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1.34KB
约42页
文档ID:47841378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1/42

实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浙江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张孔义 zhangkongyi@一、文本分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能阅读论述类、 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 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 、流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 以前的文体四分法与现在三分法的区别二、文类的主要特点• 文学类作品:内容是虚构的,表意含蓄、含糊, 作用是触动读者感情,目的是审美 • 实用类文本:内容是写实的,表意明确,作用是 触动读者理智,目的在于求知 • 论述类文本:内容是阐明观点,表意明确,触动 读者的情感与理智,目的是求真 • 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相应的有效阅读方法 三、实用文含义• “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有比较固定的格式, 语言平实、规范、典雅,直接用于处理公私事务的文章 实用文也叫应用文方有林:实用文写作教学改 革的对策,上海教育科研,2008(10):85) • 我们所说的“实用文阅读”,大致相当于日本与文学阅 读对举时的“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王荣生:撑起 另一方天——小学语文的实用文阅读,2005(2):9- 14) • 实用文=应用文 • 实用文=说明文=科普作品 • 实用文=非文学作品 • 实用文=除了论说文之外的非文学作品 • 实用文,是指直接用以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 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文章,重在“用”。

四、实用文分类• 1.传播信息类(是什么) • 内容特点:告诉读者这是什么,由知识、理论组成(概 念、概念体系) • 陈述方式:某事是真实的 • 阅读的目的:获取知识(信息); • 阅读策略:了解性阅读,重在“知” • 2.指导操作类(怎么样) • 内容特点:告诉读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如何去 做某事 • 陈述方式:这样做(或制造)某样东西是对的,某事应 该这样做,这样选择比那样好等 • 阅读的目:学会做某事 • 阅读策略:功能性阅读,由知到行,重在“行”,通过行 来改善生活、学习、工作状态五、各类实用文的教学(一)新闻的阅读教学•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 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 特点:海量的信息、广大的受众 • 传统的新闻教学目标:获取事实信息、学习新闻 结构、揣摩语句内涵、学习表达技巧 • 科学的教学目标:准确而迅速地筛选核心信息, 分析和判断新闻的价值和真伪,关注社会的发展 与变化,有效交流和分享最有价值的新闻 • 阅读策略:(1)选择性阅读 .(2)区分事实与 观点 3)判断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4) 辨认作者为了说服读者所采用的宣传策略 。

5 )分享与交流最有价值的新闻 (二)书序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序言、引言、绪论等,是置于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 或出版意图、著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 • 序文的内容:1.说明著述、整理、刊刻的缘由和意旨; 2.介绍作品;3.评论和阐发作品;4.由评价作品生发出 各种见解计抒发各种感慨 • 序文作用:1.序文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使读者易于 了解作者和作品;2.因为序文常常涉及到与作品相关的 材料,也使读者易于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了解作者的 见解和心境 • 阅读策略:(1)明确书序的类别,明确自序和他序的 区别; • (2)找出重要概念和新的知识以及解释 • (3)筛选和整合全文信息编制出全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的系列观点 • (4)分析、判断对书的评价 《〈物种起源〉绪论绪论 》教学设计设计 • 一、概述课文内容 • 二、给“绪论”写一篇内容摘要:要做摘要,首先得准确把握著作 的要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来看看,《〈物种起 源〉绪论》有哪些要点 • (我认为内容要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这本著作是作者长期 研究的成果,二是这本著作各章的主要内容,三是这本著作的主 要观点。

) • 三、现在换一个角度,请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是达尔文传记的作 者,要写一篇关于达尔文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评传,需要到各种 文献中去搜索这方面的材料,《〈物种起源〉绪论》中包含着这 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从这篇“绪论”中搜索到哪些信息呢——譬 如,他的研究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用了什么方法,是怎样获 得研究结论的?请大家看课文第1段,能从这段话中找到达尔文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信息吗?找不到直接的,间接的也行 • 四、下课以后请以“从《〈物种的起源〉绪论》看达尔文的科学 研究方法”为题,把刚才找到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绪论绪论 》教学设计设计 • 一、导入(有关作者的故事、相片、作者介绍) •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介绍文体知识、分段写大意 • 三.筛选信息 • 1.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 • 2.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 3.说说作者写作第四段的意图是什么? • 4.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 5.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在第六自然 段中提出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请问是什么方法?达尔文是怎 样评价这种方法的? • 四.小结。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 阅读方式不对;没有使用目的的筛选信息,获得一些信息碎片, 不知道哪来干什么用只有有用途去筛选,获得的信息才能练成 整体,有了意义《绪论绪论 》教学设计设计•第一课时 •自学评价 (选择题) •选出下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项 ( ) •2、下列词语词语 中没有错别错别 字的一组组是: ( ) •3、下列各句中成语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语病的一句是 ( ) •二、文本研习习 •1、 整体感知:阅读阅读 全文,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键句,并按要求概括 •【说说明】什么是关键键句?有哪些类类型?如何筛选筛选 关键键句? •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结构入手,确认总认总 提句、过过渡句和总结总结 句 •2、重点探究 •①达尔文由家养状况下的变变异得出怎样样的结论结论 ?他所认为认为 的自然状况下的变变异又是 怎样样的? •②概括并总结总结 达尔文的进进化论论的主要观观点 •三、问题问题 探讨讨 •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生物的种和变变种一样样,是由以前别别的种演变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别 创创造出来的试结试结 合自己的所学举举些实实例 •四、活动动体验验 •近一百年来,又有人提出“水族动动物”(如鲸鲸、海豚、水生猿等)进进化为为人类类的说说法; 人由外界星球输输入地球的说说法;根据印度史诗诗和地下发现经过发现经过 核放射的化石推测测地 球人类类已经历经历 几度文明,上一次文明即毁于核武器的说说法,你还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类起 源的传说传说 或相关解释释,试试做搜集、整理、归纳归纳 ,并谈谈谈谈 你对对此的看法。

