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仓(红茶)建设标准参考一、生产线工艺流程二、布局设置与设施设备标准(一)选址要求厂房应建在临近茶叶生产区域,交通便利,离主干道20m以上,应尽可能建在地势高、阴凉、干燥、通风排水好的地方;周边应清洁卫生、并远离有毒有害、有异臭味等污染源,与垃圾场、化粪池、居民区等场所保持50m以上距离,与常喷施农药的农田保持100m以上距离;四周排水系统畅通,应防止外围的水流入或渗入库区 (二)厂房结构与功能分区厂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墙壁、天花板应使用易清洁的无毒、浅色、不易脱落的材料装修,墙面无污垢厂房面积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分为茶叶加工、茶叶感官审评、茶叶理化检验、储存、包装、装卸等功能分区三)主要配套设备设施1、茶叶加工区按照红茶加工流程设置收青(鲜叶分级验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包装等区域,需要配套茶叶萎凋设施、揉捻机、发酵间、烘干机、包装机等设施设备2、茶叶储存区茶叶储存根据生产需要分为茶青储存、毛茶储存、成品茶储存等区域,适宜采用高温冷库储存保鲜,配套保温结构、制冷机组、保温门等设备设施,储存温度可在-5℃~20℃内任意调节,采用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产量配备不同储存量的高温冷库冷库主要技术参数项 目参 数储存量(t)50100250500库内地面面积 (㎡)≥135≥265≥657≥954库内净容积(m3)≥500≥1000≥2500≥5000库体保温结构土建式冷库(由内到外):水泥抹面,直接喷涂厚度≥80mm聚氨酯层(密度35kg/m3-40kg/m3),阻燃B1级,外加保护层屋顶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潮、保温和外保护层组装式冷库:采用聚氨酯双面复合彩钢板,保温层厚度≥100mm,密度35kg/m3-40kg/m3,阻燃B1级,严寒地区可适当增加保温板厚度制冷机组制冷机组≥30HP;制冷量≥52.9KW;送风量≥66000m³/h;装机功率≤28.05kW;制冷机组≥40HP;制冷量≥94.4KW;送风量≥88000m³/h;装机功率≤37.4kW;制冷机组≥80HP;制冷量≥184.5KW;送风量≥176000m³/h;装机功率≤74.8kW;制冷机组≥160HP;制冷量≥369KW;送风量≥352000m³/h;装机功率≤149.6kW;运行指标设计使用库温:-5℃~20℃;【环境温度≤35℃时,空库温度降至0℃时间≤1.5小时;】保温门芯材为100mm聚氨酯保温板,密度40kg/m3-42kg/m3,阻燃B1级,严寒地区可适当增加保温板厚度。
地面从下向上依次是:三七灰土夯实,30mm水泥砂浆找平,0.1mm塑料膜,100mm厚挤塑板(抗压强度不小于200kPa),0.1mm塑料膜,100mm水泥找平;地面承重要求: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低于15kN/m2电源3P/AC,380V±10%,50Hz基础、钢结构根据建设地实际情况按规范设计、建设地面承重均布活荷载不低于15kN/m2;冷库钢结构设计应考虑库内蒸发器和冷库顶板承重安全措施保证电气及元件安全性;如果采用电热融霜时,应加装融霜过热保护;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冷库门应装有安全脱扣门锁3、茶叶感官审评区应设有独立的审评场所,配备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审评用具4、茶叶理化检验区应设有独立的理化检验场所,配备水分测定仪、分析天平(精度 1/1000 g以上)、电子秤或天平(精度 1/10 g以上)、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电动筛分机等理化检验设备四)基础设施1、给排水设施设备配备与茶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供排水设备,给水管道四周应密闭,做到防鼠防虫防蝇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应适应食品生产的需要,保证食品及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2、通风设施设备厂房应通风、通气良好,灰尘较大的作业区域应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萎凋、干燥区域应安装排湿、排气设备通风口应安装易清洗、易更换的耐腐蚀防护罩,进气口应距地面2 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3、照明设施设备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照明光源以不改变茶叶在制品的色泽为宜, 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及裸露茶叶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4、卫生设施设备设置与厂房相连接的更衣室和消毒间,在入口处及适当的位置应设置洗手消毒、干手设施,洗手设施的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动式(如脚踏式、感应式)5、安全生产设施配备紧急供电、消防设施三、产地仓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