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的理论探索“单一神话”的形成及其影响 常亚宾[摘 要]约瑟夫坎贝尔是二十世纪以来著名的比较神话研究学者,在神话领域的研究当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坎贝尔的理论形成与其独特的学习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一神话”理论,主要体现在《千面英雄》中,即“英雄分离,传授奥秘,归来”的冒险模式坎贝尔通过英雄冒险的神话故事印证神话实则为一的观点,而其理论的最终归宿是让神话回归现实生活,引导人类创造新时代的神话他的理论影响广泛,不仅被学者、文艺创作者所受用,也深得大众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关键词]约瑟夫坎贝尔;单一神话;千面英雄;冒险模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人们对神话的探讨角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既有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说,也有以弗洛伊德、荣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派,以及之后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坎贝尔的神话研究继承了心理学派的观点,然而他更加注重神话的现实意义的探讨:即古老神话对于当代人们的启示,因此在当代的神话领域中他的理论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与鲜活的生命力他的第一部个人著作《千面英雄》问世后,在学界引发了重大反响,这激发了人们解读神话的热情,也成为不少寻求内在启悟的年轻人手中的“圣经”。
他的作品还被好莱坞列为编剧人员的必读书目,同时其相关的电视访谈类节目也风靡全美,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当代的神话领域的研究中,约瑟夫坎贝尔可以称作是一位特殊而又伟大的人物他是一位非学院派出身的学者,但他却是少有的可以在专业领域之外博得多种声誉的神话大师纵观其一生可以发现,坎贝尔的理论的形成与其学习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独特的学习经历坎贝尔的学习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孩童时期的神话启蒙,大学时期的方向转变以及隐居与教学时期的感悟与创作这些阶段的学习均为其神话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印第安文化的启蒙坎貝尔1904年出生于纽约市,年少时期他便对神话有着天然的兴趣一次野牛比尔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表演的“狂野西部秀”将他引入了神话的世界,这激发了他对印第安文化的兴趣对坎贝尔而言,童年时期喜欢的并非课堂上的学业,他真正热爱的是钻研印第安人的神话①由于儿时居住在一家公共图书馆附近,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他打开了印第安神话世界的窗口,使得他可以尽心阅读十三岁时他便已经涉猎众多关于印第安文化的知识,如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习俗等多个方面1917年后,坎贝尔随父母移居到宾夕法尼亚一座美丽的山上,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格雷戈尔,他是一位书写印第安文化的作者,坎贝尔时常与其交流关于印第安文化的故事。
美丽的环境和格雷戈尔的影响使他产生了新的认知,那便是神话与生物学、大自然和身体之间具有的某种联系②坎贝尔坦言自己想以神话学家作为毕生事业,是在看了野牛比尔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表演的“狂野西部秀”后开始的神话的种子在不经意间种在了坎贝尔的心中,而对于印第安神话的追求开始让其成长,繁茂正是印第安的奇幻故事与奇特的文化为坎贝尔打开了一扇通往神话殿堂的大门二)转向人文学科的抉择坎贝尔在康涅狄格州的新米尔福德念预科时,他喜欢的科目是生物和数学,1921年他进入达特茅斯大学,只读了一年,就因感到完全失去了方向而考虑辍学去经商1922年夏天,他父母的朋友送给他一本《达芬奇传》,他阅读后备受鼓舞,决定“把兴趣从科学投向自然史和人文学”,于是转学到了哥伦比亚大学①坎贝尔虽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人文学科,但因早些年的生物研究,对坎贝尔的神话理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共有的心理机制的体现方面;生物学方面的理论,特别是“动物心理学”的学说给予其重要的引导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以后,依靠着哥伦比亚大学的游学奖金坎贝尔开始了他在欧洲的学习之旅,在欧洲的游历期间,他感觉整个世界都为他打开了②坎贝尔游经巴黎感受到了毕加索、马蒂斯、米罗和布朗库西的现代艺术魅力;阅读《尤利西斯》时乔伊斯为其指路,让他明白如何将知识和信息翻译为经验,这并不是说坎贝尔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而是这些经历和体验为其提供了一种思考:“在我所研究的材料里包含着怎样的经验。
这才是乔伊斯想要告诉他的在之后的学习当中,坎贝尔转到慕尼黑大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弗洛伊德、荣格、托马斯曼等的著作,并在此时也开始学习梵文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欧洲亚瑟王传奇的故事内涵的深邃,也似乎发觉到这种故事与印第安神话之间存在的相同的主题欧洲的求学经历带给坎贝尔的是更加广泛的接触,从印欧文学延伸到梵文,从中世纪文学延伸到印度和佛教,并阅读了弗洛伊德、荣格和托马斯的作品欧洲的求学经历汇集了他一生的主要关怀:神话、梦、艺术、心理学、文学和人类学③(三)归隐式的潜居与教学从欧洲留学回来,因受到美国经济的影响冲击,加之坎贝尔不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是他租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潜心阅读,他把在欧洲游学时期所心仪的作家的作品进行重新阅览,这样的生活大约持续了五年,这个时期他对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1934年他接受了莎拉劳伦斯学院的邀请,在女子学院担任老师,这一教便是38年,其中由他开设并教授的比较文学和比较神话学,颇受学生欢迎二、单一神话理论坎贝尔在长期的游学过程中遇到许多优秀学者,使其对神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熟知多种语言,如德语,梵语,多种语言条件可以开阔其眼界,这让他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对世界神话进行思考。