• 第二课时 • 一、 自学评价(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2、依次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选填一组恰当的词语( )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 二、文本研习 • 1、整体感知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 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 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 2、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问题 • (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这个观点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来的? • (3)第⑤句“又如槲寄生的情形……也同样是不合理的”主要的意思是 (选择 题 ) • 三、问题探讨 • 达尔文撰写出《物种起源》一书需要哪些条件? • 四、活动体验 • 达尔文身上表现的哪一种品质你比较欣赏,为什么?(三)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 科普作品是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公众 科学文化素素养的普及性读物 • 文本特点 :深入浅出 • 阅读过程:还原文本文意的过程。

即立足文本,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理解关键概念、语句的要义 ,全面而准确地提取重要信息,迅速理清文章思 路,把握作者观点,深刻领会文本在科学知识之 外承载的人文睿智 • 教学策略:(1)筛选信息;(2)理解概念 ; (3)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4)抽取阅读方 法 ;(5)体验科学精神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一、导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故事 •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 • 三、解题:题目出处,作用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本文选自《生物学 碎锦》,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介绍小品 • 四、作者简介,详细的生活经历,写作故事 • 五、阅读课文:学生依次朗读,教师写下读错的字生词生字教学 • 六、分析课文 • 对文章内容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印象最深?(荔枝的果实 • 不要遗漏地说出课文介绍详尽到什么地步外壳形态、颜色,果形,大小 及重量,壳内果膜、果肉,贮藏,果核(种子),花) • 还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哪些知识?(产地分布,古籍记载,生长习性) • 与前面相比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为什么?(果实部分,是荔枝知识 的重点,读者最感兴趣的知识) • 文章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介绍荔枝的知识不仅是果实;如果题目改作《荔枝的 果实》可删) • 作业: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 性文字。

• 第二课时 • 一、学习说明方法 • 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 这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 1.举例子:例子,分析 • 2.打比方(作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 • 3.数字说明(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 4.引用说明(作用:确凿可信……既扩大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 增强了思想性,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 5.作比较: • 6.分类别: • 7.下定义:(作用:准确、科学……) •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的科学性、文学性 • 1、科学性例子,分析) • 2、文学性 • (三)引用特色赏析比喻描写性引用、对比议论性引用、举 例考证性引用) • 三、拓展阅读:白居易《荔枝图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一、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2.词语补释(9个);3.填空(作家作品) • 二、导入新课:题目中隐含了哪些信息?(①产地、②成熟期、鲜果的色彩 ,诗情画意);介绍科学小品、作者简介 • 三、自主·合作·探究 • [活动设计1]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 [活动设计2]说明本文的说明顺序(见上面图表)。

• [活动设计3]探究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写荔枝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认为 《荔枝图序》描写荔枝的话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起总;错:壳、膜 ,对:瓤肉、甘酸) • [活动设计4]阅读2——10段,完成下面所写的内容 • 外壳、外部形态 颜色、形体、果实大小、内膜、肉、内部结构 核(种子)、 花期、花 花形、花色 • 第二课时 • 一、交流作业: • 二、自主·合作·探究 • [活动设计1] 归纳说明方法比喻和引用、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举数 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活动设计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明确定义术语:片峰、果肩数量表 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 三、课堂作业:用下面的资料写一段富有文学情趣的介绍石榴的说明文字 (四)学术论文的阅读教学• 学术,是从超越人们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定律或通则 ,期关注焦点在于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所发生的事情是 否真实 • 学术论文,是指把研究社会科学、自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