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末留日速成教育浅析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KB
约7页
文档ID:205668042
清末留日速成教育浅析_第1页
1/7

姓名:屈博专业:教育史 学号:51090102044“速成”尸―7l=i清末留日教育的主旋律摘要:清末变革急需人才,清政府和青年学生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在短时 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归国后即可施展才能,所以清末留口学生的教育以速成教育 为主虽然这种教育为清末变革输送了一批急需人才,尤其是师范、法政方面的 人才,但速成教育因“速”而产生的弊端也在清末时期有所凸显本文试图从留 日学生教育的性质出发,探讨速成教育在推行、实施的过程中对留日学生以及近 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产生的影响关键词:速成教育,留日学生,近代中国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使得封建士大夫重新评估和审视洋务运 动中只习西艺、不谙西政做法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并为中国如何实现救亡图存的 道路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和规划康有为在此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 “不妨以强敌为 师”的口号,经过维新变法的初试之后,最终在新政前后确立了中国学习日本的 政策民族危亡的加深、国内废科举和兴学堂的开展,赴“口本游学者相望于道” ⑴清末“新政”的实施以及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客观上推动了留日学生教育的 发展,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到1906年已增至一万余人虽然清末中国人留 学日本的规模庞大,留学生当中也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留日学生在总体质量 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与清末留日学生教育性质有关,即教育的性质是 速成教育而非正式教育。

一、速成教育的推行中国由于对近代化的迟缓感到焦虑,进而谋求革新,开始舍弃向西洋直接学 习,转而向取得西学要领的日本学习清政府大力提倡留学FI本,并且围绕留日 学生的派遣制定了许多留学政策o 1903年,清政府颁布《自行酌办立案章程》, 简化自费留学手续,不限资格,只要经过省学务处考试,甚至不用领取“咨文” (即护照),就可以出国,到日本后,可以自行选择私立学校而且在生活上对自 费留学生予以适当照顾自费生回国参加考试或授予出身等,与官费生同等待遇 1903年,张百熙等奏定《学务纲要》时,与其说奖励,不如说是要求留日修读 速成的师范科若无师范教员可请者,即速派人到外国学师范教授管理各法, 分别学速成师范若干人,学完全师范科若干人……”⑵于此同口寸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考察日本教育1902年,吴汝纶赴日视察教育, 前后居留了三个月他一方面考察各种文化设施,-•方面参加文部省主办的有关 学制的讲座并且访问日本朝野知名人士日本名士从各种立场发表多种意见, 但大多主张中国当时必须推行速成教育其理由为:(1)中国当时推行新教育比 口本迟了三十年因此,应以三十年前(明治初年)的教育为模范,决不可采用日 本当时的教育为模范。

2)日本在明治初年仅推行速成教育,特别努力在短期内 培养师资o (3)清廷虽以推行速成教育为主,但亦要发展正式的教育⑵在清政府实行留学政策的同时,日本方面也密切配合,采取了积极吸引中国 留学生的政策清政府从推行新政的角度出发要派遣留学生:日本政府从培植在 华侵略势力的愿望出发而急于想招收中国留学生,两方面手段的不谋而合,从而 奠定了留日热潮出现的政治基础当然,日本民间人士的作用也不可忽略甲午战后,绝大多数的日本中下层 人士希望和中国友好,并主张吸引中国留学生来加强文化交流例如,日本友人 高楠顺次郎、嘉纳治五郎等人,纷纷为中国留学生开设学校,并增设特别科与速 成专门科,以适应中国留学生的需要对近代化起步较迟感到焦虑的中国方面希望培养出速成人才,加上日本方面 的有关人士也极力提倡速成教育,因此掀起了速成教育的热潮二、速成教育的成效清政府“新政”改革实施后,日本为迎合中国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创办各类 专门学校或留学生部,开设特殊课程如宏文学院、日华学堂、东京同文书院、 振武学校、实践女校等专为中国学生而建;早稻田大学设立中国留学生部;法政 大学开办了五期法政速成科;明治大学建立经纬学堂,除开设预备科、警务速成 科外,还举办师资速成科。

