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的尝试者,也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开启者他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一、美育溯源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作了阐述,指出了它与德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第一个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一、美育溯源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对美育思想作了更为系统的阐发,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蔡元培反对把美育作为德育的附庸,主张美育有独立的地位,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反对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主要是美术教育的观点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一、美育溯源近代中国,赞成和提倡美育的还有鲁迅,他用“无用之用”和“其教复非常教”两个命题概括了美育的特殊性,也启迪了人们的思路一、美育溯源王统照认为美育是“使人生达到完美完善之地”的一种教育郭沫若提出了人的“感情的美化”问题吕澂提出要人们以“美的态度”对待生活丰子恺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美育会,出版会刊美育朱光潜明确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周扬翻译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不仅对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发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基础。

一、美育溯源结论:从美育的历史看,美育是指一种以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教育活动,但同时又是教育形态的审美活动拉斐尔雅典学院二、美育的使命美育这种以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教育活动,使得美育能够直接作用于发展人的感性,成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智力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人趋向于理性的高度发展,但感性的丰富性和生活热情的提高使人趋向于感性的高度发展,二者的结合才能达到人的完善三、美育的特性首先,从施教手段来看,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也就是说,美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施行,而作为这种媒介,必定是审美对象其次,从受教者的受教方式来看,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也就是说,美育要激发起受教育者感情的活动,并通过情感的体验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其三,从受教者产生的受教效果来看,美育是一种快乐的教育第二节 美育的功能一、培养审美能力二、陶冶性情三、完善人格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培养审美能力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美育可以直接训练感官、感知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想象力和理解力,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全面培养审美能力在美育中,审美对象的反复展现可以促进感官对形式的感知和反应敏锐起来,从而形成高度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艺术活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物质生产活动意义也十分重大二、陶冶性情美育由于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是让人进入审美活动之中,在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与体验中获得愉快的感受,才能对人的性情起作用美育对人的情感的培育与陶养,不仅要使人的情感趋于丰富与纯洁,还要使人获得对事业的巨大激情与动力,这也是美育的特殊目标之一三、完善人格性情的陶冶最后直指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建构,归根到底要通过个体心理结构的塑造来完成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方面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各项心理功能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之中这种心理的自由和谐状态,正是主体人格建构的基础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类的活动是受自己的世界观支配的,而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既要分辨真假、善恶,也要能分辨美丑正确的审美观就是指能分辨美丑,懂得什么是美,掌握审美标准通过对审美活动的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使之建立科学的、客观的审美标准,这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美育,让人们自觉领会到美和丑的分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排除一切卑劣欲望的侵袭在美育中获得的激情与正确的审美观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影响。

激情使人们执著地投入自己的事业,而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保证人们的对美的追求不出偏差从而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节 美育的实施途径一、审美理论学习二、艺术陶冶三、自然欣赏四、人际交往一、审美理论学习审美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美学基础理论、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其他审美常识 (1)美学基础理论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整体分析,展现了美的世界的全部内容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是对艺术的介绍和分析 (3)其他审美常识是指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所涉及的审美常识,它们常常是文化史记载的内容二、艺术陶冶美育是践履性极强的活动,艺术陶冶便是最主要的一种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对人进行全方位的美育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9世纪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的画作弗拉基米尔之路这画面使人感到悲凉与沉重,同时又感到力量与坚韧三、自然欣赏自然美是指千差万别的自然景象、自然风光;是指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对人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三、自然欣赏从现象上看,那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象,构成了自然美从内涵上看,自然蕴含着的宇宙真谛、人生哲理、历史文化意义,赋予自然美以深邃的意义在自然中游历,会生成对大自然的感激与敬畏四、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形体容貌人体的关注是不可避免的。

美好的形体容貌能使人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第一印象的好感健美的形体与姿态动作是联系在一起的美的姿态动作使人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但它不是人生来就能具有的,它是通过训练习得的,是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的一种体现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还有对交往对象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有没有对生活、对工作、对他人、对周围一切的关心与注意,有没有探求与交流的愿望,而这些在人外形上的反映,就只能是表情了在交往中服饰装扮即仪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总是着装修饰之后才出现在他人之前,他人的第一印象与仪表不可分开四、人际交往礼节作为人们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的言谈举止能否合乎礼仪,显示出内在的文化修养的高低,当然也是组成风度的一束光芒言谈是人际交往中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也综合体现着人际交往之中的美言谈首先要符合礼仪规范,但更重要的是言谈的内容,这与人的学识智慧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本章小结关键词:美育;感性完善;自然欣赏;艺术陶冶; 审美活动 1.美育既是审美方式的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方式的审美活动2.从美育的历史看,美育是指一种以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教育活动,但同时又是教育形态的审美活动。

3.美育这种以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教育活动,使得美育能够直接作用于发展人的感性,成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本章小结4.美育与一般的审美活动也不同,它不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和享受活动,而是有目的的、有具体施教内容的系统的教育活动5.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只能是一种自我美育每一次审美实践都能获得审美经验,而这审美经验在不断加深着审美修养的积淀,加强着审美的愿望和需要,使我们爱美、能美,趋向于成为一个“审美的人”推荐书目1.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3.曾繁仁主编:现代美育理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思考题1.试析美育的使命2.试析美育的特性3.试析美育的功能4.试析美育的实施途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