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河旅游发展规划导 言梁河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滇西边境地区地理版图上的“心脏”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美丽的葫芦丝之乡以她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底蕴深厚的平安文化、土司文化、腾越文化和浓郁的阿昌风情,她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风土民情让游客流连忘返,然而,这颗明珠长久被屏蔽了,至今,大部分人民尚未脱离贫困能否创新发展模式,以旅游产业作为新的杠杆和支点,撬动梁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本项目立意的基点本报告立足实事,系统分析,把握本质,突出重点,为梁河旅游产业提供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报告共分九章,基本的研究逻辑思路如下:第一章:对梁河总体背景、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开发及运营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基于梁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把握梁河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二章:对梁河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旅游市场发展的脉络和产业发展规律;对梁河客源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剖析游客的需求心理和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源市场分类,为梁河旅游产业战略定位和旅游产品定位设计提供市场依据第三章:通过梁河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横向对比分析,明确梁河旅游的战略地位和旅游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第四章:在把握梁河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现状、发展关键问题、2旅游市场趋势、客源需求和周围竞争态势的基础上,明确梁河旅游产业未来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
第五章: 围绕梁河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政府管理、政企联动机制、产业园区开发、项目管理流程等方面,系统构建梁河旅游产业开发管理模式第六章:对支撑梁河旅游发展战略的两个重大项目进行整体策划,为旅游项目开发启动提供依据第七章:对梁河未来八年旅游项目投资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融资实施方案,为旅游项目开发提供依据第八章:对梁河旅游目的地品牌进行塑造,制定梁河旅游目的地营销方案,为旅游项目开发提供依据第九章:根据梁河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实施方案研究结论及建议:我们认为,从梁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德宏旅游产业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滇西边境旅游区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梁河旅游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从市场需求与资源条件及空间的匹配性来看,将梁河打造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时机和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据此我们提出2008~2015年梁河旅游产业总收入实现翻两番的战略规划建议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旅游驱动战略” ,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扩大开放和创新机制,强化旅游产业的要素建设、品牌建设和组织建设,引导企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创新服务,不断增强梁河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梁河经济社会跨越3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一章 梁河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和现状评价一、梁河旅游产业环境概述梁河县(以下简称“梁河” )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欠佳从梁河的区位、自然状况、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来看:经济上还处于传统资源依赖型的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粗放,经济欠发达,本地投资能力弱;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本地消费能力有限;梁河是滇西边境旅游区唯一的“边疆内陆县” ,通道性强,受关注度低一)区位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东北部东经 98°06′~ 98°31′、北纬 24°31′~24°58′,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陇川市县毗连,西与盈江县为邻,是滇西边境地区唯一不接边境的“边疆内陆县” 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 690 公里,距州府芒市(经潞盈公路)114 公里(经腾龙线 160 公里) 县域南北纵距 49 公里,东西最大横距 45 公里,总面积 1159 平方公里二)自然环境梁河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境内地势由北向南渐低,最高点是北部海拔 2672.8 米的瘌痢山顶,最低点是南部海拔 860 米的勐养镇老芒东;有中山、4低山、火山锥、台阶地、河谷平坝 5 种地貌类型,是半山半坝县,其中坝区面积 14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2.42%,山区、半山区面积 101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7.58%。
全境由癞痢山、芒鼓山、江东山梁子三大山脉及大盈江、龙江两大水系组成,三大山脉之间有遮岛坝、萝卜坝、勐养坝三个坝子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为 18.4℃,最热月平均气温 23.0℃,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0℃;历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1436.7 毫米三)历史沿革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西汉时属益州郡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治,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设军民总管府至 1950 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 661 年;1952 年始设梁河县目前,全县辖 3 个镇、 6 个乡(其中 2 个民族乡):遮岛镇、芒东镇、勐养镇、平山乡、小厂乡、大厂乡、九保阿昌族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县人民政府驻遮岛镇200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03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12.58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54247 人,县内居住着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佤族等少数民族四)经济状况梁河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以制糖、茶叶、矿业为骨干,主要产品有粮食、油料、蔗糖、茶叶、畜产品、水产品、魔芋、锡金属、煤、中成药、林产品等。