这些学校开设的速成专门科,为清末的“新政”改革 输送了大批的人,其中以法政速成科最为突出1904年5月,法政大学开设速成科,由梅谦次郎主持由于梅谦次郎博士知 识渊博,认真负责,法政速成科办的十分出色,来就学的留学生迅速增加据统 计,该科自1904年至1908年止,计招收五班共1 805人,实际毕业1 135人其中 第一班招收94人,毕业69人;第二班招收276人,毕业241人;第三班招收201人, 毕业76人;第四班招收388人,毕业364人;第五班分法律部和政治部,前者招收 403人,毕业179人,后者招收446人,毕业206人另外,在1906年10月,还开设 可补习科一期,招收速成科毕业生80人,全部毕业⑶继法政大学之后,东京 帝国大学、明治大学、东京法学院、早稻田大学也先后为中国留学生设置了法政 速成科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警 察法、地方行政法、商法大意、经济学、财政学、外交史、政治学等,对中国旧 有知识分子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全新改版,为新政时期国内的法政教育和立宪运 动的展开造就了一支生力军如前所述法政大学速成科在五年内造就的1200余名 法政生,于1906〜1909年陆续回国,这时正值清政府预备立宪时期,中央政府和 地方政府都需要大法政人才进入各类相关部门这群人有一批成为各地立宪派的 领导人与骨干分子,这是任何其它一间学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校)的毕业 生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⑶三、速成教育的问题与弊端1、早期的速成教育办的如火如荼,留日学生的数量开始急剧的增加,原有 的速成科学校以不能满足需求,又有一些日本人出于营利的目的,竞相开办各种 速成学校,所以大量的新牛的速成学校开始涌现而且这些速成学校纷纷开设了 一年半、一•年、甚至八个月、六个月的速成科有的在数月之内,甚至还有的竟 在数日之内,对连日语都听不懂的学生,通过翻译将教学科目的大致内容讲一下, 就发给毕业证书同时,为了争夺生源,学校间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倾向如“甲 校用一年教授完毕,乙校减为八个月,而丙校更缩成半年尤有甚者,竟有数月 以至数口的速成科如肥皂制造法等,通过传译的说明,数日便讲授完毕,并且 颁发证书,纯粹是商人经商牟利的作风留学生方面由于心目中有手持证书愈多 愈好的浅薄想法,多集中到这类学店’来从事中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某些学 校和某些教育者,被留日学生指为学商和学店,实在是对速成教育的极 端弊病的讽刺 [4】像这样的速成教育曾经泛滥一时例如,1902-1906年,弘文学院规定,“肄 业之年限,凡普通科者定为三年”,“此外,又有速成师范科,速成理化科、速成 音乐科等,其年限均系随时酌定气据经纬学堂之规定,普通科与实业预备普通 科各二年,高等科则一,年,其他则有“本学堂为急欲完成学业者设特别科,肄业 年限为一年以内气弘文学院设有3年的普通科和1年的速成科,而进入普通科 的学生仅占6.6%,其余93. 4%的学生全部进了速成科。

另据1907年清政府的奏 折记载,当时留日学生的情况是:“学习速成的占百分之六十,学习普通的占百 分之三十,中途退学辗转无成的占百分之五六,升入高中或专科学校的占百分之 三四,而升入大学的仅占百分之一⑸速成教育的初衷并不坏,是要在短期内 培养出人才,但是一旦走向极端,其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速成教育的泛滥还与留日学生的质量有关当时赴日的人大多是刚出私塾书 院之门,新学基础不足甚至毫无新学基础,不少人连日文字母都未曾学过还有 的纨籍子弟到日本只存镀金之想,并无求学之志清政府为了鼓励留学,在初期 对留学资格不加限制这种短期之内就可以拿到毕业文凭的教育方式,正好迎合 了绝大部分人的想法,实际上速成教育对这些人群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2、速成教育的弊端,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而不断的凸显1905年7月17 日,青柳笃恒在《东京朝日新闻》就发表了题为《中国留学生问题》的长文,说: “中国学生游学于我国者,动皆以速成为主,教育彼等之我邦先辈亦有谓速成为 必要者余不敏,不敢苟同请稍平心静,推考清国之将来夫清国者,清国人 之清国也,清国子弟之教育早晚必由清国人自为之惟其清国人得亲自教育其子 弟,学问之独立在乎是,国民教育之大事存乎是。

