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车身仪表板的外表面圆角、间隙与段差测量标准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43MB
约35页
文档ID:229601262
车身仪表板的外表面圆角、间隙与段差测量标准_第1页
1/35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车身仪表板的外表面圆角、间隙与段差测量标准2005-07-31发布 2005-08-01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TJI/YJY前 言本标准对Benchmark中车身仪表板的外表面圆角、间隙与段差测量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今后新设计的车型可参照本规定的测量方法来获取参考车的仪表板外表面圆角、间隙与段差使本公司的测量工作日趋规范化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建国 张晓红 35 TJI/YJY TJI/YJY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车身仪表板的外表面圆角、间隙与段差测量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选择仪表板圆角、间隙及段差测量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仪表板圆角、间隙及段差图”的设计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车型仪表板外表面圆角、间隙及段差的测量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3.1仪表板外表面圆角:和工艺结构、装配相关的圆角3.2仪表板外表面间隙:仪表板总成中各个配合件之间的间隙3.3仪表板外表面段差:仪表板总成中配合件的表面在相互配合处的落差值4 要求4.1 选择测量位置的原则4.1.1 选择测量圆角位置的原则4.1.1.1各可见零件的周边4.1.1.2零件的可见外表面上与其他零件配合处周边4.1.2 选择测量间隙位置的原则 两零件相互配合处周边4.1.3选择测量段差位置的原则 “四周型”配合关系的零件外表面之间的落差4.2测量工具测量工具量程精度值R规R1—R25mm0.01游标卡尺150mm0.02塞尺0.01深度千分尺0—25mm0.014.3测量方法 4.3.1圆角值的测量方法 4.3.1.1按照车身功能划分测量区域,并在每一个区域按特征变化设定若干测量点,原则上点的间距取100mm. 4.3.1.2以车身y=0平面为基准,仪表板两侧的对称特征尽量取相同的圆角. 4.3.2间隙值的测量方法 4.3.2.1按照车身功能划分测量区域,并在每一个区域按特征变化设定若干测量点,原则上点的间距取100mm. 4.3.2.2以车身y=0平面为基准,仪表板两侧的对称特征尽量取相同的间隙值. 4.3.3 按照车身功能划分测量区域,并在每一个区域按特征变化设定若干测量点,原则上点的间距取100mm.4.4测量结果 4.4.1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完毕后填写测量记录表,并配合相应的图片说明测量区域测量点编号测量值初步设计值12 4.4.2测量结果的输出 以“仪表板间隙、圆角、段差图”的形式输出结果,见表V 4.4.2.1“仪表板间隙、圆角、段差图示”应以线框图方式表示,并输出图片文件。

4.4.2.2输出的间隙、圆角、段差值应在测量值的基础上加以圆整,同一条边取一个圆角值,同一条缝隙取一个间隙值若在同一条边或缝隙上侧得多个相近的值,则取其平均值 4.4.2.3以“R”来表示圆角值,单位为mm;以“L”来表示间隙值,单位为mm;以“Δ”来表示段差值,单位为mm.5 “标准的附录A “仪表板间隙、圆角、段差图测量过程及输出结果”提供设计时参照在新车型设计时,对于不同车型的仪表板间隙、圆角、段差位置可作适当的调整,原则上不能遗漏关键的间隙、圆角、段差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仪表板圆角测量序号测量区域图示1仪表板左上杂物箱区域图一2仪表板左侧下杂物箱区域图二3左侧通风口区域图三4仪表板左端面区域图四5方向盘管柱与中杂物盒区域图五6仪表板左侧出风口区域图六7仪表板右侧杂物盒区域图七8仪表板左端面区域图八9仪表板右侧出风口区域图九1仪表板左上杂物箱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251.522235541153363.53.571.51.53.左侧通风口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251.2521.51.54仪表板左端面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4.555 .方向盘管柱与中杂物盒区域 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5521131.251.544454464473382295510556.仪表板左侧出风口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442443554445447.仪表板右侧杂物盒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332333554335336337338338.仪表板左端面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559.仪表板右侧出风口区域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圆角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5521.51.5322433仪表板间隙测量序号测量区域图示1副安全气囊周边区域图一2仪表板左侧上杂物箱周边区域图二3仪表板左侧下杂物箱周边区域图三4仪表板左侧出风口周边区域图四5仪表板左侧杂物箱抠手周边区域图五6组合仪表下予留口周边区域图六7中控台托杯架周边区域图七8中控台上烟灰盒周边区域图八9中控台下杂物盒周边区域图九10空调控制器面板周边区域图十11转向盘右下小杂物盒周边区域图十一12转向盘上杂物盒及通风口处周边区域图十二13仪表板左侧边缘图十三14转向管柱上下位置处间隙范围图十四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0.20.220.50.530.20.240.10.150.50.560.150.1570.20.2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3120.250.230.50.542252262272.82.581.31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31.523332.8341.2151.8262.7372.8381.8291.82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0.250.220.10.131.3141.31533600.2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2222230.50.5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0.50.520.10.130.50.542.22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51.5222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751.522232.62.5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2.42.521.92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00200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2.02.021.61.631.61.642.02.050.250.361.01.070.40.4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0.50.521.751.531.51.540.750.550.20.260070.50.580.60.5911100.50.5114.64.51255130.40.5141.41.5150.40.5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1.5120.6130140.1150.4160.21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间隙测量值初拟设计值1(上)18Max182(上)1.5Min1.53(下)5Min54(下)13Max13仪表板段差测量序号测量区域图示1副安全气囊与本体区域图一2右下下杂物箱与本体区域图二3左下杂物箱抠手与杂物箱区域图三4右下杂物箱抠手与杂物箱区域图四5中间杂物箱抠手与杂物箱区域图五6副仪表板CD箱与本体区域图六图一副安全气囊与本体区域测量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测量点编号段差测量值初拟设计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