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因数和倍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定义2.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性质及运用3.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4. 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因数的概念和运用2. 倍数的概念和运用3. 因数和倍数的联系2.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给学生提供相关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应用2. 合作学习法:分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和性质3. 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因数和倍数的应用例: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计算器,但是你们知道计算器原理是什么吗?计算器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机芯片内部的逻辑单元来进行计算的芯片内部的逻辑单元能够快速计算数值的因数和倍数,所以使用计算器时,不论是加减乘除还是特殊的科学计算,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得出计算结果2. 呈现新知识: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 引入因数的概念: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2. 引入倍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倍数,是指这个数的整数倍,例如:2的倍数就是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
3. 情境演示:利用图形或实物,呈现因数和倍数的应用场景3. 合作探究:探讨因数的性质及运用1. 分组游戏: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游戏2. 游戏规则:每组代表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要求找出指定数的因数,并将这些数粘贴在黑板上,得分最高的组获胜3. 探究性问题: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个数?4. 整合拓展:引出倍数的概念及性质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求解5的倍数、10的倍数、15的倍数的方法及过程2. 整合性讨论:将小组的作业汇总,一起讨论得出求解倍数的规律和性质3. 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性质及应用,并设计相关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利用小组互评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和学习感受2.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口头陈述以及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授课,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应用,并提高了计算和分析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游戏的时间设置过短,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较多,需要再次强化巩固。
因此,下一次授课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