彼等清国留学生多以速成为主, 在外积萤雪之功仅一年半载,其所得无何甫尝学问之昧,则学业已成,手持毕 业证书,洋洋而就归国之途,然犹不能独当亲自教育子弟之责,依然以外国教师 之力是赖如此,则学问之独立者何存,清国国民教育将何口求之?此为区区不 肖之微衷,每一思及清国子弟以及东方之大同,常长大息、威然而忧者也疽’【6]而速成教育弊端的聚焦点是1906年10月13日学部举行的第二次留学毕业生 考试,结果及第者大都是欧美留学生及第者共32人,其中最优等者9人,全是 欧美留学生,优等者5人,欧美留学生占了3人,留日学生2人,中等者18人,留 口学生13人及第者分别被授予进士、举人出身上述情况说明,留日学生的学 业程度与当时的欧美学生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考试结果一出,立即引起世人 的关注,日本和中国当时的报刊杂志纷纷发表评论,反思中国的留日教育,批评 速成教育日本《太阳》报1906年12月号(12卷6期)的“时事评论”栏说:“今 年中国之进士考试,留日学生成绩极劣,竟无一人及第此一事实,岂止关系日 本教育留学生之评价!(其成绩不佳原因,系因学生不励精于学问,无普通学科 之素养,并以速成为主所致也若从日本教育界立场观之,教育中国留学生, 岂可不讲求更进一步之措施乎?然东京数十所专以留学生为对象之学校,专以迎 合留学生欢心,满足其弱点与好奇心者,比比皆是。

对此,当否严加取缔?…… 以东洋先进教育家责任者,如视若无睹,何配教育家?而余事姑旦不论,文部省 当局诸公之信誉何存? ”〔7]留学毕业考试不仅促使日本教育界反省其对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政策,在中国 本身,也重新检讨过去的留学办法,痛感有实行“限制留日学生”的必要学部 遂于1906年3月13 R,通电各省,传达有关《限制游学办法》的章程:“欲凡 入高等专上学校及各专门学校者,须有中学毕业以上之程度,且通晓留学国之语 言,方为及格……拟习速成科者,不论法政或师范,必须国学与中文具优,年 在25岁以上,于学界政界有实际经验者,方为及格”⑻同年8月7日,学部通 电各省停止派遣赴日修习速成教有的学生当时在中国的留日学生教育协会亦遵 照此令,限制速成科学生出国、该会的规约有:1、普通教育速成科及非速成而 实是速成之学生,一律暂时停止办理2、普通科及师范科学生修业期限须延长 至三年以上始许毕业8]速成教育的问题还体现当时社会对留日学生的认可程度不足当时人们普遍 认为留日学生的质量不如欧美留学生,时人乃戏称留学欧美为“镀金”,留学日 本为“镀银”,并有“西洋一等,东洋二等,国内三等”之说9]从晚清至民国, 留口学生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欧美留学生之下,留口学生回国后的经济地位亦低 于欧美留学生。

如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的编辑的待遇,若是美国哈佛等名牌大学 毕业的博士,月薪200至250元;若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的博士,月薪只有100 至150元速成教育在中日两国都受到了批判清政府纠正了留学政策,日本方面也于 1906年至1907年陆续废止了速成科而赴口留学也随即落入低谷,留学生人数 也从1906年开始减少,到1911年降至3000多人随着赴日留学的退潮,日本 早期的留学生教育机构也相继关闭,而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活跃在中国留学生教育 领域的学校,仅有曾在弘文学院任教、被誉为“中国留学生教育之父”的松本龟 次郎创设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以及为收留孙文一派的政治流亡者而由寺尾 亨开设的“政法学校”等少数几所学校三对速成教育的思考清末留日学生的速成教育,可算中国人在邻国接受的暂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