坎贝尔在不同领域,如语言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的涉猎,又赋予他对世界神话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能力经过长期阅读,坎贝尔发现世界神话虽千差万别,但是竟在某些方面却表现得如此的一致这个问题引起了坎贝尔的思考并促使他进行神话的比较研究一)理论的形成关于神话的相似性问题,坎贝尔一直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最初产生在童年时期,那时他接触了大量印第安神话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印第安神话和自己信仰的天主教的神话在结构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在欧洲游学期间他则对亚瑟王传奇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亚瑟王传奇和自小酷爱的印第安神话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主题坎贝尔的这个发现,是他一直所关注的,也是他后来毕生投入神话这个晦涩的领域,进行广泛文化探索的发端在坎贝尔看来,神话的研究要更多地关注“共性”问题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感兴趣的是世界不同神话与宗教系统的差异性,当然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神话本身的特点但对于世界神话的相似性,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为什么某些神话在每个地方都会存在,又为何会如此相似?如果从差异性本身去探寻,恐怕很难有结果于是坎贝尔不得不把问题转换到“共性”上进行探讨这也对应了巴斯蒂安曾提到过的“根本观念”:人类具有普遍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因此所有民族都有某些共同的基本观念。
①精神上的共性才有可能形成神话上的相似因此坎贝尔进行的比较神话研究,把问题放在共性的研究上他深信不同文化系统中千差万别的神话内容与意向里,存在着相通的主题与原型正如他所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神话尽管这个神话会因为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归根到底,它都是同一个神话②也正如他经常引用的印度古典《吠陀经》所言,真理只有一个,圣人用各种名字称呼它坎贝尔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对心理学的思考神话内容的相似性实则反映出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因此对于神话的研究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在这个方面很多学者都曾带给过他一些思考,如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列维施特劳斯的野性思维以及恩斯特卡西尔的神话思维这些概念虽有所差别但是都可以反映出人类心理共有的某种一致性对荣格来说,他不仅认为人们心理上具有某种一致性,他还认为这种一致性来源于“集体无意识”,即无数世世代代经验总结在心灵上的沉淀在荣格的影响下,坎贝尔有了新的思考,他认为产生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机制,是由于人类所共有的生理结构,这是产生心理上某种认知的重要基础,生理上的相同而达成心理上的相似③正因为坎贝尔在心理学对神话有着进一步的认知,才让其单一神话的理论被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二)理论的核心坎贝尔的理论核心是“单一神话”,而最能体现他理论的著作便是《千面英雄》之所以坎贝尔会选择英雄的题材来阐释自己的理论,或许与早年曾一直研究的亚瑟王故事有关其次通过广泛地阅读世界神话,他发现英雄神话无处不在,同时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影响下,还发现英雄冒险原型竟有某种相似的特点所以英雄神话可能是了解世界神话、揭示世界神话的钥匙,也是沟通现实与神话之间的桥梁为此坎贝尔“把大量的难懂的例子集中在一起,来向我们揭示被宗教和神话的比喻伪装起来的真理,使这些真理所指示的古老的意义得以自明”④神话虽各有不同,但是却也有其“共性”,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就是想揭示这样的道理他从英雄的冒险中看出相同的主题或结构,即“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着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神奇的领域中,和各种难以置信的有威力的超自然体相遇并且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英雄完成那种神秘的冒险,带着能够成为他的同类造福的力量归来”⑤这种英雄冒险的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分离——传授奥秘——归来”,并且这三个在主题下面又分为了十七個小的单元,它们一起构成了英雄冒险故事的完整循环事实上英雄冒险故事,并非包括所有的情节单元,有许多的故事孤立地讲述完整冒险周期中的一两个典型因素(考验主题、逃走主题、劫持新娘主题)并大大地加以扩展,另外一些把独立的冒险周期串联在一起作为单一的一组故事(如《奥德赛》)。
⑥英雄冒险的模式是相似的,但都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这样的循环模式可以称为单一神话的核心从《千面英雄》中我们发现神话虽各有不同,但是英雄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在经历着同样的旅程,它们实则为一个神话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英雄神话实则为一的论证,也揭示了“循环”的真理坎贝尔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神话都是同一个神话、同一个循环的体现①无论是人类的生死,或是万物的消亡,还是宇宙的毁灭与创生,这在人类自己书写的神话中都有体现三)理论的归宿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坎贝尔的神话理论是如何形成的,而对于这种理论我们兴许还存有疑问:坎贝尔为何要对神话的“统一性”进行研究?又为何要论证“单一神话”理论?难道仅仅是通过对世界神话的比较研究而偶然发现的结果?事实上并非如此,坎贝尔的最终目的是想要神话回归人们的生活,重新构建新时代神话这才是坎贝尔理论的归宿,也是其理论的最终指向坎贝尔在研究神话的过程中发现神话在历史上对人们精神恒久的安抚作用长久以来,生死问题一直都是人类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人类对于生命的诞生以及死亡的未知充满疑惑,如何超脱生死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而神话和宗教的出现为人类的终极问题给予了方向,让人们在未知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心灵的庇护所。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是宗教系统的崩溃,远古神话的瓦解,人类信仰崩塌,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虚无的状态也正如坎贝尔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神话解构的社会②,时代的进步并没有解决人们精神上的危机而坎贝尔正是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单一神话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历史上神话对于人们心灵的安抚作用,从而引导人们走出心灵的虚无,更好地生存于当下社会然而理性时代的回归,就避免不了会对神话和宗教产生冲击和影响神话如何重新回归生活,坎贝尔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现在的人们之所以开始远离神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错读了神话的语言,丧失了解读神话的能力坎贝尔认为神话是隐喻与象征的表达,其语言是诗歌而非散文的,我们不能用读散文或者论文的方式来读诗歌,同样地,我们也不能以历史或者实证的角度来理解神话然而如果我们可以从精神层面来理解……则这些东西就能再度与我们对话了③当坎贝尔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神话进行解读时,他便为神话与科学找到了共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