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家族婚礼文化礼仪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30KB
约5页
文档ID:512408927
土家族婚礼文化礼仪_第1页
1/5

土家族婚礼文化礼仪   土家族婚俗礼仪  提亲  男女青年相爱后,由男方家请媒人带上挂面,条肉或酒(称为“手礼”)到女方家去向其父母征询意见,这叫“提亲”如女方家父母断然拒绝,就会退回“手礼”  红书开亲又称“下书子”  经过提亲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男方家择吉日请媒人带上面条、猪肉衣料或衣服,用红纸折成的信封状的红书,内页折成六折或八折,不写字,称为“空书”送到女家,男青年随同前往,也有先相亲再下书子的至此两家初步结成亲戚,双方开始来往特别是女方父母过生,男方必须带礼物去祝寿土家族忌讳农历的六月和腊月行媒,称为“六腊不行媒”  烧香、讨年庚  通过下了两封书子后,婚姻基础基本稳固男方家则要择吉日请媒人带上条方(条形肉)、面条、火腿、衣料、鞋子等礼物及内页写上书单的一封红书和写上男方生辰的庚帖、香纸烛等到女方家“开书单”,也叫“烧准香”并征询女方的生辰,这叫“讨年庚”标志着两家正式结成姻亲,此后,男方可以称女方父母为“亲爷”、“亲娘”  过礼  通过讨得的年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婚期在女方家举办花园酒的头一天(木黄一带提前到3个月或半年),男方家请媒人和先生(能说会道机灵的人)带上猪肉面条、盐茶米面、衣服鞋袜、首饰礼物及香纸烛包封书子、火炮等送到女方家,这次礼物特别丰厚,女方家主要亲戚每家一块肉、一把面条。

这些礼物放在女方家堂屋上方的方桌上,由女方家执事先生焚香燃烧,祭祀祖宗女方家回赠男方新鞋一双这叫过礼,又叫行“雁奠礼”  花园酒  在婚期前一天,女方家宴请亲朋好友称为办花园酒,被请的亲朋好友带上粮食、钱币及送给出嫁女的礼物到女方家赴宴女方家盛情款待  开脸又叫拆头  在婚期前一天,出嫁的姑娘要由有“双福”(双老健在,有儿有女)的老妇人给姑娘用细线绞去脸上的苦发,修整眉毛,抹粉,梳妆打扮,挽发髻于脑后,戴上银针簪子头花等头饰,穿上服装,这叫“行冠笄礼”,是姑娘从“黄毛丫头”步入新的一个转折点  迎亲的头天,由“掌礼先生”领队,媒人与女婿陪同,将男方各办各样花红彩礼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礼、衣物等,并接洽第二天娶亲一切事务,这叫做“过礼”这一天,男方家请的迎台师吹着唢呐,由都管带领抬礼盒的人到女方家去  到了女方家,都管令人将礼盒放在中堂,然后与女方请的朝堂先生交涉,一问一答,称为“装盒”与“开盒”过礼回来的晚上男方在家宴请亲朋好友的未婚子弟,九人伴新郎唱歌,饮酒、欢乐,称为“陪十弟兄”有的在这天晚上于中堂明烛焚香、化纸、设宴、祭家神,新郎新娘叩拜祖宗有的地方并不限于十人,届时将众亲友的未婚男孩都请到席上就坐,席上设酒一杯,选一歌师开令,即唱《开台歌》。

  然后依次轮流唱歌,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莱,唱得不好的就要罚酒,形式上按不同曲牌与歌词的需要,独唱或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其内容除歌手们互相奉承及贺喜之类的吉利话外,还可以故事、古人、盘歌之类的内容唱,有的人家还用唢呐和丝弦伴奏  最后再由歌师收令,唱圆台歌,散席女方请九位未婚女子陪女方唱歌、饮酒、欢乐,称之为“陪十姊妹”有的地方叫“哭嫁”,内容有恭贺,有规劝,也有伤感在词中唱到谁,谁就要把钱,以示关怀  哭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  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 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男方由“掌礼先生”带领娶亲队伍去女家人夫马轿全由男家雇请,乐鼓前导,旗伞后随,一路吹吹打打去到女家搬取嫁奁,迎接新娘,叫做“迎亲”    土家族婚礼文化礼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