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化责任与改革发展:浙江省新华书店70年发展回望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08KB
约21页
文档ID:226011902
文化责任与改革发展:浙江省新华书店70年发展回望_第1页
1/21

文化责任与改革发展浙江省新华书店70年发展回望 季爱平 金小力[摘 要] 本文立足于计划经济30年和改革开放40 年的整体背景,按照时间序列,回顾浙江省新华书店的发展路径,总结其发展规律及特征:浙江新华坚守文化责任、扎根市场经济,坚定主业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建立先进高效的现代经营运行机制,走了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浙江经验的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展望和研讨了新华书店未来主要发展趋向,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揭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征[关键词] 新华书店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 改革发展 文化责任 70年(1949-2019年)[] G237[] A[] 1009-5853 (2019) 06-0074-08[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30 years of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according to time series, and summarizes its development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While adhering to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and taking root in the market economy,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firmly develops its main business and sticks to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us formed a unique development vein in the industry, out of a development roa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Zhejiang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is expected to give some knowledg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Xinhua Bookstore and publishing industry.[Key words] Xinhua Bookstore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70 years(from the year 1949 to 2019)杭州于1949年5月解放后,第一家浙江省新華书店(以下简称浙江新华)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营业。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浙江新华肩负着思想宣传与文化传播责任,与时代同频、与浙江共振,着力改革与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主业,在全国新华书店发展队伍中名列前茅,发展出了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浙江新华特色的道路文章将浙江新华的发展置于中国图书发行业在计划经济30年和改革开放40 年的整体背景之下,按照时间序列,回顾发展路径,总结发展规律及特征,展望未来发展趋势1 前三十年(1949—1978):计划经济年代的新华书店经营发展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建,在抗日战争中壮大,到解放战争中,跟随着解放大军南征北战,红旗插到哪里,新华书店就会出现在哪里,从事解放区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6日,华东新华书店总店(设在山东)随军南下中队的一支分队进入杭州城5月16日,浙江新华书店成立,同日,第一个门市部在西子湖畔开业随着各市、县的解放,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新华书店1950年,国家出版总署《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指出,“浙江新华书店”更名为“新华书店浙江分店”,对全省市、县新华书店行使统—领导和管理职能,建立了全省统一经营管理的发行体系随后,根据出版总署195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浙江分店分离了出版、印刷业务,成为单一的图书发行机构。

1952年1月,原浙江分店门市部移交杭州支店,浙江分店成为全省图书发行管理和浙江版图书与租型图书的总发行机构1956年1月,浙江分店归属省文化局领导,原由浙江分店统管的支店人事权转由各市、县政府管理,1958年7月又将支店的财、物管理权全部下放给当地政府,浙江分店改称浙江省新华书店,各支店改称市、县新华书店1958年,浙江省新华书店同浙江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1962年,浙江省新华书店单独建制,市、县新华书店改由浙江省店与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双重领导,业务、财务由浙江省店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浙江省新华书店系统体制、机构受到冲击1970年9月,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成立,浙江省新华书店与省文化局脱钩,成为省出版事业管理局的一部分1971年1月,市、县新华书店财权下放给各地地方政府1978年1月,浙江省店恢复单独建制在计划经济的三十年中,浙江新华跟全国新华书店一样,管理体制几经变更,但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直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宣传和文化传播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了计划经济下的经营体系,在浙江发行事业中发挥着一家独大的重要作用1.1 以门市网点为阵地,坚守文化传播社会责任浙江省新华书店第一个门市部开业时,陈列销售的主要品种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工商政策》《小二黑结婚》等解放区革命书籍和刊物。

《浙江日报》报道说:“很久没有见过这么伟大动人的场面,有这么多热衷求知的男女们拥塞在新开张的新华书店里进行大规模抢购书籍的活动”自此,浙江新华书店成为向浙江人民宣传党的政策,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1950年11月,浙江分店在《改进和开展书刊发行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明确新华书店系统实行统筹统支方案,确保全省建立网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华书店在当地城市中心位置及部分大乡镇建设门市部,新华书店与百货商店、供销社一起构成当地商品供应的“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人民群众守望精神家园、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1.2 送书上门,广泛开展流动供应与单位团购一个县域仅有一个新华书店门市部,显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图书和知识的需求在1950年11月,浙江分店认为流动供应对开展业务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求各店必须做好这一重点工作书店员工不辞辛苦上山下乡、送书上门,广泛开展流动供应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代销处,协助建立农村、城市图书室;在机关、团体、学校、居委会组织寄销,并在失业贫苦知识分子、店员、小商贩、租书摊中发展推销员此外,还依靠党政机关,通过行政力量组织发动销书、购书运动,如在发行《婚姻法图解通俗本》时,浙江分店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普及婚姻法宣传的要求,给各地党委宣传部发出信件申请协助发行工作,要求做到每户一册、干部人手一册。

