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错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及运算符号时, 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 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近两年,我一直带五年级, 总听家长说自己孩子的计算问题怎么老出错?怎么才能改掉慌张的毛病?如何纠正在计算中出错呢?对此,我以我们班级孩子为例,对他们的出错进行了分析,出错原因如下:一、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及运算符号时, 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 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 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列竖式计算及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还有的同学纯粹在列竖式时就抄错了数字二、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1. 算理不清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例如: 72-28=54 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然后再减, 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2. 对添括号和去括号算理不明确例如: 93.52- (33.52-14.35=93.52-33.52-14.35=45.65 原因分析: 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 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 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 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3. 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例如:( 0.8+0.4 )× 1.25=0.8 ×1.25+0.4 原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彻, 运用有误,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三、感知不明确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和模糊的, 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 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 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 如,有的学生把 23 看作 32,把“ +” 看成“÷”四、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正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计算出错那么,针对学生计算容易出错,该如何做呢?1. 要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平时,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加强一直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速度与准确率兼行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这一特点, 还可以选择作业典型,提出口头表扬或书面表扬,让学生仿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2. 要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打好基础, 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首先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可以将某些法则变成顺口溜,儿歌等形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运用起来也更方便如,小数乘法顺口溜:小数乘法不算难,先按整数来计算;接着数数小数位, 最后点上小数点 小数除法顺口溜:小数除法不算难,先“一看”再“二移”;再按整数来计算,最后计算要细心!3. 注重首次新知识的感知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 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 因此,数学试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和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出必要的突出,如在板书中显示,语言强调,或采用反例,可以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在开始时就形成鲜明的印象,尽量减少失误。
4.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帮助: 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我们的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 看清题目的要求, 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 2、细心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的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抄错、 搬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 看结果是否一致, ?_ 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 重新把题再做一遍,来查找问题 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凡是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5. 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 找出“病因”,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 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
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 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学生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 把自己作业本、 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会大大提高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 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 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数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