2007 年,全县生产总值为 62650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3700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952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77 元5二、旅游资源分析评价梁河旅游资源总体呈类型多、特色少、影响力小、吸引力弱的状况 梁河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但影响力不大;旅游资源众多,但缺乏垄断性;资源分布集中,所在地内部通达性较好,但外部通达性尚差;从资源潜质看,梁河已基本具备作为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基础条件,但要将旅游资源转换为拳头旅游产品,需围绕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进行深度提升和包装一)地脉─生态田园 养生福地1、山川田园风光秀美梁河山脉纵横,沟壑交错,水网密布,植物繁多,植被茂密,是天然的绿色氧吧,具有良好的生态养生和休闲产品开发价值沿腾瑞公路—大盈江水系和潞盈公路—龙江水系,集山峦、河谷、河流、森林、田园、村落等为一体,形成一幅幅完美的亚热带田园风光画卷,具有良好的生态观赏价值,尤其对自助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温泉资源分布众多在遮岛、河西、勐养、芒东等地分布着 17 处温泉,其中,最大温泉是距县城仅 3.5 公里的龙窝温泉,这里交通便利,周围植被茂密,温泉顺“U” 字形的山谷喷涌,年保有储量达 1029 万立方米,水温达 92 度,含多种矿物质,水质优良,适合建设休闲、康体、娱乐、会议接待等多功能的大型休闲度假区。
3、生态观光资源丰富梁河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62.8%,县内遍布森林、田园、茶园、果林、竹林和古朴村落,物产丰富,适合开发生态观光6休闲旅游产品4、旅游商品特色鲜明梁河葫芦丝、回龙茶、滇皂角、帮丐酒享誉省内外;木雕、石雕、竹编工艺精湛;民族织锦、手工饰品、服装、绘画、音乐等产品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对外地游客具有吸引力5、气候舒爽宜人宜居梁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立体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很适合避暑度寒,是吸引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二)文脉─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梁河历史悠久,作为内地通向东南亚、南亚的交通要道和古代军事战略要冲,又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区,在民族之间、内地与外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多元文化1、商邦文化源远流长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是古代的“蜀身毒道” ,也就是从蜀文化的中心成都出发,穿越川、滇两地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经缅甸抵达印度(身毒便是印度的古称) 的通道,主要由灵关道、五尺道、博南道、永昌道构成它是一条重要的贸易商道,也是一条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走廊,所以从先秦时期开通以来,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岁月里,在商贸、文化和军事上均发挥过重要作用。
九保古镇是南丝绸之路永昌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地处中原内地进入东南亚、南亚的咽喉要道,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商贾云集、马帮穿梭、店铺林立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南甸古驿道7见证了商帮文化源远流长和千古兴衰2、土司文化底蕴深厚我国土司制度上溯自唐代羁縻制度,至上世纪 50 年代初结束,持续 1200 余年,明代达到鼎盛时,土司统治的疆域几乎占我国疆域的三分之一土司制度是华夏多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它虽然是一种比封建制度还要落后的封建领主制度,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它更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均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梁河土司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土司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对弘扬爱国主义,巩固边疆安定团结和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南甸宣抚司署是见证我国边疆民族自制历史的活化石南甸宣抚司署最早建于九保古镇,后迁至遮岛古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年,历经三代土司近 84 年的不断扩修,最后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该建筑群占地 10625 平方米,建筑面积 7780 平方米,主体设五进四院,逐级升高,旁设七拐二十四间耳房,建筑采用明清汉式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庄重典雅,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文物保护最完好的土司衙署之一,素有“傣族故宫”之称。
1996 年 11 月 27 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 12 月,被定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南甸宣抚司署作为古代边疆军政机关,具有很高的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作为明清建筑的经典作品,也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3、平安文化一支独秀九保,古名南宋,因明朝初设南甸府,又名南甸,它曾是历代8中央政府镇守西南边疆的军事要地,历经多次战争洗礼,烽火硝烟散尽,留下众多戍边卫国的史实和遗址,如曩宋关、葫芦口古战场遗址、九保三眼井抗战遗址等,书写了一部西南边陲戍边将士和人民保家卫国、安定边疆的壮烈史诗九保古城始建于明末清初,自古以来,战争频繁,人民长期饱受战乱、匪患、水患和瘴疠之苦,渴望平安,祈求幸福;清嘉庆年间重修城垣时,将“南甸”改为“太平城” ,建有“左宁门” 、 “右安门” 、 “北平门” 、 “西康门” 、 “太平门” ,镇西涌珠寺改为太平寺,现今还保留有以生产回龙茶而闻名的平安村,蕴藏着“太平、平安、和谐”的文化精髓今天,在这块饱经苦难、历经沧桑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融,宁静祥和,真正体现出平安文化的丰富内涵4、腾越文化一脉相承九保又是典型的汉人古镇,也是腾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九保与腾越文化名邦—腾冲山水相接,在一千多年中曾同属一个政区,受腾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影响巨大,开化较早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以纯正的汉文化为主体,融汇商帮文化、戍边文化、土著民族文化、外域文化等元素,形成云南八大地域文化之一的腾越文化这里有明永历皇帝出缅驻跸地、流亡南甸的第十一世缅王嫡长孙疆阔墓、民国元老李根源故里、太平寺、关帝庙、观音寺、土主庙、里贤祠、碑刻等众多文物古迹,留存着丰富的文化典籍和传奇历史故事三)人脉─人才辈出 风情浓郁1、梁河是毓秀钟灵之地梁河是人才辈出的一方沃土这里教化开先,人杰地灵,孕育9了民国元老、朱德元帅的老师、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云南近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李根源,民国骁将李根沄,腾越诗人曹佩瑶,护国英雄赵宝贤,抗日英雄赵宝忠,捕鼠专家曹依秀,治水英雄杜希牧,葫芦丝艺术家龚全国、哏德全等名人,他们是展示和传播梁河旅游品牌的名片梁河人深受腾越文化浸染,好学上进;加之梁河地域狭小,人多地少,生存环境相对严峻,造就了梁河人精明强干、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坚忍不拔的个性;梁河人才辈出,有相当一批在县外从政、从教、从研和经商的人才,业绩不俗,人脉广厚2、梁河是中国葫芦丝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