期间也有地方出现了摊派购书的现象全省新华书店业务迅速发展,1951年上半年的销售量比上年全年增加3倍1.3 联合农村供销社,做大农村图书发行1951年7月,根据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总管理处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联合总社共同签订的《关于书刊发行工作的协议》,各地新华书店和供销社共同努力,基层供销社开始普遍开展书刊代销业务,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图书发行双轨制逐步形成至1977年底,浙江新华拥有供销社及商业部门网点3188个,成为农村图书发行的主要力量1.4 全力以赴做好教材发行,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1949年7月,建店后的浙江新华书店立即着手解决解放后第一个新学年中小学课本的供应工作遵循中共中央宣传部对私营书店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浙江新华联合杭州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成立了浙江省教科书联合发行所,委托上海印制供应教科书,在部分尚无新华书店网点的市、县则由教科文部门负责发行课本,满足了全省秋季中小学课本的需要,保证了准时开学,为稳定社会秩序、鞏固新政权做出了贡献1951年3月,新华书店总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教科书出版工作与课本发行会议为保证课前到书、及时供应,会议明确了社、店职责,并决定分区域印制中小学课本,实行“先远后近、先山区后平原”的发货原则。

按照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发行的这一体系,浙江新华始终高度重视教材发行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征订、进发货、配送到校,确保每学期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保障了全省中小学新学期的教学秩序2 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1979—1988):试水市场经济,大胆探索出典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一阶段1979年1月,财政部、国家出版局发出《关于恢复县(市)新华书店财务由省、市、自治区统一管理的联合通知》同年,省出版局、省财政厅联合发出《关于浙江省新华书店系统利润留成试行办法》,明确各地新华书店必须对企业经营成果负责并试行企业利润留成50%,至1983年财政部对企业实行利改税,将企业的财权进一步扩展,帮助企业提升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造的能力,推进了新华书店系统的改革和发展针对日益突出的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的“三难”问题,1982年7月,根据文化部《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建立以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简称“一主三多一少”)的图书发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发行体制改革目标1988年5月,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确定为建立和发展开放式的、效益高的、充满活力的图书发行体制,提出了“三放一联”的改革思路,即:放权承包,搞活国营书店;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和发展联合经营活动。

浙江新华在这十年间,身处图书发行改革初期,特别是在浙江市场经济大潮中,敢为人先,做了诸多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2.1 经历《飘》的出版风波,在书业改革初期打头阵1979年春,省店业务负责人去上海发行所组织货源,手抄了古旧书版本目录部分品种清单,回来向省出版局汇报省局决定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飘》《飘》上册于1979年10月开始印制全国书店和广大读者皆因此书出版而兴奋不已,十多个省级新华书店派人来要货,全国订货数一路飙升到60万册然而就在紧接着准备印制中下册的时候,引发了一场“《飘》到哪里去?”的全国性批判与争议,并停止了该书的出版印制发行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6月会见美国代表团,在谈到《飘》时对《飘》在中国出版给予肯定,一场批判风潮终于得以平息,《飘》的发行量大幅上升浙江新华此后又在出版或重版其他精品种类图书领域不断探索并最终取得成功通过出版发行畅销图书,浙江新华与各省新华书店将进货图书加以交换,浙江省的“书荒”现象因此得到有效缓解,浙江出版发行改革的影响也在全国出版发行界迅速扩大2.2 试行社店联合寄销制,实现图书购销形式新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经销模式只实行一种包销制,销售不完的存书损失全部由基层新华书店负担,导致新华书店不敢进货、出版社发不出书、读者买不到需要的书。

针对这一瓶颈,1982年,浙江新华开始试点浙江版图书社店联合寄销制,凡浙江出版社出的图书,对基层新华书店全部实行寄销;同时要求基层新华书店预测市场需求、足量备货,积极宣传推销;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