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败论英雄辩论赛一 : 浅析经典之九续篇:不以成败论英雄OR英雄自以成败论自从上一篇浅析经典之九发出之后,很多朋友都和我提到了98年的这场英雄辩,据此对“以成败论英雄是弱势辩题”提出了疑问]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决定仔细解析这场英雄辩,以找出当时西安交大何以战胜对手,经过漫长的思考和解析之后,我只能说:西安交大赢得了这场比赛的原因有很多,除去他们“没有人因为失败而成为英雄,英雄都是因为他们的成功”的剑走偏锋之外,他们的运气也实在是好到了极点,因为他们这一点的提出在于对“成功”的概念做了非常细致的安排和准备,而他们的对手居然在这方面毫无准备,这给了他们充分的空间去闪转腾挪说实话,处于优势命题的对手疏忽大意的好运气会有几次呢?龟兔赛跑中,兔子打盹了,乌龟能够胜一次,不过这次赢了,下次你还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吗?三年后的马来亚大学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因为,那时的武汉大学已经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这只兔子身上吸取了深刻的教训这好像有点关公战秦琼了,不过这倒也开启了我的一个新的灵感,或许,我的下一篇解析就叫《关公战秦琼》闲话少叙,献上拙作1998年“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赛半决赛正方:不以成败论英雄 反方:英雄自以成败论正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辩:张洁;二辩:曹维渊;三辩:徐航;四辩:廖凡。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一辩:田岚;二辩:郭宇宽;三辩:樊登;四辩:路一鸣结果:反方胜正方一辩立论陈词1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什么是英雄,由古至今就有不同的说法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是英雄今天,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英雄时,更多了一番理智与思考,但是,无论是时代英雄、个体英雄,还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他们身上都具有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因此,简单地以成和败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显然是轻率不切实际的我方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原因有三:首先,成和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和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就让我们以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前三名为例,法国队以三比零大胜巴西,对法兰西来说,队员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克罗地亚获得第三,但是举国上下却也为之欢腾,庆英雄凯旋倒是得了亚军的巴西队好没面子,灰溜溜地回了巴西利亚金银铜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请问,这是成与败能判定的吗?连成败的标准都难以确定,你却用它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你能说得清吗?其次,英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记得鲁迅先生在《铸剑》中写下了眉间尺,当他将自己的首级交给侠士,他所表现的不屈的意志,使他成为了英雄;而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记叙了那个甘为先生受三千里流放的蔡元定,当他从容镇静地面对死亡时,他所表现的高尚的人格,不凡的气势,也使他成为英雄。
而正是这些,才勾勒出一副英雄的全图,显现出英雄本色的真谛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不是一句空洞的安慰离开了时代的精神和精神的价值,仅以简单的成和败,来判断英雄,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是否过于功利呢?今天,我们在这里论英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英雄,而是要学习英雄但是,功利的英雄观,往往使人们忽略了英雄成功时所付出的努力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环,显然是不应该的因此,我方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重视英雄的精神、力量,将其不断的升华,作为鼓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今天论英雄的目的最后,我方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谢谢!正方一辩陈词解析如下:1、什么是英雄?英雄的自身特点:英雄要具备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英雄的外部表现: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英雄是一个群体: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时代英雄;个体英雄;幕后英雄;无名英雄2、为什么不以成败论英雄:4、防线:坏人得逞不能算成功无论是谁去“以成败论英雄”,都不得不面对“文天祥”的诘问四,反方二辩陈词,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各位好首先指出,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一个有良心的人,会把岳飞和文天祥说成是失败者。
对方辩友今天说,怎么样看英雄要看他的精神,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英雄体现出来的精神难道是在梦游的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的吗?假如是英雄,确实把高尚勇敢对方辩友这些推崇的精神品质,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和目标,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中,实现了这些目标,则算不算英雄呢?香港人把妈妈叫妈咪,把爸爸叫爹地,对方辩友只把成败换了一种说法,就告诉我们这不是成败,怎么能反驳我们的观点呢?对方辩友今天举出例子告诉我们,英雄身上也会遭受失败,我方从不否认,因为英雄不是超人,但是,英雄遭受失败,就说明英雄是失败的吗?莲花生于污浊之中,有谁告诉我们莲花是污浊的呢?对方辩友甚至还可能举出论点,告诉我们,英雄身上也有失败之处,我方更加赞同,因为英雄不是完人就像打磨的再完美的和氏璧上也会存在瑕疵但是和氏璧的珍贵,是因为它完美的品质,还是因为上面的瑕疵呢?假如因为瑕疵的话,我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上面全是瑕疵,那是不是更加价值连城了呢?今天对方辩友看到英雄身上有失败,就告诉我们,英雄不能以失成败来论,觉得自己发现了一条真理然而当我们都能够认为知道,每一个人成为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这叫英雄自以成败论时,那是一条伟大的多的真理啊。
