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931年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比较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问题探究 问题比较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的爆发;西班牙内战的性质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西班牙人民失败的原因比较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问题探究问题比较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936年,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后来日本、意大利也加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轴心国集团建立的原因和主要作用分析《产国际协定》的作用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 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
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爆发前亚、非、欧三洲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西班牙内战,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建议教师除自己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前请准备两幅地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形势图、西班牙内战形势图,或以计算机投影形式再现地图 本课的导言部分由《大刀进行曲》、引言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以歌词形式启动引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较快地将学生带入历史的氛围之中引言说明了本课的大历史背景,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当时的时代特点探究的主要问题”预设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第一目“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有两个主题:30年代的全面抗战和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 关于的抗日战争,教材主要介绍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为止,全面抗战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军民的斗争已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亚洲发动了侵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仅占领了整个东北,而且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等地区不甘做亡国奴的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夜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向宛平城开枪开炮,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从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8日,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人民的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是指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并互相促进,它们都对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日军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组织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到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结束,历时3个月在这次会战中,军队英勇作战,打死打伤敌军六万多人,粉碎了日军在“三个月”的企图太原会战是国民政府在华北组织的对日军的会战,平型关战役是其中的组成部分1937年9月24日夜,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按照国民政府的战区作战计划,埋伏于山西北部的平型关东侧。
第二天在这里袭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1938年春的徐州会战,是军队阻止两股日军汇合攻打徐州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战役是该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军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经过反复较量,终于取得歼灭日军一万多人的胜利武汉会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最后一次大会战1938年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至此,日军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等地区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消耗和牵制大量的日军主力 3.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抗日战争,使大批日军陷入战场到1938年10月,投入战场的日军已经达到24个师团、100万人以上,但仍无法征服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破产日军在战场陷得时间越长,就对它越不利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双方的力量对比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此消彼长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方面开始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从1937年开始的、持续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不仅对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课文内容主要包括意大利的侵略目的、意埃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等。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目的地处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够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实力所以,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侵入埃塞俄比亚 2.意埃双方的力量对比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意军从北、东、南三路发动进攻,妄图一举占领埃塞俄比亚当时,意大利在东非有近30万军队,还有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而埃军中受过新式训练的不到一万人埃军的装备陈旧,许多人手持长矛、大刀上阵作战但埃军顽强抵抗,意军迅速取胜的企图没有实现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暂时失败课文中对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主要强调了两方面:第一,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意大利军队为了尽快占领埃塞俄比亚,除了使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外,还使用了毒气弹而埃军虽然勇敢作战,却由于装备落后等原因,致使作战失败第二,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英法认为在地中海地区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是德国,因此想拉拢意大利以寻求支持,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它们不惜牺牲埃塞俄比亚。
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虽然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没有把意大利最需要的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仍然对意大利军队开放美国推行所谓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但意大利却可以通过德国转手得到武器(埃塞俄比亚的失败,除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外,还包括其他原因)1935年5月,意军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意大利政府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但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屈服,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到1941年,在反法西斯盟军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第二目“西班牙内战”主要介绍了西班牙内战爆发的背景、德意的干涉和世界进步力量对西班牙人民的支援等 1.西班牙内战爆发的背景战略地位重要的西班牙,在20世纪30年代存在着进步力量与保守势力的激烈斗争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成立1936年,由西班牙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通过选举上台执政西班牙人民阵线是由社会党、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参加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和国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保守势力,如释放政治犯、解散反动组织、实行部分土地改革等这些措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得到人民的拥护,但也使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大为惊恐。
1936年7月,以佛朗哥将军为首的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国政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很快打退了叛军的进攻,控制了局势 2.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德意从1936年8月起,大力援助西班牙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德意派出大批运输机到西属摩洛哥,帮助运送西班牙叛军;把大批的坦克、飞机和其他武器弹药送给叛军后来,干脆直接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5万人、意大利派出15万人德意法西斯军队同叛军一起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由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而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有:第一,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专政,以便使西班牙在未来的战争中站在德意一边(但在二次大战中,这一目的没有达到,西班牙在战争中成为“中立国”);第二,把西班牙作为军事试验场,以检验自己的新式武器和军事实力 3.英法等国的所谓“不干涉”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德意对西班牙的侵略虽然严重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利益,但英国和法国统治者把包括共产党人参加的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在选举中的胜利,看成是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因而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表面上不支持交战中的任何一方,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军用物资,禁止交战双方购买的武器过境。
这一做法貌似公正,实际上是对西班牙共和国实行封锁美国也宣布“中立”,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但德意可以作为“中立国”从美国购买武器武装西班牙叛军英、法、美等国的做法,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侵略西班牙 4.世界进步力量对西班牙人民的支持在西班牙人民面对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苏联向西班牙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政府也对西班牙共和国予以援助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约4万人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其中包括100多名旅居欧美的华侨在战斗中,有大约七千名“国际纵队”战士为保卫西班牙共和国而光荣牺牲所以,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又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西班牙内战,不仅表现了西班牙内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力量,也表现了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它是30年代国际进步力量与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体现之一 5.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1938年,英、法和德、意签订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慕尼黑协定》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叛军实力日增,而在共和国内部又混入了叛徒和内奸(即所谓“第五纵队”),从内部策应叛军的进攻。
1939年3月底,西班牙叛军在德意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4月1日,马德里被占领,共和国政府被推翻西班牙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但坚持三年之久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不仅是西班牙人民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目“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德意议定书》(即课文中写的“柏林协定”)、《产国际协定》的签订另外还有一个“学思之窗” 1.《德意议定书》的签订其背景是: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使它们获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增强了实力;同时,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进一步暴露了它们的软弱,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它们决心加紧勾结,进一步扩大侵略,争夺世界霸权,这促使世界局势朝着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而德意法西斯通过武装干涉西班牙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商定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于是,它们之间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轴心国集团开始建立 2.《产国际协定》的签订为了实现自己的扩张目标,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地刺激西方大国,但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