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工****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78KB
约10页
文档ID:355182182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_第1页
1/10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从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中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ppt党课课件,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系列,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展开讲解,进一步增强党员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上把党的民族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基层群众听得懂、理得顺,切实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讲稿字数:17620字,党课ppt页数:69页,教案授课时长:90分钟,适合2022年第四季度基层社区、民宗部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使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简要介绍一下从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中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ppt党课讲稿大纲:这篇教案紧紧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阐述,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了从提出到培育、树立以及铸牢的发展变化;第二部分是从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分析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部分是从树立四个与共增强五个认同来讲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就是要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八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大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

这些辉煌成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雄厚社会基础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纽带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辉煌成就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 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些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为我们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上不断加强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我们要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导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多元一体基本特征的民族实体,是一个历史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四个共同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的丰富内涵及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要使其转化为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动力,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传统,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在于牢固树立国情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写照,但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升为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阐述,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大的公约数是统一,而多民族则是一大特色和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既是重要财富也是重要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增强五个认同,就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五观 一是政治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由各民族的优秀分子组成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政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国之希望、民族之希望所在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在民族问题上削弱党的领导、背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错误言行 二是历史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各民族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历史问题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对立的错误历史观。

三是民族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既要认同本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更要认同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处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正视多样性,增强一致性要做民族团结的忠诚守卫者和捍卫者,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以及一切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四是国家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行 五是文化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关系的常态。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势下,民族孤立主义、种族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既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也是妨碍民族发展的毒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共建全面小康,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