环顾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不管嘴上承认不承认,其实心中都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之处才把他称为英雄但为什么对方辩友这样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都不敢承认这是以成败来论英雄呢?据我估计,恐怕是对方辩友要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这种说法划清界限以避嫌疑而我们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说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跟我们今天全面、客观、历史、人民的角度来评价成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对方辩友的担忧纯属多余,就让我们勇敢地承认,英雄自以成败论其实承认这一点本来不需要什么勇气,因为如今是一个充满成功机遇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谢谢大家!不难看出,尽管在概念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反方依然感觉到了“失败的英雄”所带来的强大压力,这让接下来的陈词的郭宇宽有些手忙脚乱:通篇反方二辩陈词,除去在最后的时刻稍稍撇清了“英雄自以成败论”不是“成王败寇”之外,剩下的时间不得不用来对“失败英雄”加以解释:1、“良心说”(取自本方“流芳千古成功论”),不过这样的解释还是有些单薄的,难道说出事实也是没良心? 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2、“莲花论”:(这是取自本方哪里呢???)英雄遭受失败,并不意味着英雄就失败了这就好比是说,英雄被人打了一耳光,是绝不能说明英雄被人打了的,至于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纯属扯淡。
3、“和氏璧论”:(取自本方的“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而不是因为他有失败之处这好歹是靠了点谱,不过,与第二点的“莲花论”中“英雄遭受失败不意味着英雄失败”可形成了自相矛盾 郭宇宽勇气可嘉,除了第三点稍稍靠谱之外,其他的也只是仓促应对手忙脚乱三年后的武汉大学面对这番偷换概念发出了最强悍的诘问:“文天祥起兵以来,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风,连自杀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他还是一个英雄呢?”即使是强大如斯的西安交大、“快刀手”郭宇宽,在“失败的英雄”的诘问面前,依然是被动之极,事实上,西安交大还是很幸运,因为他们的对手并没有对“成败”进行细致明确的定性,所以,他们的“成功之处”还是可以勉强抵挡的但,三年后的武汉大学显然是不会给他们的对手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样的机会:一辩蒋舸开宗明义:“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成败都是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达到了就是成功,没有达到就是失败所谓以成败论英雄,是指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有着这样一个滩头阵地,随后的最强进攻利器则充分发挥了强大的攻击力量:是否以成败论英雄辩论稿24_辩论稿“岳飞的理想是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这个理想最终失败了,为什么他还仍然是青史留名的大英雄呢?” “文天祥起兵以来,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风,连自杀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他还是一个英雄呢?” “夸父追日和精卫填海都没有成功,请问夸父和精卫是不是英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是不是个英雄?”然后插入最后一击:“谁都不能否认岳飞,文天祥,诸葛亮最后失败了,对方同学说他们成功(精神成功、有成功之处、流芳千古)了,这真是: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可惜,中国青年干部学院却在概念定性上出了极为低级的概念缺失这样的失误,这使他们的最大进攻利器难以取得致命的攻击效果,更给三年后的武汉大学做了最好的反面教材。
五:反方三辩攻辩4反方三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对方同学分析一下,岳飞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正方一辩:岳飞的成功,恰恰在于,人们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为什么,这是因为岳飞有他不屈的精神,他用这种不屈的精神领导了他的将士勇敢地作战,最终体现了这种气质,但是最终,岳飞怎么了,岳飞屈死了风波亭,请问,这难道不是岳飞个人的失败吗?当然,这显然是岳飞个人的失败反方三辩:第二个问题,岳飞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成为英雄,还是他的失败之处成为英雄正方二辩:对方同学,岳飞根本不能拿一个简单的成败去衡量他我们今天学习岳飞,学什么?学习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啊学岳飞面对敌人那种坚贞不屈的斗志啊岳飞的精神是从哪来的?从实践中升华出来的这种实践无论是成也好,无论是败也好无论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种胜利也好,还是风波亭岳飞最后悲壮的牺牲也好,这种都无所谓实践成败,不是衡量岳飞的标准,岳飞在实践中,在这个实践成败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正是不以成败论英雄,谢谢反方三辩:好,能够体现出,能够使对方辩友洒下热泪的这种精神,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正方四辩:我来告诉对方辩友,精神本身是一个超功利的东西精神本身不能拿成和败这种功利的东西来衡量。
对于一个精神来说,只有具有这个精神和不具有这个精神的区别,而没有说失败与成功的区别对方辩友如果要说,精神有成功,那么我倒想问一问,什么叫失败的精神?所以我们说对于精神来说,他只是一个超越功利以外的东西,无所谓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说他具有了这种精神,具有了这种品质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他就是一个英雄,谢谢西安交大的三个问题很明显是从“英雄都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而成为英雄的”角度出发,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岳飞是英雄是因为他有成功之处,这个成功之处就是他的精神感招后世(“精神成功论”“千古流芳论”) 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如果中青院对“成败”的概念加以明确定义,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对付,岳飞可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他“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理想成功还是失败甚至于可以反戈一击,让对手灰头土脸,但是自身的错误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也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了 尽管西安交大看起来是对准了对手最强大的进攻武器来提问的,但是确实看准了对手的概念缺失的失误下的套当然了,现实无法假设,中青院终于为自身的失误付出了代价:正方一辩上来就中了反方的圈套,开始大谈特谈岳飞的成功与失败,其实他怎么谈,都已经无关紧要,西安交大的樊登根本也不会在乎他到底怎么评价岳飞的成败之处,因为只要正方一辩按照他的设定的问题来回答,这就足够了,无论正方一辩怎么说,都不会影响接下来的问题:“岳飞是因为他的成功之处成为英雄,还是他的失败之处成为英雄?”猎物已经落入陷阱,西安交大开始收紧他的网,无论正方二辩怎么回答,只要涉及到精神领域,那就足够了,看着在网中垂死挣扎的猎物,反方亮出了雪亮的刀锋:“能够使对方辩友洒下热泪的这种精神,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是各个学校精选出来的高手,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正方四辩感觉到了危险的迫近,他想尝试将“精神成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