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示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示儿》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 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愿意把它读懂吗?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么,还应该怎样学习呢?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 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示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那陆游写了什么? 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 师:元——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 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九州------全国,同-----统一 师: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生说,然后读大屏幕上的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宋朝 师:读了这段历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外敌侵,祖国分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②二探“悲”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诗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陆游的生平简介,了解诗人出示其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读,抽题 师范读前句,(生谈一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河?) 师:“三万里”“五千仞岳”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师: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诗人为何而悲了吗? (生谈感受)板书:山河破 生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配乐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踏在了敌人的铁骑下,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生说)板书:遗民泪 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历史资料,古诗《题临安邸》生自己读 师:游人:这里指谁?他们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哪个字体现了他们那种不忧国患,醉生梦死的生活?(生说)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你的心情怎样?从中你又感受到诗人为什么还悲?(生交流)板书:朝臣昏骄奢淫 带着理解再读诗句 3.悟“盼”情 诗人就是带着这么多的悲伤离开人世的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尽管金兵入侵恨,尽管山河破碎痛,尽管遗民泪尽哀,尽管昏君无能愤,但是作者还是充满无限的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时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答板书: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执着不变的信念,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爱,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带着这分情,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
生齐读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品佳句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士?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示儿》教学设计3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 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鲁迅、孙中山、周恩来的遗嘱,让学生读读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教师: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